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承志是位“三好学生”。第一好:诚实、善良;第二好:勤奋、刻苦;第三好:非常听师父的话。
“师父教他做什么就做什么,叫他怎么做就怎么做。师父叫他行侠仗义,他就行侠仗义;师父叫他为父报仇,他就去为父报仇;师父叫他暂时不要报仇,他就暂时放下个人的仇恨;师父叫他帮李自成,他就帮李自成;最后,师父叫他不要在朝做官,他就立即辞职归隐。”[1]
袁承志不仅听穆人清的话,还听崔秋山的话,听木桑道长的话,对夏雪宜的遗命也是严格遵从。这样的学生,老师都是非常喜爱的。但是,听话的学生往往会屈从师长的意见,缺少创新意识,遇到大事缺乏主见,因而选择逃避。
袁承志武艺高超,身怀三大门派的武功。他正规、系统地学完了华山派正宗、上乘的武功,学会了木桑道长独步天下的铁剑门轻功和暗器绝技,又自学金蛇郎君的《金蛇秘笈》。但是,他没有像杨过那样融会贯通,并创出自己的武功路数。
袁承志的人生更多的是在模仿别人,他的父亲袁崇焕、金蛇郎君夏雪宜、李岩、大师兄黄真甚至吕七先生都是他的模仿对象。然而,他本性不像令狐冲那样洒脱,模仿得又不像。正如金庸先生在书中描写的:“青青见这个素来谨厚的大哥忽然大作狂态,却始终放不开,不大像样,要说几句笑话,也只能拾他大师哥的牙慧,不禁暗暗好笑。要知道袁承志生平并未见过真正疏狂潇洒之人,这时想学金蛇郎君,其实三分像了大师哥黄真的滑稽突悌,另有三分,却学了当日在温家庄上所见吕七先生的傲慢自大。”[2]
在爱情上,袁承志也几乎没有选择自己的真爱。爱慕袁承志的女子,除了夏青青以外,至少还有焦宛儿和阿九。焦宛儿温柔、大方、能干;阿九出身高贵,对袁承志一往情深,危难之际还曾同床共枕。为什么袁承志最后选择的是爱使小性子、性格偏激、不识大体的夏青青呢?焦宛儿倒还罢了,难道袁承志对阿九没有爱意?如果袁承志心中只爱夏青青而不爱阿九,为什么一直称夏青青为“青弟”,而称阿九为“妹子”呢?袁承志最后选择夏青青不过一是与她结义在先,二是受她妈妈的临终嘱托。
袁承志在事业上也同样表现出了屈从尊长,不敢坚持自己的主张,遇到挫折就退缩的性格特点。袁承志因为协助李自成大军攻入北京,李自成要封他为三品果毅将军。袁承志不愿为官,想要推脱,但经牛金星一激,李自成在他肩头一拍,便不再坚持。袁承志等人因制止刘宗敏的部下强占民房、奸淫掳掠、发生争斗,要进宫向李自成进言。碰到李自成正在大宴诸将,认为此时不是进言的时机便不做声了。但刘宗敏却在宴会现场责怪袁承志杀他部下,并趁机向他索要阿九。李自成碍于刘宗敏的功劳,也要他让出阿九。此时,袁承志的反应是“不由得愕然,心中茫然若失”。[3]当李自成发怒的时候,袁承志“忙躬身道:‘属下不敢。’”[4]袁承志的这种性格导致他最后看到李岩冤死,就心灰意冷,不顾国仇家恨,远避海外。(www.xing528.com)
对于袁承志这样的“三好学生”,教育不应满足于他的为人正直善良、勤奋好学、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等原来已经具备的品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开发他的最大潜能,应该使受教育者成为最好的自己。如果袁承志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如果袁承志有坚强的意志,也许他会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也许他会成为救民族于危难的英雄。
【注释】
[1]陈墨.人物金庸[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36.
[2]金庸.碧血剑[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262.
[3]金庸.碧血剑[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569.
[4]金庸.碧血剑[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5:5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