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解入门》汉宋门户异同研究成果

《经解入门》汉宋门户异同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汉、宋二家之所以异,而经学之所以不取宋儒也。国初,朴学之士始出,顾炎武、阎若璩开风气之先,其后巨儒踵接,元和惠氏、武进庄氏、高邮王氏、嘉定钱氏盛于吴中,婺源江氏、休宁戴氏继起于宣、歙。(同上)经学之分汉、宋,犹理学之分朱、陆也。其专宗汉学以抵程、朱之隙者,为毛奇龄、惠栋、戴震诸人。其义理宗程、朱,仍博稽汉、唐注疏者,为李光地、方苞、姚鼐诸人。

《经解入门》汉宋门户异同研究成果

何谓汉学?许、郑诸儒之学也。何谓宋学?程、朱诸儒之学也。二学何以异?汉儒释经皆有师法,如郑之笺《诗》,则宗毛为主;许氏著《说文解字》,则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即其中今人所视为极迂且曲之义,亦必确有所受,不同臆造。宋儒不然,凡事皆决于理,理有不合,即舍古训而妄出以己意。如《论语》“正名”注,则易“名字也”之训,而指卫父子之名;子路问“闻斯行诸”,则易包咸“振穷救乏”之说。而以言学问,其说礼制,且有据汉化世之说,释三代之书之弊。此汉、宋二家之所以异,而经学之所以不取宋儒也。至辨《尚书古文之伪,发于宋儒,实为巨功。学者治经宗汉儒,立身宗宋儒,则两得矣。

【《清稗类钞·经术类》“群经精义之发明”条】

经学之分汉、宋,犹理学之分朱、陆也。其专宗汉学以抵程、朱之隙者,为毛奇龄、惠栋、戴震诸人。其义理宗程、朱,仍博稽汉、唐注疏者,为李光地、方苞、姚鼐诸人。自有明中叶,人皆敝精力于帖括,而根柢之学阙焉。国初,朴学之士始出,顾炎武、阎若璩开风气之先,其后巨儒踵接,元和惠氏、武进庄氏、高邮王氏、嘉定钱氏盛于吴中,婺源江氏、休宁戴氏继起于宣、歙。由是汉学昌明,远绍微言,兼通大义,千载沉霾,一朝复旦。极盛于乾隆,益精于嘉庆,遗经端绪,皆有条理。然江藩作《汉学师承记》,凡稍近宋学者皆摈之。阮元刻《皇清经解》千四百余卷,而光地与苞之著述一字一收,盖几于分茅设矣。一时风气所趋,遂以搜残举碎为功,诋宋儒为空疏,肆力掊击,抑又过矣。要知汉儒之训诂,宋儒之义理,相须而行,阙一不可,其激而互有胜负者,皆末流之失也。

【今按】“治经宗汉儒,立身宗宋儒”:此与惠栋“六经尊服郑,百行法程、朱”观点一致。又与戴震“汉儒得其制数,失其义理;宋儒得其义理,失其制数”之主张相通。

戴震《与某书》云:“志存闻道,必空所依傍。汉儒训诂有师承,亦时有傅会;晋人傅会凿空益多;宋人则恃胸臆为断,故其袭取者多谬,而不谬者在其所弃。”[1]又云:“宋以来,儒者以己之见硬坐为古圣贤立言之意,而语言文字实未之知,其于天下事也,以己所谓理强断行之,而事情原委隐曲实未能得,是以大道失而行事乖。”(同上)

经学之分汉、宋,犹理学之分朱、陆也。其专宗汉学以抵程、朱之隙者,为毛奇龄、惠栋、戴震诸人。其义理宗程、朱,仍博稽汉、唐注疏者,为李光地、方苞、姚鼐诸人。自有明中叶,人皆敝精力于帖括,而根柢之学阙焉。国初,朴学之士始出,顾炎武、阎若璩开风气之先,其后巨儒踵接,元和惠氏、武进庄氏、高邮王氏、嘉定钱氏盛于吴中,婺源江氏、休宁戴氏继起于宣、歙。由是汉学昌明,远绍微言,兼通大义,千载沉霾,一朝复旦。极盛于乾隆,益精于嘉庆,遗经端绪,皆有条理。然江藩作《汉学师承记》,凡稍近宋学者皆摈之。阮元刻《皇清经解》千四百余卷,而光地与苞之著述一字一收,盖几于分茅设矣。一时风气所趋,遂以搜残举碎为功,诋宋儒为空疏,肆力掊击,抑又过矣。要知汉儒之训诂,宋儒之义理,相须而行,阙一不可,其激而互有胜负者,皆末流之失也。

【今按】“治经宗汉儒,立身宗宋儒”:此与惠栋“六经尊服郑,百行法程、朱”观点一致。又与戴震“汉儒得其制数,失其义理;宋儒得其义理,失其制数”之主张相通。

戴震《与某书》云:“志存闻道,必空所依傍。汉儒训诂有师承,亦时有傅会;晋人傅会凿空益多;宋人则恃胸臆为断,故其袭取者多谬,而不谬者在其所弃。”[1]又云:“宋以来,儒者以己之见硬坐为古圣贤立言之意,而语言文字实未之知,其于天下事也,以己所谓理强断行之,而事情原委隐曲实未能得,是以大道失而行事乖。”(同上)(www.xing528.com)

经学之分汉、宋,犹理学之分朱、陆也。其专宗汉学以抵程、朱之隙者,为毛奇龄、惠栋、戴震诸人。其义理宗程、朱,仍博稽汉、唐注疏者,为李光地、方苞、姚鼐诸人。自有明中叶,人皆敝精力于帖括,而根柢之学阙焉。国初,朴学之士始出,顾炎武、阎若璩开风气之先,其后巨儒踵接,元和惠氏、武进庄氏、高邮王氏、嘉定钱氏盛于吴中,婺源江氏、休宁戴氏继起于宣、歙。由是汉学昌明,远绍微言,兼通大义,千载沉霾,一朝复旦。极盛于乾隆,益精于嘉庆,遗经端绪,皆有条理。然江藩作《汉学师承记》,凡稍近宋学者皆摈之。阮元刻《皇清经解》千四百余卷,而光地与苞之著述一字一收,盖几于分茅设矣。一时风气所趋,遂以搜残举碎为功,诋宋儒为空疏,肆力掊击,抑又过矣。要知汉儒之训诂,宋儒之义理,相须而行,阙一不可,其激而互有胜负者,皆末流之失也。

【今按】“治经宗汉儒,立身宗宋儒”:此与惠栋“六经尊服郑,百行法程、朱”观点一致。又与戴震“汉儒得其制数,失其义理;宋儒得其义理,失其制数”之主张相通。

戴震《与某书》云:“志存闻道,必空所依傍。汉儒训诂有师承,亦时有傅会;晋人傅会凿空益多;宋人则恃胸臆为断,故其袭取者多谬,而不谬者在其所弃。”[1]又云:“宋以来,儒者以己之见硬坐为古圣贤立言之意,而语言文字实未之知,其于天下事也,以己所谓理强断行之,而事情原委隐曲实未能得,是以大道失而行事乖。”(同上)

张之洞《创建尊经书院记》:诸生问曰:“此可以祛不学之病矣,近世学者多生门户之弊,奈何?”曰:“学术有门径,学人无党援。汉学,学也。宋学,亦学也。经济、词章以下,皆学也。不必嗜甘而忌辛也。《轩语》言之已详。大要,读书宗汉学,制行宗宋学。汉学岂无所失,然宗之则空疏蔑古之弊除矣。宋学非无所病,然宗之则可以寡过矣。至其所短,前人攻之,我心知之。学人贵通,其论事理也贵心安,争之而于己无益,排之而究不能胜,不如其已也。”诸生问曰:“然则何以不课性理?”曰:“宋学贵躬行,不贵虚谈。在山长表率之,范一围之,非所能课也。后所说慎习、尊师云云,即宋学也。使者于两家,有所慕而无所党。不惟汉、宋两家不偏废,其余一切学术亦不可一废。若入院者,抱一而自足,是此而非彼,误矣。不入院者,执一以相攻,更大误矣。说息争弟九。用汉学之师法,虽兼采诸儒之说,亦汉学也。守宋学之准绳,虽不谈性理,亦宋学也。汉学师法,止于实事求是。宋学准绳,止于严辨义利,无深谈也。”[2]

张之洞《创建尊经书院记》:诸生问曰:“此可以祛不学之病矣,近世学者多生门户之弊,奈何?”曰:“学术有门径,学人无党援。汉学,学也。宋学,亦学也。经济、词章以下,皆学也。不必嗜甘而忌辛也。《轩语》言之已详。大要,读书宗汉学,制行宗宋学。汉学岂无所失,然宗之则空疏蔑古之弊除矣。宋学非无所病,然宗之则可以寡过矣。至其所短,前人攻之,我心知之。学人贵通,其论事理也贵心安,争之而于己无益,排之而究不能胜,不如其已也。”诸生问曰:“然则何以不课性理?”曰:“宋学贵躬行,不贵虚谈。在山长表率之,范一围之,非所能课也。后所说慎习、尊师云云,即宋学也。使者于两家,有所慕而无所党。不惟汉、宋两家不偏废,其余一切学术亦不可一废。若入院者,抱一而自足,是此而非彼,误矣。不入院者,执一以相攻,更大误矣。说息争弟九。用汉学之师法,虽兼采诸儒之说,亦汉学也。守宋学之准绳,虽不谈性理,亦宋学也。汉学师法,止于实事求是。宋学准绳,止于严辨义利,无深谈也。”[2]

张之洞《创建尊经书院记》:诸生问曰:“此可以祛不学之病矣,近世学者多生门户之弊,奈何?”曰:“学术有门径,学人无党援。汉学,学也。宋学,亦学也。经济、词章以下,皆学也。不必嗜甘而忌辛也。《轩语》言之已详。大要,读书宗汉学,制行宗宋学。汉学岂无所失,然宗之则空疏蔑古之弊除矣。宋学非无所病,然宗之则可以寡过矣。至其所短,前人攻之,我心知之。学人贵通,其论事理也贵心安,争之而于己无益,排之而究不能胜,不如其已也。”诸生问曰:“然则何以不课性理?”曰:“宋学贵躬行,不贵虚谈。在山长表率之,范一围之,非所能课也。后所说慎习、尊师云云,即宋学也。使者于两家,有所慕而无所党。不惟汉、宋两家不偏废,其余一切学术亦不可一废。若入院者,抱一而自足,是此而非彼,误矣。不入院者,执一以相攻,更大误矣。说息争弟九。用汉学之师法,虽兼采诸儒之说,亦汉学也。守宋学之准绳,虽不谈性理,亦宋学也。汉学师法,止于实事求是。宋学准绳,止于严辨义利,无深谈也。”[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