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解入门》:明家法与汉经师考

《经解入门》:明家法与汉经师考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申公之于《鲁诗》,张苍之于《左氏》,并溯源于荀卿。《诗》则后汉皆传毛公,《礼》则皆传戴氏。《公》、《穀》、《左氏》,各守其传,《论语》、《孝经》,两出张氏。此后汉之家法,厘然可考。本篇抄自赵春沂《两汉经师家法考》、胡缙《汉经师家法考》:六籍之学,盛于汉氏,诸儒必从一家之言以名其学。大抵前汉多言师法,而后汉多言家法。汉儒家法大略有三:一曰守师说。故家法精,汉学明;家法弃,汉学废。著《国朝谥法考》。

《经解入门》:明家法与汉经师考

【原文】

家法者,即《左雄传》注所谓“儒有一家之学,故称家法”是也。其大旨在守师说。如《易》有施、孟、梁丘、费、高,《书》有伏、孔,伏之传下有欧阳、大小夏侯,《诗》有毛与齐、鲁、韩,《礼》有二戴、庆氏,《春秋》有左、公、穀。其间文字异同,章句错互,各守师傅,不相沿袭。故赵宾变箕子之训,《易》家证其非;焦赣本隐士之传,光禄明其异。

田何之《易》,实渊源乎商瞿,毛公之《诗》,公、穀之《传》,乃权舆于子夏。申公之于《鲁诗》,张苍之于《左氏》,并溯源于荀卿。伏生传今文,先秦之博士也。安国传古文,孔氏之旧文也。高堂博士礼,鲁国老师也。由七十二子迄四百余年,如高曾之授晜孙,仍渊流之衍枝渎,则前汉之家法也。

而后汉何独不然?《易》则刘昆受施氏《易》于沛人,洼丹诸人,则传自孟氏,戴冯、孙期、魏满诸儒并出自费氏,马融、郑康成之徒亦并传费氏。《尚书》则济阴曹曾受业欧阳歙,北海牟融传大夏侯,东海王良传小夏侯,马、郑诸儒传孔安国。《诗》则后汉皆传毛公,《礼》则皆传戴氏。《公》、《穀》、《左氏》,各守其传,《论语》、《孝经》,两出张氏。此后汉之家法,厘然可考。而汉学之可贵,即于此可见。

【辨伪】本篇抄自赵春沂《两汉经师家法考》、胡缙《汉经师家法考》:

【赵春沂[1]《两汉经师家法考》】

六籍之学,盛于汉氏,诸儒必从一家之言以名其学。《左雄传》注所谓“儒有一家之学,故称家法”是也。《宋书·百官志》:“汉武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成之间,五经家法稍增,经[置]博士一人。至东京凡十四人。”《后汉·儒林传》:“光武中兴,爱好经术……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续百官志》云:“博士十四人,《易》四:施、孟、梁丘、京氏,《尚书》三:欧阳、大、小夏侯,《诗》三:齐、鲁、韩氏,《礼》二:大、小戴氏,《春秋》严、颜氏,掌教弟子。”此博士分经之目。故博士立而经学之家法严。东京经术所以盛于西都也。且汉世之尊家法,不独严于立博士而已。《质帝纪》:“本初元年,夏四月,令郡国举明经,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诣太学。自大将军至六百石,皆遣子受业,……四姓小侯先能通经者,各令随家法。”然则汉举孝廉亦严家法也。又宦者《蔡伦传》:“元初四年,帝以经传之文多不正定,乃选通儒谒者刘珍及博士良史诣东观,各校雠家法。”此虽宦官犹知之,况博士乎?家法又谓之师法。……大抵前汉多言师法,而后汉多言家法。有所师乃能成一家之言。师法者,溯其源;家法者,衍其流也。盖汉世治经,凡不守家法者,世不见信……夫家法明,则流派著。可以见经学之衍别,可以知经文之同异,可以知众儒之授受,可以存周、秦之古义。汉学之盛,盛于家法也。故前、后《汉书》多言家法如此……

【胡缙[2]《汉经师家法考》】(www.xing528.com)

汉儒家法大略有三:一曰守师说。如《易》有施、孟、梁丘、费、高,《书》有伏、孔,《诗》有毛、齐、鲁、韩,《礼》有二戴、庆氏,《春秋》有左、公、穀。其间文字异同,章句错互,各守师傅,不相沿袭。故赵宾变箕子之训,《易》家证其非,焦赣本隐士之传,光禄明其异。田何之《易》,实渊源乎商瞿,毛公之《诗》,公、穀之《传》,乃权舆于子夏。申公之于《鲁诗》,张苍之于《左氏》,并溯源于荀卿。伏生传今文,先秦之博士也,安国传古文,孔氏之旧文也。高堂博士礼,鲁国老师也。由七十二子迄四百余年,如高曾之授晜,仍渊流之衍枝渎,是之为守师说。……其释经之体亦约有三:一曰以经解经……一曰以字解经……一曰以经师说解经……故家法精,汉学明;家法弃,汉学废。

【本篇结论】

《说经必先明家法》篇主体部分抄自《两汉经师家法考》、《汉经师家法考》二文,又在尾部缀以结语:“国朝经师,亦莫不以此为重。昆山、太原,特开其先;吴江、南皖,相继而起;臧氏、惠氏,则皆绍厥先;武进高邮,则世继其业;二云之传,则源本晓征;巽轩之学,则独出东原;伯渊、稚存,资乎师友;诚斋、千里,受业于芸台。累叶相维,前后崛起。上之松崖,倡率江左。近之高邮,私淑顾氏。”

阮元《揅经室二集》卷七《王西庄先生全集序》云:“夫汉人治经,首重家法,家法亦称师法,前汉多言师法,后汉多言家法。至唐,承江左义疏,惟《易》、《书》、《左氏》为后起者所夺,其余家法未尝亡也。自有破樊篱者,而家法亡矣。”论学大旨亦与此篇相合。

【注释】

[1]赵春沂:即赵钺,原名春沂,字雩门,浙江仁和人。嘉庆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以知县发江苏,官泰州知州。幼嗜学于濂、洛、关、闽之书,尤能探其奥赜。为政惩优柔之失,一意严明,引疾去官。家富收藏,藏书处号“醉经楼”。以尝得明赵忠毅铁如意,疾棘时,贻谢卜堂,欲神物得所云。著《国朝谥法考》。与歙鲍康所纂并传。事迹见《杭州府志》卷一四六。

[2]胡缙:字骏卿,号湘帆,浙江乌程人。嘉庆九年举人。缙少负才名,阮元督学浙江,课诸生十台怀古诗,缙居最。尤精研经学,以贫故,客游三衢以卒。无子,诗文散佚。事迹见《(同治)杭州府志》卷七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