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顽童游戏江湖,童心不老,别人在苦练武功,他却是玩武功,并把武功玩到极致。可以说,老顽童一生都在玩武功,玩成就了他的武功,武功又让他更好地玩。
《射雕英雄传》没有描写老顽童跟他师兄中神通王重阳学习武功的情景,我们不知道当初他学武是怎样的一种学习状态,但从他玩出“双手互搏”之术、惹上《九阴真经》的故事中可见一斑。
老顽童的“双手互搏”,原本只是在山洞中枯坐十分无聊时想出的自己跟自己玩的游戏,后来经郭靖提醒,才恍然它是一门高深的分心合击的武功。他恶作剧式地教郭靖《九阴真经》上的功夫,“哪知为了教导郭靖,每日里口中解释,手上比划,不知不觉地已经把经文深印脑中,睡梦之间,竟然意与神合,奇功自成,这时把拳脚施展出来,却是无不与经中所载的拳理法门相合。他武功深湛,武学上的悟心又是极高,兼之《九阴真经》中所载纯是道家之学,与他毕生所学本是一理相通,他不想学武功,武功却自行扑上身来”[1]。在不知不觉中,武功练就了,这是“玩中学”的最高境界。
老顽童之所以玩武功,是因为他非常喜爱武功,并从武功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他在桃花岛的小山洞里给郭靖讲故事时就说:“钻研武功自有无穷乐趣,一个人生在世上,若不钻研武功,又有什么更有趣的事好干?天下玩意儿虽多,可是玩得久了,终究没味。只有武功,才越玩越有趣。”又说:“习武练功,滋味无穷。世人愚蠢得紧,有的爱读书做官,有的爱黄金美玉,更有的爱绝色美女,但这其中的乐趣,又怎能及得上习武练功的万一?”[2]这正验证了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使得他为了学到一门新奇的武功不仅要拜徒曾孙辈的杨过为师,甚至想拜大对头金轮法王为师。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除老顽童的“玩中学”外,还有许多“玩中学”的案例。如《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在他识破朱长龄的奸谋,逃进昆仑山的一个幽谷后,在苍猿腹中得到了《九阳真经》,因左右无事,便照书修习。每日除了练功,便是与猿猴为戏。“幽谷中岁月正长,今日练成也好,明日练成也好,都无分别。总是打发了无聊的日子。他存了这成固欣然、败亦可喜的念头,居然进展奇速,只短短四个月时光,便已将第一卷经书上所载的功夫尽数参详领悟,依法练成。”[3]岂不知与猿猴为戏就是一种最好的练习与巩固。
又如《越女剑》中的阿青,“本来是不会的,我十三岁那年,白公公来骑羊儿玩,我不许他骑,用竹棒赶他。他也拿了根竹棒来打我,我就和他对打。起初他总是打到我,我打不着他。我们天天这样打着玩,近来我总是打到他,戳得他很痛,他可戳不到我。他也不大来跟我玩了。”[4]这真是典型的“玩中学”的案例。
由此可见,“好之”并“乐之”是“玩中学”的前提条件,此外还需要宽松的环境和自由的氛围。
瑞士的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即游戏就是一种学习方式。儿童的天性就是好玩,其实好玩也是少年、成年人的天性。目前,在幼儿园已经大力提倡“玩中学”,在中小学、大学也要提倡“玩中学”。(www.xing528.com)
玩不仅是一种学习的形式,玩还是学习内容的载体;玩中不仅有感性认识,玩中也有体验和感悟;玩不但可以用来创设情境,玩还可以贯穿学习始终;玩不仅是一种认知策略,玩还是情感体验和意志训练的手段。
在学校教学中开展“玩中学”,一要依据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二要创设开放、民主、宽松的氛围,三要明白玩是方法,是手段,学才是目的。
【注释】
[1]金庸.射雕英雄传[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648.
[2]金庸.射雕英雄传[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567-568.
[3]金庸.倚天屠龙记[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541.
[4]金庸.越女剑[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59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