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潭门渔港人工岛和日月湾人工岛的北侧海岸分别各设置了一条岸滩监测剖面,其中剖面N38位于潭门渔港人工岛栈桥北侧约0.8 km处,剖面N56位于日月湾日岛栈桥北侧约1.1 km处,自2013年5月起进行岸滩地貌形态的观测;在第一次观测时两座人工岛都已经开始施工。其中N38剖面附近海滩有开展旅游休闲活动,在2015年7月—12月期间进行过海滩补沙工程,如图5-10所示。N56剖面的后滨位置在调查初期即为日月湾人工岛施工所用的沿海道路(土路),之后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道路被逐渐堆高、加固,在海滩上部、道路向海一侧建设了块石护坡,如图5-10所示。
根据对潭门日新村岸滩剖面的现场观测及数据,如图5-11所示,可以发现N38剖面的滩肩以上部分是基本稳定的,只在2015年7月人工补沙施工期间滩肩高程有所下降,而后人工补沙工程又将后滨的滩面高程增加了0.8 m左右;海滩只有一个滩肩,滩面坡度基本稳定,岸滩形态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海滩人工补沙的工程实施为界限,可以将2013年5月以来N38剖面所在的岸滩形态演变分为2个阶段。
(1)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在多个台风的影响下,滩肩以下的滩面不断侵蚀后退,在此两年期间岸线(高程0 m)一共蚀退了约13 m。
图5-10 潭门日新村(N38剖面)和日月湾(N56剖面)沙滩调查现场照片(在剖面N38,2015年7月至12月期间进行过海滩补沙工程,2016年5月可观察到海滩低潮带表层沉积物粗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N56剖面后滨的道路被逐渐堆高、加固,在海滩上部、道路向海一侧建设了块石护坡)
(2)2015年7月—2017年5月,人工补沙后滩面高程大幅度提高,2015年12月的岸线较2015年7月向海推进了约20 m;此后滩肩以下的岸滩被大量侵蚀,滩肩和岸线迅速后退,至2016年12月滩面已经退回至人工补沙前的位置,到2017年5月滩面还在进一步受到侵蚀。
图5-11 2013—2017年潭门日新村和日月湾的岸滩剖面变化(www.xing528.com)
位于日月湾的N56岸滩剖面形态表现出显著的夏季—冬季变化(如图5-11所示):夏季剖面(5—8月监测的剖面)的滩面宽度较大,滩面坡度较小,岸线向海移动;冬季剖面(12月监测的剖面)的滩面宽度变窄、坡度较陡,岸线蚀退、向陆移动。在后滨的块石护坡建设前后,岸滩形态的变化规律也有所不同。
(1)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多个台风及冬季风浪的影响下,海滩的后滨受到侵蚀,高程下降超过1 m;2014年8月起对人工岛施工所用的沿海道路进行了维护,后滨重新被人为堆高到2013年5月的位置。
(2)自2014年12月,即在后滨的块石护坡建设之后,护坡下部的岸滩逐渐受到侵蚀、滩面高程下降,冬季剖面坡度更陡,而夏季剖面的高程也整体上有所降低。
根据资料和野外现场观测可以了解到的潭门渔港人工岛和日月湾人工岛施工进程的基本情况有:潭门渔港填海造地工程的批准用海时间是2010年,在2013年5月之前已经基本完成人工岛的围填工程;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的批准用海时间是2013年,2013年5月野外调查时已经开工建设,2015年4月的遥感影像显示两座人工岛中的日岛的围填工程已经完成,月岛的进岛路桥也已开始施工,2017年4月的遥感影像显示月岛的圈围工程已基本完成。
对比2009年11月提取的岸线和2015年4月的遥感图像可以看出,如图5-12(a)所示,在潭门渔港人工岛建设之后,其两侧、波影区以外的海岸都受到了侵蚀、岸线有所后退,这与N38岸滩剖面的监测结果相一致。在NE至S方向的波浪作用下,伴随着附近岸段的强烈侵蚀后退,沉积物在人工岛进岛路桥的南侧和人工岛西北侧波影区大量堆积。根据N38剖面的监测结果,岸滩形态还没有稳定,岸滩还在继续受到侵蚀,即人工岛建设所引起的侵蚀和堆积仍未达到平衡,岸线变化将进一步发展。
从2010年5月—2015年4月,如图5-12(b)所示,在日月湾人工岛日岛建设前后,人工岛附近岸段受到的侵蚀相对轻微,受侵蚀的海岸主要集中分布在日岛波影区的两侧、受侵蚀的岸线长度和岸线后退的距离比较有限。与此同时,沉积物在日岛的进岛路桥两侧大量堆积,其中路桥西南侧的堆积量大于路桥东北侧的堆积量。通过2016年6月的遥感影像可以观察到,路桥两侧的沉积物还在进一步堆积。随着另一座人工岛——月岛的建设,原来日岛西侧的侵蚀岸段停止进一步侵蚀并转为淤积岸段,而在月岛西侧形成了新的侵蚀岸段。在未来,月岛西侧的岸段可能进一步侵蚀后退,同时月岛邻近的陆域海岸则继续向月岛方向淤长。
图5-12 潭门日新村和日月湾历史岸线提取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