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郢人遗燕相书,夜书,曰“举烛”,因而过书“举烛”。燕相受书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者,举贤也。”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一]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璞”。周人曰:“欲买璞乎?”郑人欲之,出其“璞”,乃鼠也。夫误会“举烛”之义,幸而治;误解“鼠璞”则大谬。[二]由是言之,凡误解古书,皆“举烛”、“鼠璞”之类也。
【笺注】
[一]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举学者多似此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二]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璞。周人怀璞,过郑贾曰:‘欲买璞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今平原君自以贤,显名于天下,然降其主父沙丘而臣之。天下之王尚犹尊之,是天下之王不如郑贾之智也,眩于名,不知其实也。”(《战国策》卷五)
古书之出,时代各有先后,古圣生长地方又非一定,其中语言文字岂无异同?王伯厚云:“公羊子齐人,其传《春秋》多齐言:‘登来’[一]、‘化我’[二]、‘樵之’[三]、‘潄浣’[四]、‘笋将’[五]、‘踊为’[六]、‘诈战’[七]、‘往党’[八]、‘往殆’[九]、‘于诸’[十]、‘累’[十一]、‘怴’[十二]、‘如’[十三]、‘昉’[十四]、‘棓’[十五]、‘脰’[十六]之类是也。郑康成北海人,其注《三礼》多齐言:‘麴麸曰媒’[十七]、‘疾为戚’[十八]、‘麇为獐’[十九]、‘沤曰涹’[二十]、‘椎为终葵’[二十一]、‘手足掔为骹’[二十二]、‘全菹为芋’[二十三]、‘祭为堕’[二十四]、‘题肩为击征’[二十五]、‘滑为瀡’[二十六]、‘相绞讦为掉磬’[二十七]、‘无发为秃楬’[二十八]之类是也。”方言之异如此,则《书》之诰、誓其可强通哉!
【笺注】
[一]登来:犹得来,得之。《公羊传·隐公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何休注:“登,读言得。得来之者,齐人语也。齐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孔广森《公羊通义》:“登来之者,犹言得之也。”
[二]化我:《公羊传·桓公六年》:“行过无礼谓之化。”则我字非齐语。
[三]樵之:见《公羊传·桓公七年》。
[四]潄浣:见庄公三十一年。
[五]笋将:文公十五年。齐鲁名竹箯曰笋,不与下“将”字连。
[六]踊为:僖公十年。踊,豫也,不与下为字连。
[七]诈战:僖公三十三年。诈,卒也,不与下“战”字连。
[八]往党:文公十三年。党,所也,不与上“往”字连。
[九]往殆:襄公五年。“殆”疑不与上“往”字连。
[十]于诸:见哀公六年。
[十一]累:见桓公二年。
[十二]怴:癫狂。《公羊传·桓公五年》:“正月甲戌、己丑,陈侯鲍卒。曷为以二日卒之?怴也。”何休注:“怴者,狂也。齐人语。”袁枚《随园随笔·三传多古字》:“三传多古字……《公》、《穀》则狂曰怴。”
[十三]如:见桓公五年。
[十四]昉:见隐公元年。
[十五]棓:铺设于不平处的跳板。《公羊传·成公二年》:“萧同侄子者,齐君之母也,踊于棓而窥客,则客或跛或眇。”何休注:“凡无高下有绝加蹑板曰棓。齐人语。”陈立《义疏》:“高下悬绝,有板横其间,可登,如今匠氏之跳矣。”
[十六]脰:见庄公十二年。脰:颈项。《左传·襄公十八年》:“射殖绰,中肩,两矢夹脰。”杨伯峻注:“脰音豆,颈项。”
[十七]麴麸曰媒:见《周礼·媒氏》。明周祈《名义考》卷十二“麴糵”:“《说文》:‘麴,酒母也。’徐氏曰:‘麴,糵也,酒主于曲,故曰酒母。’《玉篇》:‘麴酒母。’孟康曰:‘媒酒酵糵麴也。’《周礼·媒人》注:‘齐人名麴麸曰媒。’《说文》、《玉篇》媒人注训麴已明,徐氏训麴并及糵,孟康所训俱失之。盖麴今麴饼糵今麦芽为饧者,故书注曰麴多则太苦,糵多则太甘,今人止用麴,不复用糵矣。然麴亦麦所成者,酒酵酒滓也,麴糵以酿酒,故酿成其罪者曰媒糵。”
[十八]疾为戚:见《周礼·考工氏》。
[十九]麇为獐:《周礼·考工记·画缋》:“山以章,水以龙。”郑玄注:“章读为獐,獐,山物也,在衣,齐人谓麇为獐;龙,水物,在衣。”陆德明《释文》:“麇,獐也。”今称獐子。
[十七]麴麸曰媒:见《周礼·媒氏》。明周祈《名义考》卷十二“麴糵”:“《说文》:‘麴,酒母也。’徐氏曰:‘麴,糵也,酒主于曲,故曰酒母。’《玉篇》:‘麴酒母。’孟康曰:‘媒酒酵糵麴也。’《周礼·媒人》注:‘齐人名麴麸曰媒。’《说文》、《玉篇》媒人注训麴已明,徐氏训麴并及糵,孟康所训俱失之。盖麴今麴饼糵今麦芽为饧者,故书注曰麴多则太苦,糵多则太甘,今人止用麴,不复用糵矣。然麴亦麦所成者,酒酵酒滓也,麴糵以酿酒,故酿成其罪者曰媒糵。”
[十八]疾为戚:见《周礼·考工氏》。
[十九]麇为獐:《周礼·考工记·画缋》:“山以章,水以龙。”郑玄注:“章读为獐,獐,山物也,在衣,齐人谓麇为獐;龙,水物,在衣。”陆德明《释文》:“麇,獐也。”今称獐子。
[十七]麴麸曰媒:见《周礼·媒氏》。明周祈《名义考》卷十二“麴糵”:“《说文》:‘麴,酒母也。’徐氏曰:‘麴,糵也,酒主于曲,故曰酒母。’《玉篇》:‘麴酒母。’孟康曰:‘媒酒酵糵麴也。’《周礼·媒人》注:‘齐人名麴麸曰媒。’《说文》、《玉篇》媒人注训麴已明,徐氏训麴并及糵,孟康所训俱失之。盖麴今麴饼糵今麦芽为饧者,故书注曰麴多则太苦,糵多则太甘,今人止用麴,不复用糵矣。然麴亦麦所成者,酒酵酒滓也,麴糵以酿酒,故酿成其罪者曰媒糵。”
[十八]疾为戚:见《周礼·考工氏》。
[十九]麇为獐:《周礼·考工记·画缋》:“山以章,水以龙。”郑玄注:“章读为獐,獐,山物也,在衣,齐人谓麇为獐;龙,水物,在衣。”陆德明《释文》:“麇,獐也。”今称獐子。(www.xing528.com)
[二十]沤曰涹:《周礼·考工记·氏》“湅丝以涚水沤其丝”郑玄注:“楚人曰沤,齐人曰涹。”
[二十一]椎为终葵:《周礼·考工记·玉人》:“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郑玄注:“终葵,椎也。”
[二十二]手足掔为骹:《周礼·考工记·轮人》“参分其股围”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人胫近足者细于股,谓之骹。羊胫细者亦为骹。”骹:胫骨近脚处较细的部位。亦指手腕或脚腕。
[二十三]全菹为芋:见《士丧礼》。
[二十四]祭为堕:见《士虞礼》。
[二十五]题肩为击征:《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征鸟厉疾”郑玄注:“征鸟,题肩也。齐人谓之击征,或名鹰。仲春化为鸠。”《渊鉴类函》卷四二二引《春秋考异邮》:“阴阳气贪,故题肩击。”题肩:鸟名。鹞鹰的一种。
[二十六]滑为瀡:见《礼记·内则》:“免、薧、滫、瀡以滑之。”瀡,使食物柔滑的佐料。
[二十七]相绞讦为掉磬:《礼记·内则》“舅姑若使介妇,毋敢敌耦于冢妇”郑玄注:“虽有勤劳,不敢掉磬。”陆德明《释文》:“《隐义》云:齐人以相绞讦为掉磬。崔云:北海人谓相激事为掉磬也。”孔颖达疏:“庾氏云:齐人谓之差讦。”掉磬:争论。
[二十八]无发为秃楬:《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郑玄注:“楬,无异物之饰也。齐人谓无发为秃楬。”古代齐人谓无发为秃楬。
故治经者,不可不知方言(读《尔雅》、扬子之类,随时留心《方言》及《广雅》,久之,自能有得)。
[二十]沤曰涹:《周礼·考工记·氏》“湅丝以涚水沤其丝”郑玄注:“楚人曰沤,齐人曰涹。”
[二十一]椎为终葵:《周礼·考工记·玉人》:“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郑玄注:“终葵,椎也。”
[二十二]手足掔为骹:《周礼·考工记·轮人》“参分其股围”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人胫近足者细于股,谓之骹。羊胫细者亦为骹。”骹:胫骨近脚处较细的部位。亦指手腕或脚腕。
[二十三]全菹为芋:见《士丧礼》。
[二十四]祭为堕:见《士虞礼》。
[二十五]题肩为击征:《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征鸟厉疾”郑玄注:“征鸟,题肩也。齐人谓之击征,或名鹰。仲春化为鸠。”《渊鉴类函》卷四二二引《春秋考异邮》:“阴阳气贪,故题肩击。”题肩:鸟名。鹞鹰的一种。
[二十六]滑为瀡:见《礼记·内则》:“免、薧、滫、瀡以滑之。”瀡,使食物柔滑的佐料。
[二十七]相绞讦为掉磬:《礼记·内则》“舅姑若使介妇,毋敢敌耦于冢妇”郑玄注:“虽有勤劳,不敢掉磬。”陆德明《释文》:“《隐义》云:齐人以相绞讦为掉磬。崔云:北海人谓相激事为掉磬也。”孔颖达疏:“庾氏云:齐人谓之差讦。”掉磬:争论。
[二十八]无发为秃楬:《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郑玄注:“楬,无异物之饰也。齐人谓无发为秃楬。”古代齐人谓无发为秃楬。
故治经者,不可不知方言(读《尔雅》、扬子之类,随时留心《方言》及《广雅》,久之,自能有得)。
[二十]沤曰涹:《周礼·考工记·氏》“湅丝以涚水沤其丝”郑玄注:“楚人曰沤,齐人曰涹。”
[二十一]椎为终葵:《周礼·考工记·玉人》:“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郑玄注:“终葵,椎也。”
[二十二]手足掔为骹:《周礼·考工记·轮人》“参分其股围”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人胫近足者细于股,谓之骹。羊胫细者亦为骹。”骹:胫骨近脚处较细的部位。亦指手腕或脚腕。
[二十三]全菹为芋:见《士丧礼》。
[二十四]祭为堕:见《士虞礼》。
[二十五]题肩为击征:《礼记·月令》“(季冬之月)征鸟厉疾”郑玄注:“征鸟,题肩也。齐人谓之击征,或名鹰。仲春化为鸠。”《渊鉴类函》卷四二二引《春秋考异邮》:“阴阳气贪,故题肩击。”题肩:鸟名。鹞鹰的一种。
[二十六]滑为瀡:见《礼记·内则》:“免、薧、滫、瀡以滑之。”瀡,使食物柔滑的佐料。
[二十七]相绞讦为掉磬:《礼记·内则》“舅姑若使介妇,毋敢敌耦于冢妇”郑玄注:“虽有勤劳,不敢掉磬。”陆德明《释文》:“《隐义》云:齐人以相绞讦为掉磬。崔云:北海人谓相激事为掉磬也。”孔颖达疏:“庾氏云:齐人谓之差讦。”掉磬:争论。
[二十八]无发为秃楬:《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郑玄注:“楬,无异物之饰也。齐人谓无发为秃楬。”古代齐人谓无发为秃楬。
故治经者,不可不知方言(读《尔雅》、扬子之类,随时留心《方言》及《广雅》,久之,自能有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