尽管国内外教育者对微课的认识和理解具有较大的差异,但梳理微课相关研究及其实践不难发现,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主要存在两种不同范畴的理解。第一,将微课视为“微课教学”,侧重于从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层面认识和理解微课的内涵及其发展;第二,将微课视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偏重从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建设方面理解微课的内涵及其发展。
(一)微课教学
课是我们熟悉的一个概念,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课”“上课”“一堂课”主要是指当前学校教育所普遍实施的以班级集体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基本单位。众所周知,“班级授课制”中“班”的概念的确立主要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提出来的,他不仅认为一个教师同时面对一群学生进行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他不仅从理论上论证了班级集体授课的教育意义,同时在实践上也开启了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分成若干阶段、编成班级进行集体教学的形式。
苏联教学论工作者进一步提出和完善了“班级授课制”中“课”的概念。赫尔巴特基于统觉心理学理论和对教学过程的分析,提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的课堂教学四个阶段,萌生了“课”的思想,苏联教育工作者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课”的概念。以凯洛夫为代表的苏联教育家认为,学生无论掌握概念或者是获得技能,都要经历“感知、理解、巩固等相互联系的阶段”,因此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或主题,需要一系列的“课”承担并完成一定的教和学的任务,课堂教学过程也就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课”和不同的教学环节、步骤。如纵向来看有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练习课等,以及不同内容的学时课;横向来看则有不同学科课,不同主题的综合课等。课的类型和结构的概念的提出,使课堂教学得以在一个统一而既定的课时内,对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所组织的学生集体进行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至此,“课”就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成为浓缩课堂教学的“最小概念”。
此外,“微格教学”是我国师范生培养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制度和机制,微格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养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其实质是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控制在5至15分钟),使准备成为或已经是教师的人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学技能。不管是在最终的形式还是实质上都有微格教学的影子,并且包含了“课”的基本内容,因而教育者往往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或者“课”的教学论内涵去理解“微课”,并将微课视为一种微课教学。例如,自2014年起截至目前,全国高校微课教学大赛已经顺利举行了6届,微课教学大赛实际上就是一种“微课教学”,要求参赛教师围绕一门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充分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设备,录制成时长在5-15分钟的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
微课教学更多是利用信息技术,将微课视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或是一种新教学设计及其实施模式,“知微见著,小课堂大教学”。简言之是利用“微课”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向2.0时代的迈进,有教育者甚至预测“微课”将彻底打破我国传统“班级授课制”的集体学习模式及其组织形式,打破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真正实现随时随地、一切人皆可学习的未来学习样式。
(二)微课程
如果说“微型课程教学”主要侧重从课堂教学的完整结构认识和理解微课,而微课的另一层内涵主要是从课程角度,将微课视为一种课程资源,突出了其作为“视频”小课程的实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及其实体形态。在全球范围内,在线教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以“在线视频”为基本形式的课程资源形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诸如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教育变革。
从课程改革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微课并未仅仅只是配合教师上课的教学资源,或者用于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反思的“教学切片”。微课从其实质来看是记录教师讲授课程内容的一段十分钟以内的“微视频”。微课之所以要突出它的“短小精悍”,是因为根据国外有关在线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发现,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而我国学者在国内的实证研究和相关实践经验也发现,微视频的时间一般在3到5分钟最为恰当。一旦超过6分钟,人们观看视频就会产生冗长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微课主要使用“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基本媒介,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课程教学情境的需求,综合其他记录方式,如音频、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并不一定局限在视频格式。(www.xing528.com)
“微视频”作为微课的一种指代,突出了微课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媒介属性,而更为根本的是微课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开发的新形式,极大了地促进了教育界的课程理念的变革。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微课程并非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工具或者辅助,其本身就是课程教学的展开。微课不是多种类型资源的简单堆砌,也不同于以往的课程教学资源包,它以革新课程资源为核心,从根本上变革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样态,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和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和发展方向。
(三)微课的特点
知识碎片化,短小精悍。微课的突出特征是由短小精悍和碎片化的学习片段所构成的知识系统,每个微课视频都是一个意义完整的独立知识点,这种特点的微视频不仅能够方便学习者利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同时也有利于知识内容的共享,并通过知识的模块化重组和意义建构,生成新的课程。
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既强调短小精悍,又突出意义完整的学习单元,微课主要围绕某个学科知识点或者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展开,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内容,相对于传统课堂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微课教学目标相对单一,主体突出,目标明确。
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有利于打破传统课堂教学资源的,如空间、环境和时间的限制,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可以灵活整合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打破传统课程教学资源之间物质阻隔,共同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
获取方便,移动学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应用,如5G技术和AR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能够极大地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不同形式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和工作方式的变革,如直播课程、观课、评课方式的变革等等。
易于扩充,动态更新。微课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便利性和灵活性,不断扩充和更新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甚至可以制作网络爬虫,自动抓取和结构化教学主体的相关资源,实现课程内容的自动扩充和资源更新。而且还可以将师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经验、理解、感受、简介、问题和困惑等及时加入课程资源总库,更好地实现微课的动态生成和持续更新等特点。
交互性强,以学习者为中心。微课能够为学习者和教育以及学习者与媒介之间提供方便、快捷的“强交互”。强交互体现在学习者和教育者之间在线同步或超越时空的交流,学习者的提问会及时和有效地得到反馈,学习者的学习完全可以真正实现小步子、自定步调的自主学习。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学习兴趣和学习轨迹精准化地推送相应的学习资源,并详细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足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