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沅芷是金庸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人物,清廷总兵李可秀的独生女儿,后来成了红花会第十四当家金笛秀才余鱼同的妻子。武当名宿陆菲青原是教李沅芷读书学文的老师,在一个炎热的午后,李沅芷看到了老师的一个举动,激发了她“我要学”武的兴趣和决心,后来老师就成了她学习武当功夫的师父。
当时的情境是这样的:“只见老师盘膝坐在椅上,脸露微笑,右手向空中微微一扬,轻轻吧的一声,好似什么东西在板壁上一碰。她向声音来处望去,只见对面板壁上伏着几十只苍蝇,一动不动。她十分奇怪,凝神注视,却见每只苍蝇背上都插着一根细如头发的金针。……书房中苍蝇仍是嗡嗡的飞来飞去,老师手一扬,吧的一声,又是一只苍蝇给钉上了板壁。那女孩儿觉得这玩意儿比什么游戏都好玩,转到门口,推门进去,大叫:‘老师,你教我这玩意儿’。”[1]
在现代学校的课堂中,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情境,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绝妙引题,一节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绪言课。而李沅芷就是老师眼里主动、自觉学习的好学生。现代的学校教育提倡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许多老师为此绞尽了脑汁,其实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还有许多案例可以借鉴。
案例一:《连城诀》中的狄云,莫名其妙地被万圭等八个师兄弟打了一顿,正在气恼的时候,一位老乞丐(言达平装扮)提出要教他几手功夫,让他一个人能打赢万圭他们八个人,狄云大喜,马上说:“我学,我学!”但他又怀疑世上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武功,眼前这老乞丐会不会这种上乘武功,“正自踌躇不定,突然背心给人一抓,身子又飞起来,……落下来时跌得更重……痛得说不出话来,心中却是欢喜无比,叫道:‘老……老伯伯,我……我跟你学’”[2]。言达平教狄云功夫虽然是别有用心,但他让狄云主动提出“我要学”的手段确实高明。一是时机选得好,正在狄云被人欺负而又发现自己的武功不够好的时候。当一个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不够用的时候,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二是以狄云的自身体验及时消除其疑虑,相信世上有高超的武功,而言达平就是具有高超武功的人。当学生信服自己老师的时候,就会信其师而受其教。
案例二:同样是《连城诀》中的狄云,“以前丁典要传他武功,狄云万念俱灰,决意不学,此刻明白了受人陷害的前因后果,一股复仇之火在胸中熊熊燃起,恨不得立时出狱去找万圭算账。他亲眼见到丁典赤手空拳,连毙这许多江湖高手,心想自己只须学得他两三成功夫,越狱报仇便有指望,霎时间心乱如麻,热血上涌,满脸通红。丁典只道他仍是执意不肯学这内功,正欲设法开导,狄云突然双膝跪下,放声大哭,叫道:‘丁大哥,求你教我,我要报仇!我要报仇!’……狄云一得传授,便即毫不停留地依法修习”[3]。这时的狄云,不仅是“我要学”,简直是在求学了。狄云被冤入狱,本已万念俱灰,只求速死,但丁典帮他分析出他入狱的原因,即万圭为了争夺他心爱的师妹戚芳,又是美人计,又是栽赃陷害他,激起了他复仇的欲望,这是狄云求丁典教他武功的内在动机。同时,狄云亲眼目睹了丁典的高超武功,自觉只须学得丁典两三成的武功,便能出狱报仇。可以说是丁典给狄云点燃了一个希望,也让狄云看到丁典的武功能帮助他实现希望。
案例三:《侠客行》中的谢烟客,为了让得到玄铁令的少年开口求他教授武功,也展示了自己的武功。“为了坚那少年学武之心,突然双足一点,身子笔直拔起,飕的一声,便窜到了一株松树顶上,左足在树枝上稍行借力,身子向上弹起,便如袅袅上升一般,缓缓落下,随即又在树枝上弹起,三落三弹,便在此时,恰有两只麻雀从空中飞过,谢烟客存心卖弄,双手一伸,将两只麻雀抓在掌中,这才缓缓落下。那少年拍手笑道:‘好本事,好本事!’谢烟客张开手掌,两只麻雀振翅欲飞,但两只翅膀刚一扑动,谢烟客掌中便生出一股内力,将双雀鼓气之力抵消了。那少年见他双掌平摊,双雀羽翅扑动虽急,始终飞不离他的掌心,更是大叫‘好玩,好玩!’”[4]那少年虽然赞叹谢烟客的武功好,也大叫好玩,但始终没有出声求谢烟客教他武功。因为谢烟客不知道“那少年自幼在母亲处吃过的苦头实是创深痛巨,不论什么事,开口求恳,必定挨打”。
从上述案例可见,要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愿望,以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其次,教师必须有真才实学,教师的知识和技能要让学生敬佩、信服。最后,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是非常有用的,能帮助自己实现人生梦想或某种愿望。(www.xing528.com)
【注释】
[1]金庸.书剑恩仇录[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1.
[2]金庸.连城诀[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21.
[3]金庸.连城诀[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70-71.
[4]金庸.侠客行[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7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