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派武功的开山鼻祖张三丰原名张君宝,本是少林寺看管经书的和尚觉远的俗家弟子,自幼在藏经阁洒扫晒书。张君宝十五六岁时还不太懂武功,后来又是如何成为开创武当派、与达摩祖师齐名的张三丰的呢?
觉远和尚虽然是少林寺僧人,却完全不会少林武功。因为监管藏经阁,所以每部经书都要看上一看,在《楞伽经》的夹缝中发现《九阳真经》,也只当是寻常的佛经,只是选取其中健身强体、易筋洗髓的法门一一勤加练习。数十年来,只练得内力强劲无比,武功招数却一点不会。在张君宝六七岁的时候,觉远也拣些容易的健身法门教给他,几年后,张君宝的内力已相当充沛,但拳脚枪棒等招数也是一点不会。
张君宝十二三岁时,在华山之颠遇到了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等人,西狂神雕大侠杨过传了他三招武功:推心置腹、四通八达、鹿死谁手。三年后,张君宝遇到郭襄,获赠一对铁罗汉,他从这对铁罗汉身上自学了一套少林寺的入门功夫罗汉拳。少年时张君宝的武学修为,仅此而已。
张君宝的人生转折点是他用自学的罗汉拳打败了给少林传信又趁机挑战少林武功的“昆仑三圣”何足道。身为少林俗家弟子的张君宝不知道自学少林武功会触犯戒律,他的师父觉远和尚却深知触犯这条戒律的严重后果——非死即残,就用两只铁水桶分别兜起张君宝和郭襄逃出了少林寺。少林和尚一路追捕,觉远挑着水桶一路狂奔,直跑得精疲力竭。
张君宝的真正武学研修始于觉远圆寂前念的夹杂在《楞伽经》中的《九阳真经》。“郭襄睡到半夜,忽听得觉远喃喃自语,似在念经,当即从朦胧中醒来,只听他念道:‘……彼之力方碍我之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穿……’悄悄坐起,倾听经文,暗自记忆。月光之下,忽见张君宝盘膝而坐,也在凝神倾听。”[1]
觉远圆寂后,张君宝顿觉天地茫茫竟无安身之处。郭襄建议他到襄阳去找郭靖,他走到半路听到一对年轻夫妻的对话,却毅然改变了主意。
“那妇人这番话,句句都打进了张君宝心里:‘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立门户,没来由的自己讨这场羞辱,常言道得好,除死无大事,难道非依靠别人不可?’他望着这对乡下夫妻的背影,呆呆出神,心中翻来覆去,尽是想着那农妇这几句当头棒喝般的言语。只见那汉子挺了挺腰板,不知说了几句什么话,夫妻俩大声笑了起来,似乎那男子已决意自立,因此夫妻俩同感欢悦。言念及此,心意已决,当下挑了铁桶,便上武当山去,找了个岩穴,渴饮山泉,饥餐野果,孜孜不歇地修习觉远所授的《九阳真经》……十余年间竟然内力大进,其后多读道藏,于道家炼气之术更深有心得。某一日在山间闲游,仰望浮云,俯视流水,张君宝若有所悟,在洞中苦思七日七夜,猛地豁然贯通,领会了武功中以柔克刚的全理,忍不住仰天长笑。这一番大笑,竟笑出了一位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宗师。后来北游宝鸣,见到三峰挺秀,卓立云海,于武学又有所悟,乃自号三丰,那便是中国武学史上不世出的奇人张三丰。”[2]
如果把张君宝的开宗立派看作创业,那么他的创业过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创业首先得有决心。张君宝的决心是那位年轻农妇帮他下的,那位农妇真是高人,不但劝得她丈夫自立门户,还一言激出一位不世出的武学大宗师来。大丈夫男子汉岂能寄人篱下!这当头棒喝般的语言,立刻使张君宝下了创业的决心。当一个人自己下不了决心的时候,师友的指点和激励显得非常重要。(www.xing528.com)
创业更得有坚强的意志。创业是艰难的,创业会有许多挫折和磨难,创业需要长时间坚守。十几年一个人渴饮山泉,饥餐野果,还孜孜不歇地修习武功、读道藏、苦思冥想,需要多么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持之以恒的毅力。只有不计艰苦、不畏困难、不惧失败、痴心不改、顽强进取,才能守得云开见日出。
创业也得有一定的基础。如果仅凭默记的觉远圆寂前所念的经文,而没有之前十来年修习《九阳真经》时健身强体、易筋洗髓的法门的积累,张君宝还能不能自创武当派的武功?窃以为,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创业得有一定的基础,包括知识、资金、人脉以及对行业的熟悉程度,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创业的关键是得有能力。如果张君宝不能理解和领悟觉远所传的《九阳真经》的含义,如果不能结合道藏融会贯通,如果不能从行云流水中得到灵感,他还能创出以柔克刚的内家功夫吗?要创业必须得有洞察力、决策力和执行力。
创业还得有机遇。如果张君宝一直跟随觉远和尚,以后很有可能接过觉远的衣钵,成为少林寺藏经阁的监管。逃离少林寺,看似从顺境陷入了逆境,实则是在挑战中产生了机遇。如果他听从郭襄的话投奔郭靖,就算成为郭靖的徒弟,也许会和郭靖一起战死襄阳。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的那一刻,也许就给自己创造了新的机遇。天上不会掉陷饼,创业的机会要靠自己去创造。
【注释】
[1]金庸.倚天屠龙记[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58-59.
[2]金庸.倚天屠龙记[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6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