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轩语》】
诸古书宜分真伪。
此事本朝诸老论之最详,辨之最精,即《四库提要》中,已具大略,试取观之,自然昭若发蒙。国朝姚际恒《古今伪书考》,简便易看。有单行本,又收《知不足斋丛书》中。
【原文】
秦火而后,群经散亡,而伪者始出,其尤甚者,莫若《尚书》之古文。古书凡百篇,秦燔后,伏生仅口诵二十九篇,曰《今文尚书》。鲁恭王坏孔子宅,于壁中得科斗文书,孔安国校伏生所诵,增多二十五篇,曰《古文尚书》。其所增多,盖即于篇目中一合计之,一分计之,非别有多篇也。安国书本自为传,值武帝末,巫蛊事起,不得奏,藏,乃遂散佚。东晋豫章内史梅颐所上《古文尚书》,有《大禹谟》、《五子之歌》、《胤征》、《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陈》、《毕命》、《君牙》、《命》二十五篇,皆伪书也。其《舜典》本亡,则分《尧典》之半为一篇。《益稷》本无,则分《皋陶谟》之后为一篇。而作伪之人,或谓王肃,实即梅颐。疑之者始于宋吴才老、朱子诸儒。近今诸大儒且群起而攻之,抉其伪迹,使无遁形。而其伪者,说经诸家直置不道,此例之最严。而河中之伪《泰誓》,张霸之《百两篇》,汉已不行,固无容议。若乃《金縢》诸篇,则信无可疑者也。
《尚书》而外,《易》于秦火独全,得不伪。而《子夏易传》、《关朗易传》皆伪托,不足据。
《诗》不伪,而小序亦有疑者,然经学家则犹尊信。
《春秋》“三传”无伪,而“三礼”则惟《仪礼》独完。《周礼》五官云出周末,《考工》一记,明是补亡。《礼记》之作,或谓俗儒,其中谬者不可不察。马融所益,不过三篇,其非古书,早有议者,淆乱难信莫甚。明堂古乐久亡,安有《乐记》?《月令》之托周公,实出《吕览》。《王制》虽言殷制,半是汉仪。《祭法》取《国语》,错乱无稽。《中庸》本秦人,言犹近理。《儒行》非孔子之言,《缁衣》为公孙尼子之笔,此礼之大略也。
若乃《孝经》、《论语》,本无可疑。《尔雅》一经,大都参杂。惟在学者,善为择焉。
经既难信,外此何言?纬书云伪,识者不韪。《家语》之言,实出王肃。旁及诸子,犹有是非。《管子》述身后之事,附益何疑?《阴符》非黄帝之遗,庭坚始发。《老子》、《关尹》,半属虚造。《列子》、《文中(子)》,间得其真。《鬼谷》伪书,犹有辨者。《丛子》所陈,子雍谬托。
【本篇结论】
【张之洞《轩语》】
诸古书宜分真伪。
此事本朝诸老论之最详,辨之最精,即《四库提要》中,已具大略,试取观之,自然昭若发蒙。国朝姚际恒《古今伪书考》,简便易看。有单行本,又收《知不足斋丛书》中。
【原文】
秦火而后,群经散亡,而伪者始出,其尤甚者,莫若《尚书》之古文。古书凡百篇,秦燔后,伏生仅口诵二十九篇,曰《今文尚书》。鲁恭王坏孔子宅,于壁中得科斗文书,孔安国校伏生所诵,增多二十五篇,曰《古文尚书》。其所增多,盖即于篇目中一合计之,一分计之,非别有多篇也。安国书本自为传,值武帝末,巫蛊事起,不得奏,藏,乃遂散佚。东晋豫章内史梅颐所上《古文尚书》,有《大禹谟》、《五子之歌》、《胤征》、《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陈》、《毕命》、《君牙》、《命》二十五篇,皆伪书也。其《舜典》本亡,则分《尧典》之半为一篇。《益稷》本无,则分《皋陶谟》之后为一篇。而作伪之人,或谓王肃,实即梅颐。疑之者始于宋吴才老、朱子诸儒。近今诸大儒且群起而攻之,抉其伪迹,使无遁形。而其伪者,说经诸家直置不道,此例之最严。而河中之伪《泰誓》,张霸之《百两篇》,汉已不行,固无容议。若乃《金縢》诸篇,则信无可疑者也。
《尚书》而外,《易》于秦火独全,得不伪。而《子夏易传》、《关朗易传》皆伪托,不足据。
《诗》不伪,而小序亦有疑者,然经学家则犹尊信。(www.xing528.com)
《春秋》“三传”无伪,而“三礼”则惟《仪礼》独完。《周礼》五官云出周末,《考工》一记,明是补亡。《礼记》之作,或谓俗儒,其中谬者不可不察。马融所益,不过三篇,其非古书,早有议者,淆乱难信莫甚。明堂古乐久亡,安有《乐记》?《月令》之托周公,实出《吕览》。《王制》虽言殷制,半是汉仪。《祭法》取《国语》,错乱无稽。《中庸》本秦人,言犹近理。《儒行》非孔子之言,《缁衣》为公孙尼子之笔,此礼之大略也。
若乃《孝经》、《论语》,本无可疑。《尔雅》一经,大都参杂。惟在学者,善为择焉。
经既难信,外此何言?纬书云伪,识者不韪。《家语》之言,实出王肃。旁及诸子,犹有是非。《管子》述身后之事,附益何疑?《阴符》非黄帝之遗,庭坚始发。《老子》、《关尹》,半属虚造。《列子》、《文中(子)》,间得其真。《鬼谷》伪书,犹有辨者。《丛子》所陈,子雍谬托。
【本篇结论】
【张之洞《轩语》】
诸古书宜分真伪。
此事本朝诸老论之最详,辨之最精,即《四库提要》中,已具大略,试取观之,自然昭若发蒙。国朝姚际恒《古今伪书考》,简便易看。有单行本,又收《知不足斋丛书》中。
【原文】
秦火而后,群经散亡,而伪者始出,其尤甚者,莫若《尚书》之古文。古书凡百篇,秦燔后,伏生仅口诵二十九篇,曰《今文尚书》。鲁恭王坏孔子宅,于壁中得科斗文书,孔安国校伏生所诵,增多二十五篇,曰《古文尚书》。其所增多,盖即于篇目中一合计之,一分计之,非别有多篇也。安国书本自为传,值武帝末,巫蛊事起,不得奏,藏,乃遂散佚。东晋豫章内史梅颐所上《古文尚书》,有《大禹谟》、《五子之歌》、《胤征》、《仲虺之诰》、《汤诰》、《伊训》、《太甲上》、《太甲中》、《太甲下》、《咸有一德》、《说命上》、《说命中》、《说命下》、《泰誓上》、《泰誓中》、《泰誓下》、《武成》、《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陈》、《毕命》、《君牙》、《命》二十五篇,皆伪书也。其《舜典》本亡,则分《尧典》之半为一篇。《益稷》本无,则分《皋陶谟》之后为一篇。而作伪之人,或谓王肃,实即梅颐。疑之者始于宋吴才老、朱子诸儒。近今诸大儒且群起而攻之,抉其伪迹,使无遁形。而其伪者,说经诸家直置不道,此例之最严。而河中之伪《泰誓》,张霸之《百两篇》,汉已不行,固无容议。若乃《金縢》诸篇,则信无可疑者也。
《尚书》而外,《易》于秦火独全,得不伪。而《子夏易传》、《关朗易传》皆伪托,不足据。
《诗》不伪,而小序亦有疑者,然经学家则犹尊信。
《春秋》“三传”无伪,而“三礼”则惟《仪礼》独完。《周礼》五官云出周末,《考工》一记,明是补亡。《礼记》之作,或谓俗儒,其中谬者不可不察。马融所益,不过三篇,其非古书,早有议者,淆乱难信莫甚。明堂古乐久亡,安有《乐记》?《月令》之托周公,实出《吕览》。《王制》虽言殷制,半是汉仪。《祭法》取《国语》,错乱无稽。《中庸》本秦人,言犹近理。《儒行》非孔子之言,《缁衣》为公孙尼子之笔,此礼之大略也。
若乃《孝经》、《论语》,本无可疑。《尔雅》一经,大都参杂。惟在学者,善为择焉。
经既难信,外此何言?纬书云伪,识者不韪。《家语》之言,实出王肃。旁及诸子,犹有是非。《管子》述身后之事,附益何疑?《阴符》非黄帝之遗,庭坚始发。《老子》、《关尹》,半属虚造。《列子》、《文中(子)》,间得其真。《鬼谷》伪书,犹有辨者。《丛子》所陈,子雍谬托。
【本篇结论】
《群经辨伪》的主要观点抄自《轩语》,大部分段落系隐括《四库全书总目》而成。原文又称:“辨伪之事,近人最详,即《四库提要》已具大略。”比较隐晦地承认了《四库提要》的影响。
《群经辨伪》的主要观点抄自《轩语》,大部分段落系隐括《四库全书总目》而成。原文又称:“辨伪之事,近人最详,即《四库提要》已具大略。”比较隐晦地承认了《四库提要》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