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外课程标准分析及相关定义

国内外课程标准分析及相关定义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课程标准的含义世界范围内,各国均有自己的课程标准。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后经多次修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颁布了小学各科和中学个别课程的课程标准,后也历经多次修订和更名。关于课程标准的定义,目前较多采用的有两种。那么,课程标准一般由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个部分组成。(二)课程标准分析的内容学科课程标准一般应体现国家意志。

国内外课程标准分析及相关定义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取决于拟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准确,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依据上位的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因此,当国家确定了基本的教育目标与课程目标之后,教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需要依据一个指导性目标,课程标准就是这一纲领性文件。能否准确全面地分析把握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成败的关键因素。

(一)课程标准的含义

世界范围内,各国均有自己的课程标准。在我国,清朝末年已有课程标准的雏形。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后经多次修订。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颁布了小学各科和中学个别课程的课程标准,后也历经多次修订和更名。但总体而言,其都围绕教学任务而发挥作用。

关于课程标准的定义,目前较多采用的有两种。在较早时期,“课程标准”是“规定一定学段的课程结构和课程水平的纲领性文件”[1]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2]具体而言,我们还可从以下几方面对课程标准做进一步理解:其一,课程标准须按门类制定;其二,课程标准要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其三,课程标准要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其四,课标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其五,课标应规定不同阶段学生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水平层次。

那么,课程标准一般由课程标准总纲和各科课程标准两个部分组成。总纲是对一定学段的课程总体进行设计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各级学校的课程目标、学科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教学时数、课外活动的要求以及团体活动的次数等;而各科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标准总纲具体规定各科教学目标、教学时数和编订教材的基本要求等。[3]1952年之后,“总纲”改称为“教学计划”,各分科课程标准则更名为“教学大纲”。而在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学大纲”再次恢复为“课程标准”的名称,与此同时,课程标准也具有了更深的含义。目前,课程标准是“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各学科应达到的标准以及内容框架”。[4]它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中小学各科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内容与学习结果的最低规定和期望,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分析的内容

学科课程标准一般应体现国家意志。它不仅要强调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内容体系,清楚地描述学科基本的、共同的成就标准,具体明确和具有开放性地对学习成就水平做出表述,还有结合本学科的研究发展界定学科的课程概念、性质与理念,并据此精选和组织学习内容。其结构一般要包括导言、内容、教学活动和学业评价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及附录等部分。

1.导言部分

导言部分的主要作用在于说明课程标准出台(或修订)的背景与教学的总方向。其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1)各学科教育的国家层面目标;(2)课程标准的制定原则;(3)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及内容说明;(4)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师提出有效执行课程标准的建议。

2.课程标准的主体内容(www.xing528.com)

世界各国在课程标准的主体内容上有多种表现方式,存在按年级划分、按学段划分、按水平等级划分等几种形式。在呈现方式上也不尽相同,一般分为两种呈现方式:第一种是对内容标准本体的描述;第二种是在对内容标准本体进行描述后,辅以案例做进一步说明。所谓的“标准描述”,着重点有四点:使用行为动词;各条标准分层次;整合必要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要素;内容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

3.关于教学和评价的具体建议

具体建议部分一般包括组织教学活动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建议只是以指导性的意见而存在,并非带有指令性的具体规定。因此,教师只能将其作为基本的指导原则。当然,在一些国家的课程标准中也包含部分具有指令性的具体规定,如,英国澳大利亚在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水平做出了硬性规定。

4.关于教科书编写的具体建议

作为一种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科书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起着直接的影响。教科书编写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程标准中目标的实现。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教科书是课程标准的另一种体现。因此,关于教科书编写的建议一般具有明确的指导性,目的在于使教科书编写者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能有效体现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及正确把握教科书编写的方向性。

5.附录部分

本部分主要收录标准中出现的关键词,并对它们进行定义和解释。

在进行课程标准分析时,理论上所有的部分都应该分析,虽然重点要基于学科的主体内容标准,但不能忽略对其他结构的认识与把握,否则就会出现片面化的教学设计。比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对于元朝统治其内容课标只有一句:“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如果只分析此内容标准,那教科书第二子目行省制度就不会成为重点内容,但把课标往前读一下,在课标中国古代史板块目标中,明确提出要知道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据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而建立大一统的国家要靠其统治制度,由于元朝的地方建制中,行省制度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时,必须补充认识行省制度。

深入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结构和学科教学特点,明确各单元、章节的教学内容体系、目标,逐步了解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部分,因此,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对于教材的分析处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