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课堂问答效果的介绍

提高课堂问答效果的介绍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一)提问设计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遵循四项原则。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某一目标,往往要设计一组问题。一连串的问题,层层递进,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引导不断思考,当然也就得出了“和会”的反苏倾向。

提高课堂问答效果的介绍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问题的质量、提问技能的应用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可谓“运筹斗室之中,决胜课堂之上”。

(一)提问设计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遵循四项原则。

1.目标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是指课堂问题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选择提问的方法、优化提问的思路和注重提问的过程。教师要克服提问的随意性,避免为提问而提问。

2.个别性原则

个别性原则是指课堂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并略高于这个水平。这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3.讲效率原则

讲效率原则是指通过优化提问思路来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课堂提问的设计,不应是孤立的、零散的、盲目的,而应是联系的、有序的、明确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优化提问思路,实现问题的思维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为完成某一目标,往往要设计一组问题。这一组问题彼此相关,逐层递进,形成序列,反映问题设计的思路。例如,一位历史老师在讲述“巴黎和会”的“对德和约”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允许保留10万陆军,为什么既禁止又保留呢?第二,这10万军队驻扎在哪里?第三,为什么要驻扎在那里?”一连串的问题,层层递进,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引导不断思考,当然也就得出了“和会”的反苏倾向。

4.提问要遵循难易适中的原则(www.xing528.com)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提问应当像摘果子那样,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让学生在摘果子的时候“跳一跳”。问题提得太容易,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轻视的心理。例如,教《从百草园三味书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文)一文,一个教师问学生:“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地方还是两个地方?”对此学生可轻易作答。如果问题太难,需经学生努力,仍然不能回答,问题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二)提问技能的应用要求

第一,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要求,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这些关节点是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的问题,也包括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弱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揭示薄弱环节。

第二,提问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一,深刻性。提问的内容,必须建立在对课文中所描述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抽象概括的基础上。第二,逻辑性。即思维严密性和条理性。第三,发散性。思维的发散性,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举一反三性和合理性,要注意挖掘教材和利用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灵活思考,寻求问题的多方面的答案。第四,启发性。提问要能培养学生生疑、质疑的能力,教师的提问本身能够对学生起示范作用。

第三,提问的时机要恰当。教师提问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寻找到最佳时机发问,这样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对此注释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这要求教师提问要掌握好火候,在恰当时候提问,这样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四,提问要面向全体,能使全体学生准确清楚地领会问题。布朗和爱德蒙森的研究表明,教师向整个班级的提问要远远高出向小组和个人的提问,而且提出的问题都是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记忆资料和简单推论等,但对复杂需要思考的问题,相对来说却提得很少。

第五,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提问之后,要让学生动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在适当的时间回答提问,以期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

第六,允许学生犯错误。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才不怕犯错误,才能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手脚,畅所欲言,达到提问之目的。如果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予以宽容,学生就会患得患失,严重阻碍学生的想象,进而形成不安的课堂气氛。

第七,对学生回答要有预见性,并恰当地回答学生的问题。教师要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能敏锐地捕捉和及时纠正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和不确切的内容以及思想方法上的缺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