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庸武侠作品:鸠摩智的嘴上佛经与教育秘笈

金庸武侠作品:鸠摩智的嘴上佛经与教育秘笈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鸠摩智是吐蕃国的护国法王,又称大轮明王。[1]然而,鸠摩智的佛经,仅仅停留在嘴上。鸠摩智见交换不成,便以大理和吐蕃两国的邦交相威胁。鸠摩智以“火焰刀”功夫对阵天龙寺六僧刚刚练成的“六脉神剑”,枯荣大师无奈之下,只得烧毁了《六脉神剑经》。鸠摩智不仅奸恶,还极为狂妄。

金庸武侠作品:鸠摩智的嘴上佛经与教育秘笈

鸠摩智吐蕃国的护国法王,又称大轮明王。“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西域天竺各地的高僧大德,云集大雪山大轮寺,执经问难,研讨内典,闻法既毕,无不欢喜赞叹而去。与姑苏慕容博谈论武功,结为知己。”[1]

然而,鸠摩智的佛经,仅仅停留在嘴上。段誉就说他是“贪嗔爱欲痴,大和尚一应俱全,居然妄称为佛门高僧,当真是浪得虚名”[2]

为了得到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经》,鸠摩智给天龙寺的方丈本因大师写了一封信,信封和信纸竟然都是用黄金打造的,文字是用白金镶嵌出来的。“镶工极尽精细,显是高手匠人花费了无数心血方始制成。单是一个信封、一张信笺,便是两件弥足珍贵的宝物,这大轮明王的豪奢,可想而知。”[3]如此炫富,岂是大德高僧所为。

在信中,鸠摩智借言慕容博对六脉神剑推崇备至,深憾未能拜观。为酬知己,要来大理,向天龙寺的本因方丈讨求《六脉神剑经》。并言明要焚化在慕容博墓前。知己之说,乃世俗之言,并非佛家之语。因此,“本因方丈道:‘明王与慕容先生相交一场,即是因缘,缘分既尽,何必强求?慕容先生往生极乐,莲池礼佛,于人间武学,岂再措意,明王此举,不嫌蛇足么?’……枯荣大师有言:‘明王心念故友,尘缘不净,岂不愧称高僧两字?’”[4]

鸠摩智实际上是为自己索取《六脉神剑经》,岂能听劝。虽然刚见面时鸠摩智的四句偈语“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令枯荣大师凛然,鸠摩智提出要以阐述少林派七十二门绝技的要旨、练法以及破解之道的三卷经书与《六脉神剑经》交换的条件令本因方丈心动,但是天龙寺的高僧们还是拒绝了鸠摩智的要求。

鸠摩智见交换不成,便以大理和吐蕃两国的邦交相威胁。“鸠摩智道:‘我吐蕃国主久慕大理国风土人情,早有与贵国国主会猎大理之念,只是小僧心想此举势必多伤人命,大违我佛慈悲本怀,数年来一直竭力劝止。’”[5]

威胁邦交在前,炫耀武功在后。鸠摩智以“火焰刀”功夫对阵天龙寺六僧刚刚练成的“六脉神剑”,枯荣大师无奈之下,只得烧毁了《六脉神剑经》。后来,鸠摩智看到段誉已学会了“六脉神剑”,竟然擒走段誉,扬言要活活烧死在慕容博的墓前。如此言行,岂是佛门弟子所为,就算是在世俗中,已成大奸大恶之人。

鸠摩智不仅奸恶,还极为狂妄。为了名垂千古,妄想以一己之力单挑少林寺。妄称已练成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实则是以“小无相功”模拟大金刚拳、般若掌等少林功夫。虽然打败了玄生、玄慈等少林高僧,却奈何不了虚竹,反而被虚竹识破了他的武功真相。

狂妄之人大都不听别人好言相劝,鸠摩智也是如此。在慕容博和萧远山受无名高僧点化大彻大悟之时,无名高僧也点化鸠摩智。鸠摩智强行修习少林寺七十二绝技和《易筋经》,无名高僧说他“次序颠倒,大难已在旦夕之间”。鸠摩智毫无敬畏之心,以为无名高僧危言耸听,欺骗他,还敢班门弄斧,暗暗使出“无相劫指”,偷袭无名高僧。“不料指力甫及那老僧身前三尺之处,便似遇上了一层柔软之极却又坚硬之极的屏障,嗤嗤几声响,指力便无影无踪,却也并不反弹而回。鸠摩智大吃一惊,那老僧恍如不知。”[6]最后,还在无名高僧面前暗算段誉,被无名高僧大袖一拂,将他推出数丈以外。鸠摩智这才不敢在少林寺停留,飞奔下山。

无名高僧所言非虚,鸠摩智“还没下少室山,已觉丹田中热气如焚,当即停步调息,却觉内力运行艰难。静坐体息,只须不运内功,体内热焰便慢慢平伏,可是略一使劲,丹田中便即热焰上腾,有如火焚”[7]。即便如此,鸠摩智还是不思悔改。为了能使吐蕃王子成为西夏驸马,不顾自己已走火入魔,仍然力斗慕容复,把他擒住丢入枯井,弄得自己内息冲突奔涌,炙热如焚,肌肤欲裂。后来,自己不小心也掉进了枯井,发现了被慕容复丢入其中的段誉,竟然还要杀死段誉。

哪知道段誉的“北冥神功”把鸠摩智的内力吸个精光,到此时,才“猛地省起:‘如来教导佛子,第一是要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方有解脱之望。我却无一能去,名缰利锁,将我紧紧系住。今日武功尽失,焉知不是释尊点化,叫我改邪归正,得以清净解脱?’他回顾数十年来的所作所为,额头汗水涔涔而下,又是惭愧,又是伤心……

“这一来,鸠摩智大彻大悟,终于真正成了一代高僧,此后广译天竺佛家经论而为藏文,弘扬佛法,度人无数。其后天竺佛教衰微,经律论三藏俱散失湮没,在西藏却仍保全甚多,其间鸠摩智实有大功。”[8](www.xing528.com)

由此可见,道德修行不能只停留在嘴上,要记在心中,见于行动。对于深陷“贪嗔爱欲痴”之人,说教是没有用的,只有让其经历磨难,生死考验,让其痛彻心肺,刻骨铭心,才能使其脱胎换骨。

【注释】

[1]金庸.天龙八部[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342.

[2]金庸.天龙八部[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398.

[3]金庸.天龙八部[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341.

[4]金庸.天龙八部[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350-351.

[5]金庸.天龙八部[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355-356.

[6]金庸.天龙八部[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1545.

[7]金庸.天龙八部[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1623.

[8]金庸.天龙八部[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1647-16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