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言有声、无声胜有声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言有声、无声胜有声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不同形态,可以将其划分为言说的课堂教学语言和无声的课堂教学语言。后者主要是“无声”的言语,如肢体语言、情绪表达、板书等。无声的语言同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存在,有时它所发挥的作用甚至远远超过直接的言语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往往追求“无声胜有声”,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言有声、无声胜有声

教学中充斥着语言,不管是从现实来看还是抽象地探讨课堂教学的本质,课堂教学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师生互动、对话、交往不可或缺的途径。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人类语言实践活动,主要有讲授、解释、讨论、回答、阅读、写作、倾听等一些语言活动。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到精神引领,从观点表达到知识理解,从意义建构到体悟真理,这些活动均离不开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5]课堂教学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既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又不同于“教科书”式话语表达,课堂教学语言是在课堂教学这一育人环境中所生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内涵、意义、特征、结构和功能。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内涵

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交谈的声音——语言,它不仅是人类沟通和交际的基本工具,同时也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人类的生存、发展和文化传递离不开沟通,同样也离不开语言。课堂教学不仅指向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生命成长,更推动人类文化、文明的“繁盛”。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师生对话、互动和交往的过程,并经由语言这一中介和桥梁实现师生精神的碰撞和相遇。语言与课堂教学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但课堂教学语言区别于其他人类实践活动场域中的语言和一般意义上的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客观地存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并通过师生对话和交往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指向的语言符号系统。育人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使命,语言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对话和互动的工具,课堂教学语言势必紧紧围绕学生发展这一课堂教学育人的根本命题。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语言紧紧围绕学生发展,围绕教育性这一根本属性,逐渐延伸和发展其他属性、特征、功能和意义等。

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无处不在,从广义上说,课堂教学中的一切师生对话和交往过程都可称为课堂教学语言活动。根据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不同形态,可以将其划分为言说的课堂教学语言和无声的课堂教学语言。前者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述、提问、解释等等有声表达。这类语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以讲授课为主要形式的课型中占比较高。随着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发展,我国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直接地表现为学生观点的表达和思维的参与,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言语和讲授追求“少而精”,还追求教学语言的“品质”和讲授的“深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本书之所以将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意在引起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这一技能的高度重视,不断打造高水平优质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后者主要是“无声”的言语,如肢体语言、情绪表达、板书等。无声的语言同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存在,有时它所发挥的作用甚至远远超过直接的言语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往往追求“无声胜有声”,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根据课堂教学语言的不同功能,可以将其划分为组织类语言、问题类语言、反馈类语言和阐述类语言。组织类语言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组织课堂教学、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等所使用的语言。如当前不少小学或是用口令组织课堂教学,“一二三,请坐端;七八九,闭上口”,或是通过手势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等。问题类语言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转换为一系列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如为了巩固和检验学生对“4乘以6等于24”这一知识的掌握,教师既可以问“4乘以6等于几”,又可以问“4乘以6等于26吗”,还可以问“6加6加6加6等于几,是否可以使用其他运算规则快速计算”。不同的语言陈述和表达,教学的意味和深度也就各有不同。反馈类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表现等思想和行为做出点评、评价的教学语言。反馈类语言对于升华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把控课堂教学节奏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反馈类语言既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可能存在画蛇添足的效果,所以对反馈类语言的使用教师一定要注意节奏和时机,否则容易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阐述类语言又可称之为讲授类语言或解释类语言,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述概念、分析证明定理判断、推导公式、文本解读时所使用的语言。阐述类语言是最能直接体现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风格的课堂教学语言类型,因为阐述类语言多直接来自教师对教材的文本解读,是教师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课堂教学知识的直接体现,是教师理解消化教材内容后重新组织和打磨后所形成和使用的语言。它不仅考验教师对学科内容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也考验教师对基本学情和教学方法、技巧的掌握。

(二)课堂教学语言的意义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掌握和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心理学语言学的研究表明,儿童语言的学习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不是通过外部强化和灌输,更多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权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礼记·学记》中写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不同学科教师以及不同风格的课堂教学语言往往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成为滋养学生发展的“第一资源”。总体而言,教学语言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现教学内容的主要手段;是教师情感的传递;是课堂教学调控的手段;还发挥着评价的功能。[6]

就教师个人来讲,语言是思想的表达,课堂教学语言既是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得以展开的重要方式,又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就学生发展来说,课堂教学语言是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中介和工具。董远骞曾指出:“每天都在和学生进行言语交流活动的教师,其言语的条理不清、逻辑不明,势必阻碍学生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而教师具有逻辑牵引力的言语则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在教学中听得明白、记得清楚,从而推动学生思维向抽象逻辑方向发展。”[7]总而言之,不管是课堂中知识与经验的传递过程,还是师生对话、交往、互动过程,抑或者是思想、精神和灵魂的碰撞和相遇,课堂教学语言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课堂教学语言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无论是知识传递、思维发展、智力开发、创新能力的养成还是学生品德的陶冶,究其根本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之间,相互传递信息,经由语言为中介所达成的。教师传递的信息和知识能否被学生掌握和理解,关键就在于他所使用的语言。只有借助一定的课堂教学语言,才能够将人类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精神财富。因而,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具备相应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学中常见两位教师讲同一教材,教学环节安排、分析讲解方法或者板书设计等均无差距,但因课堂教学语言素养、表达能力的不同,而塑造出不同课堂氛围、教学效果。朱光潜曾直接指出,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动听程度,直接决定了教师语言感染力的大小和学生的语言接受程度,它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地呈正相关关系。不少课堂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准确、清晰、生动、有趣、简约、逻辑性强,学生就会乐听、爱听,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在不少的新教师专业成长实践中,打磨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校对新任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首要关注点。

师生通过课堂教学语言进行知识的传递、思想的碰撞,课堂教学语言是培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不断沟通的过程,沟通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沟通是师生交往的基本形式,通过沟通,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优缺点,形成自我概念,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课堂教学语言是师生沟通、感情交流的桥梁。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水平有很大关系。具有高超语言技巧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信赖,也就更容易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相反,不善于运用语言的教师,师生关系往往较为疏远,有时会因表达不当伤害学生,造成学生的对立情绪,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时,教师一句赞扬的话;当学生遇到难点时,教师一句及时的点拨;当学生遇到难堪时,教师一个巧妙的解围。这些都是增进师生情谊、使师生关系和谐的有效方式。优秀的教师通常比较重视语言在调节师生关系中的特殊作用,善于借助语言的魅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语言的特征

课堂教学语言实质上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目的的指引下,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与学生沟通、对话、交往和互动的重要工具。它也是一种包含艺术特质的专门行业的交际用语。[8]因而,课堂教学语言除了具备一般语言的特点外,还应该紧紧围绕育人这一课堂教学语言特征。换句话说,教育性是课堂教学语言的根本属性,围绕课堂教学语言的教育性这一基本特征,延伸和发展出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示范性和艺术性等。(www.xing528.com)

1.课堂教学语言的教育性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课堂教学语言处于教与学的关系之中,处在教学的语境中,作为教学的工具,它必然要符合教学的规范。首先,课堂教学语言要遵循教学目的的规范。教师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和途径,课堂教学语言就是将这些内容、方法和途径转化为语言,根据不同的目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组织和选择不同的言语方法。其次,课堂教学语言要遵循教学的价值规范。教学语言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要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内在需求和欲望。因而,课堂教学语言本身的形式、内容和所表达的意义必然要符合真、善、美的价值规范,体现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再次,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更为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语言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基本目的,只有达到和实现了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的的课堂教学语言才算真正实现了其教育性这一根本特性。

2.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所谓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语言要包含科学的内容,遵循基本的学科框架和知识结构。展开来说就是,首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是科学的、正确的,符合客观现象和规律,教师绝不能把没有经过验证的,或错误的东西,或者存在争议的话题随意传递给学生。其次,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学科属性,每个学科都有相应的术语和思维方式,教师不仅要用规范的表达方式,不能滥用口头禅或口语化的表达,更为重要的是注意本学科独特的言说方式和表达技巧。总之,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就是要求以科学言语表达学科真理性的内容。我国学者庄文中先生在“教师教学语言艺术讲座”中曾经多次强调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优先于教育性,其实质就是强调学科素养之于教学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一门学科都有特定的科学知识和能力结构,也有特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尤其是在当前探索和构建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将语言的教育性寓于学科知识和能力之中。

3.课堂教学语言的逻辑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逻辑性简单来说就是课堂教学语言要符合思维的规律和形式,讲究逻辑的层次性,即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有条理、层次分明、言之有据、言之有序。以往教育者在探讨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时,往往将逻辑性与规范性相提并论。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课堂教学基本上已经普及普通话,对规范性的要求应该从更高水平上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品质”,即逻辑性。相比于规范性要求表达方式符合语法语义,用词规范、简明、准确,逻辑性则要求教学语言要条理清晰,既要追求语言逻辑的基本规律,如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合理,又要讲求逻辑的层次结构,做到语句通顺连贯、循序渐进,并且在更高层次上做到课堂教学语言与教学内容逻辑一致。例如,在讲授《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尽量与清少纳言的表达风格一致,轻柔细腻,委婉动人。

4.课堂教学语言的示范性

众所周知,学生天然地具有向师性,正如花草树木趋向于阳光一样,学生也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学生首先模仿的对象,并且这种模仿是一种不自觉的过程。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模仿所欣赏的人的样子来改造自己的行为而自己常常并不自觉为什么这样做。”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而且学生也会不自觉地学习教师的语言表达;甚至在很多时候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进入学习情境中,通过课堂教学语言的示范,思维得以激发。

5.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来自语言所具有的审美属性。自古以来,语言都被人们赋予了艺术和审美的力量。雨果曾说语言就是力量,语言是人类智慧的象征,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沐春风。尽管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不能够像诗歌音乐等语言艺术那样富有节奏美、音律美,但也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善于修辞、富于渲染和幽默风趣。此外,教学也是一门艺术,因而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则体现较强的综合性。首先,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总是始于具体形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使用各种方法让语言生动、形象化。其次,语言要含蓄,具有启发性。问要问到疑处,点要点到妙处,让学生学有所思,进而有所得。再次,课堂教学语言要做到幽默风趣,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幽默的语言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思考和思想的碰撞带来极高的精神愉悦感,不仅能够有效打破课堂沉闷的局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缩短师生情感距离,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语言能够极大地启迪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心灵,给学生以积极奋发、砥砺前行的动力,让学生获得健康高雅的美的熏陶和享受,激发学生对美的鉴赏、追求和创造。因此,课堂教学语言从最高层次和水平上说是基于教育的力量产生的美的艺术。一言以蔽之,课堂教学语言应该是“外美内育”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