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成功之母,自信会增强才能,使精力加倍,支撑心智。
思想的软弱将会令你无法成就你的工作。有些人缺乏坚定的信念,他们只知注意事物的表象,他人的意见会使他们改变态度。他们的决心总是游移不定,常常受反对方面的支配,或受不赞成者的操纵。他们浮动而不可靠,缺乏自我的决断力,无法下一个确切的决定。一个不具力量的决心是毫无意义的。任何人的自信只要是表面上的,那他就一点都没有主张,没有一个人肯相信他。此人也许是一个好人,但是却不能引起他人的信任。当面临重大危机时,不会有人想到去请教他;除非自信力能控制自己的灵魂,否则只可能有些小成就。
一个人只有不畏困难,不轻言失败,信心百倍,朝着既定目标永不回头,才会在有生之年走向成功。实现目标的欲望越强烈,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没有坚不可摧的成功愿望,目标便永远不可能达到。
正如我们常常所说: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人生中有些事情其实我们都能做到,只是我们不知道自己能够做到,但是,我们如果仍然前进,就能做到。
汤姆·邓普西就是一个好例子:
他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半只左脚和一只畸形的右手,父母从不让他因为自己的残疾而感到不安。结果是任何男孩能做的事他也能做,如果童子军团行军10里,汤姆也同样走完10里。
后来他要踢橄榄球,他发现,他能把球踢得比在一起玩的男孩子都要远。他要人为他专门设计一只鞋子,参加了踢球测验,并且得到了冲锋队的一份合约。
但是教练却尽量婉转地告诉他,说他“不具有做职业橄榄球员的条件”,促请他去试试其他的事业。最后他申请加入新奥尔良圣徒球队,并且请求给他一次机会。教练虽然心存怀疑,但是看到这个男孩这么自信,对他有了好感,因此就收了他。
两个星期之后,教练对他的好感更深,因为他在一次友谊赛中踢出了55码远并且得分。这种情形使他获得了专为圣徒队踢球的工作,而且在那一季中为他的球队踢得了99分。
然后到了最伟大的时刻。球场上坐满了66000名球迷。球是在28码线上,比赛只剩下了几秒钟。球队把球推进到45码线上,但是根本就可以说没有时间了。“邓普西,进场踢球。”教练大声说。当汤姆进场时,他知道他的队距离得分线有55码远,由分巴第摩尔雄马队毕特·瑞奇踢出来的。
球传接得很好,邓普西一脚全力踢在球身上,球笔直地前进。但是踢得够远吗?66000名球迷屏住气观看,接着终端得分线上的裁判举起了双手,表示得了3分,球在球门横杆之上几英寸的地方越过,汤姆一队以19比17获胜,球迷狂呼乱叫,为踢得最远的一球而兴奋,这是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的手的球员踢出来的!
“真是难以相信。”有人大声叫,但是邓普西只是微笑。邓普西成功了。自信能使一个只有半只脚和一只畸形的手的人踢出最远的一个球。那么,还有什么事是拥有自信所办不到的呢?成功交际也不例外。自信是一种迷人的魅力,能帮你吸引和感染住周围的人。如果周围的人都被你的自信所感染,那你与他们的关系不就更近一层吗?邓普西之所以能成功,不正是教练被他身上散发的自信感染了吗?
海伦·凯勒是位全世界都知道的盲人成大事者,她是如何站在信念的天平上的呢?还是让我们看看她的故事吧!
海伦刚出生时,是个正常的婴孩,能看、能听,也会哑哑学语。可是,一场疾病使她变成既盲又聋的小哑巴——那时她才19个月大。
生理的剧变,令小海伦性情大变。稍不顺心,她便会乱敲乱打,野蛮地用双手抓食物塞人口里;若试图去纠正她,她就会在地上打滚乱嚷乱叫,简直是个十恶不赦的“小暴君”。父母在绝望之余,只好将她送至波士顿的一所盲人学校,特别聘请一位老师照顾她。(www.xing528.com)
所幸的是,小海伦在黑暗的悲剧中遇到了一位伟大的光明天使——安妮·沙莉文女士。沙莉文也是位有着不幸经历的女性。她10岁时,和弟弟两人一起被送进麻省孤儿院,在孤儿院的悲惨生活中长大。由于房间紧缺,幼小的姐弟俩只好住进放置尸体的太平间。在卫生条件极差又贫困的环境中,幼小的弟弟6个月后就夭折了。她也在14岁时得了眼疾,几乎失明。后来,她被送到帕金斯盲人学校学习凸字和指语法,便做了海伦的家庭教师。
从此,沙莉文女士与这个蒙受三重痛苦的姑娘的斗争就开始了。洗脸、梳头、用刀叉吃饭都必须一边和她格斗一边教她。固执己见的海伦以哭喊、怪叫等方式全力反抗着严格的教育。然而最终,沙莉文女士究竟如何以一个月的时间就和生活在完全黑暗、绝对沉默世界里的海伦沟通的呢?
答案是这样的:自我成大事者与重塑命运的工具是相同的——自信与爱心。
关于这件事,在海伦·凯勒所著的《我的一生》一书中,有感人肺腑的深刻描写:一位年轻的复明者,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将无比的爱心与惊人的信心,灌注入一位全聋全哑的小女孩身上——先通过潜意识的沟通,靠着身体的接触,为她们的心灵搭起一座桥。接着,自信与自爱在小海伦的心里产生,使她从痛苦的孤独地狱中拔救出来,通过自我奋发,将潜意识那无限能量发挥,步向光明。
就是如此:两人手携手,心连心,用爱心和信心作为“药方”,经过一段不足为外人道的挣扎,唤醒了海伦那沉睡的意识力量。一个既聋又哑且盲的少女,初次领悟到语言的喜悦时,那种令人感动的情景,实在难用笔述。海伦曾写、道:“在我初次领悟到语言存在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兴奋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希望天亮——我想再没其他人,可以感觉到我当时的喜悦吧。”
仍然是失明,仍然是瞎眼的海伦,凭着触觉——指尖去代替眼和耳——学会了与外界沟通。她10岁多一点时,名字就已传遍全美,成为残疾人士的模范——一位真正的由弱而强的成大事者。
1893年5月8日,是海伦最开心的一天,这也是电话发明者贝尔博士值得纪念的一日。贝尔博士这位成大事者在这一日成立了他那著名的国际聋人教育基金会,而为会址奠基的正是13岁的小海伦。
若说小海伦没有自卑感,那是不确切的,也是不公平的。幸运的是她自小就在心底里树起了颠扑不灭的信心,完成了对自卑的超越。
小海伦成名后,并未因此而自满,她继续孜孜不倦地接受教育。1900年,这个20岁的学习了指语法、凸字及发声,并通过这些手段获得超过常人的知识的姑娘,进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她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已经不是哑巴了!”她发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兴奋异常,不断地重复说:“我已经不是哑巴了!”4年后,她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受到大学教育的盲聋哑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海伦不仅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用打字机著书和写稿。她虽然是位盲人,但读过的书却比视力正常的人还多。而且,她著了7册书,比“正常人”更会鉴赏音乐。
海伦的触觉极为敏锐,只需用手指头轻轻地放在对方的唇上,就能知道对方在说什么;把手放在钢琴、小提琴的木质部分,就能“鉴赏”音乐。她能以收音机和音箱的振动来辩明声音,又能够利用手指轻轻地碰触对方的喉咙来“听歌”。
如果你和海伦·凯勒握过手,5年后你们再见面握手时,她也能凭着握手来认出你,知道你是美丽的、强壮的、体弱的、滑稽的、爽朗的,或者是满腹牢骚的人。
这个克服了常人“无法克服”的残疾的“造命人”,其事迹在全世界引起了震惊和赞赏。她大学毕业那年,人们在圣路易博览会上设立了“海伦·凯勒日”。
沙莉文女士凭着自己的爱心和信心,达到了和一位全聋全哑而又固执的小女孩的沟通和理解。这是多么的艰难,然而却也证明了自信的力量。既然能和一个全聋全哑的人沟通,何况是周围其他的正常的人呢?
海伦凭着沙莉文女土传递给自己的爱心建立了自信,而达到了事业的成功,而且也能以独特的方式与周围的人沟通。这说明有了自信,没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所以当你与人开口说第一句话时,别忘了展示出你迷人的气质——自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