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措施

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措施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周边村民宣传教育及综合治理,村民生猪牛羊放养等破坏湿地行为得到有效管制,纳帕海越冬候鸟种群及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黑颈鹤数量逐年稳定增加。11月16日,通过监测,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416只,已成为国内种群最大、最集中、最为重要的黑鹳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

山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任务。2004年12月7日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湿地总面积2083公顷,是全省四个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截至2020年共记录到鸟类177种,湿地植物61科171属261种,黑颈鹤从1984年的61只增长至320只左右,黑鹳迁徙数2020年11月达416只,成为国内黑鹳种群最大、最集中、最为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

【流域环境整治】 香格里拉市城区及周边的15条大小河流均汇入纳帕海,纳帕海肩负着整个城市的泄水重任。为避免垃圾等漂浮物流入纳帕海造成二次污染,2020年继续开展纳帕海流域环境整治工作,对汇入纳帕海的达拉河、奶子河、纳赤河3条主流及纳帕海湖域进行清理,重点对纳赤河尾端进行漂浮物拦截及清理。同时,沿环湖路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共清理垃圾、水草、牲畜尸体等污染物400余吨。

【湿地生态效益补偿】 2020年在前两期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的基础上,申报纳帕海国际重要湿地2020年至2021年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项目投资1000万元。恢复湿地面积增加至10000亩,耕地补偿面积增加至423.6亩,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补偿覆盖范围增加至15个村民小组705户,管护人员增加至20名。补偿标准为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补偿每年4000元/户,耕地补偿每年1500元/亩,湿地恢复区补偿每年280元/亩,管护人员工资每年20000元/人。

【泄水清淤】 根据州、市两级关于纳帕海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开展2020年纳帕海落水洞应急泄水清淤工作。项目总投资概算654.48万元,完成3至8号落水洞区域进行清淤及扩容,累计共清淤30000立方米;危岩排险降低汛期风险,对8号落水洞上方危岩排险清除,危岩清除量累计约10000立方米;增设防护巩固

【概述】 纳帕海,藏语意为“森林背后的湖泊”,位于香格里拉市建塘镇,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公共交通,作为香格里拉市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是高寒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是全省低纬度高海拔最具代表性季节性的湖沼湿地,是中国湿地的独特类型,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1984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400公顷,以保护黑颈鹤、黑鹳、灰鹤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越冬水鸟及亚高泄水能力,对8号落水洞左右侧防护带修复,新增2号过滤带,1号过滤带增高部分。4月1日正式泄水,经与大理水文局、迪庆州水务局现场核对更正海拔水位坐标,海拔水位为3265.54米,对应估算库容1938.95万立方米,从4月1日至6月27日(汛期前最低水位)累计下降1.9米。通过对落水洞的应急泄水清淤,进入汛期,纳帕海整体水位未出现异常,安全度汛。

夏季湿地航拍

【成效】 纳帕海是周边社区及城市的一个重要生态文明教育、生态保护科普的重要地点,每年开展科普宣教活动覆盖5万余人次。通过对周边村民宣传教育及综合治理,村民生猪牛羊放养等破坏湿地行为得到有效管制,纳帕海越冬候鸟种群及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黑颈鹤数量逐年稳定增加。黑鹳迁徙数2020年11月达416只,成为国内黑鹳种群最大、最集中、最为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2019年时纳帕海首次出现数量众多的度夏鸟类,主要集中在围栏内的湿地恢复区,其中小白鹭及牛背鹭600多只,凤头䴙鹈、白骨顶等候鸟在纳帕海繁殖变留鸟。2020年,纳帕海度夏鸟类数量及种类较2019年有所增加,度夏鸟类有斑头雁、斑嘴鸭、小白鹭、中白鹭、牛背鹭、白骨顶、风头䴙䴘、赤麻鸭等,总体数量达2000余只。

夏季湿地航拍

【成效】 纳帕海是周边社区及城市的一个重要生态文明教育、生态保护科普的重要地点,每年开展科普宣教活动覆盖5万余人次。通过对周边村民宣传教育及综合治理,村民生猪牛羊放养等破坏湿地行为得到有效管制,纳帕海越冬候鸟种群及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黑颈鹤数量逐年稳定增加。黑鹳迁徙数2020年11月达416只,成为国内黑鹳种群最大、最集中、最为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2019年时纳帕海首次出现数量众多的度夏鸟类,主要集中在围栏内的湿地恢复区,其中小白鹭及牛背鹭600多只,凤头䴙鹈、白骨顶等候鸟在纳帕海繁殖变留鸟。2020年,纳帕海度夏鸟类数量及种类较2019年有所增加,度夏鸟类有斑头雁、斑嘴鸭、小白鹭、中白鹭、牛背鹭、白骨顶、风头䴙䴘、赤麻鸭等,总体数量达2000余只。

夏季湿地航拍

【成效】 纳帕海是周边社区及城市的一个重要生态文明教育、生态保护科普的重要地点,每年开展科普宣教活动覆盖5万余人次。通过对周边村民宣传教育及综合治理,村民生猪牛羊放养等破坏湿地行为得到有效管制,纳帕海越冬候鸟种群及数量逐年增多,特别是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对象黑颈鹤数量逐年稳定增加。黑鹳迁徙数2020年11月达416只,成为国内黑鹳种群最大、最集中、最为重要的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2019年时纳帕海首次出现数量众多的度夏鸟类,主要集中在围栏内的湿地恢复区,其中小白鹭及牛背鹭600多只,凤头䴙鹈、白骨顶等候鸟在纳帕海繁殖变留鸟。2020年,纳帕海度夏鸟类数量及种类较2019年有所增加,度夏鸟类有斑头雁、斑嘴鸭、小白鹭、中白鹭、牛背鹭、白骨顶、风头䴙䴘、赤麻鸭等,总体数量达2000余只。

纳帕海过冬的黑颈鹤

【表彰】 2020年,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评为“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大事记】 2020年2月19日,州委、州政府召开纳帕海治理和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专题会议。会议指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环境治理上久久为功,真正下决心下大力气将纳帕海生态环境恢复好、保护好、管理好。

4月1日,完成3至8号落水洞区域的清淤及防护,正式泄水。

4月24日,通过省林草局、省教育厅、共青团云南省委实地复核、专家评审,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获“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

11月16日,通过监测,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416只,已成为国内种群最大、最集中、最为重要的黑鹳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www.xing528.com)

(赵旭燕)

纳帕海过冬的黑颈鹤

【表彰】 2020年,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评为“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大事记】 2020年2月19日,州委、州政府召开纳帕海治理和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专题会议。会议指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环境治理上久久为功,真正下决心下大力气将纳帕海生态环境恢复好、保护好、管理好。

4月1日,完成3至8号落水洞区域的清淤及防护,正式泄水。

4月24日,通过省林草局、省教育厅、共青团云南省委实地复核、专家评审,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获“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

11月16日,通过监测,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416只,已成为国内种群最大、最集中、最为重要的黑鹳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

(赵旭燕)

纳帕海过冬的黑颈鹤

【表彰】 2020年,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被评为“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大事记】 2020年2月19日,州委、州政府召开纳帕海治理和普达措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专题会议。会议指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环境治理上久久为功,真正下决心下大力气将纳帕海生态环境恢复好、保护好、管理好。

4月1日,完成3至8号落水洞区域的清淤及防护,正式泄水。

4月24日,通过省林草局、省教育厅、共青团云南省委实地复核、专家评审,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获“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

11月16日,通过监测,纳帕海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416只,已成为国内种群最大、最集中、最为重要的黑鹳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

(赵旭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