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考据者,考历代之名物、象数、典章、制度实而有据者也。此其学至博至大而至难精。古人有考一事而聚讼至数十百家,积千载而不能晰者。学者非熟读“十三经”,纵览诸子、各史及先儒传注记载之属,不足以语于此。
国朝顾炎武、阎若璩、毛奇龄、朱彝尊、戴震、钱大昕、纪昀、阮元诸人,皆该贯六艺,斟酌百家,故其考据始有可信。若夫偏袒一家,得此失彼,依前人之成说,作附会之空谈,是丹非素,毫无所得,则一孔之论也。
此学切实,有益于用,凡读子、读史及言经济者,皆当讲求。但非仓猝可办,学者必积数十年之实力,乃可以言贯通。不然,则泥今非古,皆无当也。
余列目录之学,示人以读书之门径;列校勘之学,示读书之当细心;由是而通训诂,精考据,则经学之事尽矣,即凡为学之事亦尽矣。由是而见诸躬行,发为经济,则视其人之善自立也。
【辨伪】此篇抄自张之洞《轩语》、《书目答问》:
【辨伪】此篇抄自张之洞《轩语》、《书目答问》:
【张之洞《轩语·语学第二》通论读书之“读书贵博贵精尤贵通”条】
该贯六艺,斟酌百家,既不少见而多怪,亦不非今而泥古,从善弃瑕,是之谓通。若夫偏袒一家,得此失彼,所谓是丹非素,一孔之论者也。然必先求博,则不至以臆说俗见为通。先须求精,则不至以掍乱无主为通。不博不精,通字难言。初学慎勿借口。
国朝学人极博者:黄宗羲、毛奇龄、朱彝尊、俞[正]燮。极精者:阎若璩、戴震。极博而又极精者:顾炎武、钱大昕。极博、极精而又极通者:纪昀、阮元。经学训诂极通者:王氏父子念孙、引之。
【张之洞《书目答问·史部》】
目录之学,最要者:《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叙录》、《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文献通考》中《经籍考》,虽非专书,尤为纲领。(朱彝尊《经义考》极要,已入经部)阮孝绪《七录·序目》(在《广弘明集》内,及《续古文苑》)、《文选注》引书目(《文选理学权舆》卷二)、《太平御览引用书目》(卷首)、《三国志注引书目》(在赵翼《廿二史札记》内),亦要。其余若遂初堂、明文渊阁、焦竑《经籍志》、菉竹堂、世善堂、绛云楼、述古堂、《敏求记》、天一阁、传是楼、汲古阁、季沧苇、《浙江采进遗书》、文瑞楼、爱日精庐各家书目,或略或误,或别有取义,乃藏书家所贵,非读书家所亟,皆非切要。(坊行汇刻书目,续书目,亦可备览,但未详核,亦多芜杂,活字本尤劣)
以上谱录类书目之属。此类各书为读一切经、史、子、集之途径。
【本篇结论】
【张之洞《轩语·语学第二》通论读书之“读书贵博贵精尤贵通”条】
该贯六艺,斟酌百家,既不少见而多怪,亦不非今而泥古,从善弃瑕,是之谓通。若夫偏袒一家,得此失彼,所谓是丹非素,一孔之论者也。然必先求博,则不至以臆说俗见为通。先须求精,则不至以掍乱无主为通。不博不精,通字难言。初学慎勿借口。(www.xing528.com)
国朝学人极博者:黄宗羲、毛奇龄、朱彝尊、俞[正]燮。极精者:阎若璩、戴震。极博而又极精者:顾炎武、钱大昕。极博、极精而又极通者:纪昀、阮元。经学训诂极通者:王氏父子念孙、引之。
【张之洞《书目答问·史部》】
目录之学,最要者:《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叙录》、《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文献通考》中《经籍考》,虽非专书,尤为纲领。(朱彝尊《经义考》极要,已入经部)阮孝绪《七录·序目》(在《广弘明集》内,及《续古文苑》)、《文选注》引书目(《文选理学权舆》卷二)、《太平御览引用书目》(卷首)、《三国志注引书目》(在赵翼《廿二史札记》内),亦要。其余若遂初堂、明文渊阁、焦竑《经籍志》、菉竹堂、世善堂、绛云楼、述古堂、《敏求记》、天一阁、传是楼、汲古阁、季沧苇、《浙江采进遗书》、文瑞楼、爱日精庐各家书目,或略或误,或别有取义,乃藏书家所贵,非读书家所亟,皆非切要。(坊行汇刻书目,续书目,亦可备览,但未详核,亦多芜杂,活字本尤劣)
以上谱录类书目之属。此类各书为读一切经、史、子、集之途径。
【本篇结论】
【张之洞《轩语·语学第二》通论读书之“读书贵博贵精尤贵通”条】
该贯六艺,斟酌百家,既不少见而多怪,亦不非今而泥古,从善弃瑕,是之谓通。若夫偏袒一家,得此失彼,所谓是丹非素,一孔之论者也。然必先求博,则不至以臆说俗见为通。先须求精,则不至以掍乱无主为通。不博不精,通字难言。初学慎勿借口。
国朝学人极博者:黄宗羲、毛奇龄、朱彝尊、俞[正]燮。极精者:阎若璩、戴震。极博而又极精者:顾炎武、钱大昕。极博、极精而又极通者:纪昀、阮元。经学训诂极通者:王氏父子念孙、引之。
【张之洞《书目答问·史部》】
目录之学,最要者:《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叙录》、《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文献通考》中《经籍考》,虽非专书,尤为纲领。(朱彝尊《经义考》极要,已入经部)阮孝绪《七录·序目》(在《广弘明集》内,及《续古文苑》)、《文选注》引书目(《文选理学权舆》卷二)、《太平御览引用书目》(卷首)、《三国志注引书目》(在赵翼《廿二史札记》内),亦要。其余若遂初堂、明文渊阁、焦竑《经籍志》、菉竹堂、世善堂、绛云楼、述古堂、《敏求记》、天一阁、传是楼、汲古阁、季沧苇、《浙江采进遗书》、文瑞楼、爱日精庐各家书目,或略或误,或别有取义,乃藏书家所贵,非读书家所亟,皆非切要。(坊行汇刻书目,续书目,亦可备览,但未详核,亦多芜杂,活字本尤劣)
以上谱录类书目之属。此类各书为读一切经、史、子、集之途径。
【本篇结论】
《有考据之学》篇对张之洞《轩语·语学第二》通论读书之“读书贵博贵精尤贵通”条进行了改写,但基本观点不变。“余列目录之学,示人以读书之门径;列校勘之学,示读书之当细心;由是而通训诂,精考据,则经学之事尽矣,即凡为学之事亦尽矣。由是而见诸躬行,发为经济,则视其人之善自立也。”这一段话也是模拟张之洞的口气。
《有考据之学》篇对张之洞《轩语·语学第二》通论读书之“读书贵博贵精尤贵通”条进行了改写,但基本观点不变。“余列目录之学,示人以读书之门径;列校勘之学,示读书之当细心;由是而通训诂,精考据,则经学之事尽矣,即凡为学之事亦尽矣。由是而见诸躬行,发为经济,则视其人之善自立也。”这一段话也是模拟张之洞的口气。
《有考据之学》篇对张之洞《轩语·语学第二》通论读书之“读书贵博贵精尤贵通”条进行了改写,但基本观点不变。“余列目录之学,示人以读书之门径;列校勘之学,示读书之当细心;由是而通训诂,精考据,则经学之事尽矣,即凡为学之事亦尽矣。由是而见诸躬行,发为经济,则视其人之善自立也。”这一段话也是模拟张之洞的口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