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策略内涵及应用,教学环境变化下的实施

教学策略内涵及应用,教学环境变化下的实施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关于教学策略内涵的探讨主要存在两种观点。该观点将教学策略定位在可以操作的具体行为层面,认为教学策略是具体手段和方法。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学策略制订和实施的宗旨。教学策略的制订和实施应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教学策略保持固定不变,则不能对各类突发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在使用范围、适用条件以及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均有所差异。

教学策略内涵及应用,教学环境变化下的实施

(一)教学策略的定义

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学策略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格拉塞等认知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改善和提高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后,教学策略逐渐成为教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目前,关于教学策略内涵的探讨主要存在两种观点。第一,具体方法说。该观点将教学策略定位在可以操作的具体行为层面,认为教学策略是具体手段和方法。这种观点在国外的研究中较为常见,如,盖奇提出的“教师七要”。第二,上位理念说。该观点将教学策略定位于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之间,既包含能指导课堂教学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规律性的教学方法。[13]此外,在《教育大词典》中,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采用的相对系统的行为,包括事先有意识地确定的一些教学方法。[14]虽然目前对教学策略并无统一的定义,但综合相关研究,我们可以认为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是教学策略制订和实施的宗旨。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是教学策略最重要的功能。教学策略既是一个事先设定的有一定操作性的程序,更是一个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施的动态过程,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程序的执行,都应该服从于教学策略的需要。[15]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策略并不等同于教学设计,它们各有自身独特的内涵。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二者在具体内容和环节上也存在交叉和重叠,但它们并不能画上等号。教学设计既可以是对一节课的统筹安排,也可以是对一个单元或整个科目的统筹安排;而教学策略运用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某一节课、某一内容的范围内。因此,教学设计所包括的范围更广。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认识二者的异同,不能混淆使用。

(二)教学策略的特征

1.指向性

课堂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而教学策略产生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能掌握特定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教学策略的指向性在于其要能有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2.可操作性(www.xing528.com)

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原则,也不同于教学模式,它有着明确、具体的内容,是可供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并能在教学过程中转化为师生的具体行动。任何一种教学策略都是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而制订,并有着与之相应的方法、技术以及实施的程序。教学策略不仅是一种教学参考,也是一种教学依据。因此,教学策略应具有可操作性。

3.综合性

教学策略并非单一的教学实施策划,而是一种综合性的策略。它既包括了对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也包括了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调节过程;[16]而且,这三个过程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彼此关联的整体。因此,在教学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应随时对上述三个过程予以关照,依据各个过程产生的变化而及时做出调整,以实现三个过程的有效整合,充分发挥教学策略的作用。

4.灵活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并非一成不变。虽然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生各类无法预料的情况和问题。教学策略的制订和实施应根据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教学策略保持固定不变,则不能对各类突发的情况和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因此,教学策略是具有灵活性的,教学中并不存在固定的、大而全的教学策略。

5.层次性

教学具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教学层次则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因而不同层次教学的策略也要相应发生变化,教学策略也就具有了层次性。不同层次的教学策略,在使用范围、适用条件以及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均有所差异。对于教师而言,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