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垃圾分类的不断推广,越来越多的环保产品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重庆、郑州等地的小区出现了智能垃圾分类系统。
图4-14
智能垃圾分类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智能垃圾袋分发系统、可回收垃圾箱、不可回收垃圾箱。其中,可回收垃圾分为金属、玻璃、塑料、纸张四类;不可回收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以及有害垃圾。有害垃圾其中包括废电池、电子产品、废旧灯管、杀虫剂、过期药品等几个类型,有害垃圾桶大多是鲜艳的红色铁箱。
图4-15(www.xing528.com)
智能垃圾分类系统运用互联网+,每个居民都能领到一张智能卡(卡片里存有居民的个人信息)。居民可以在智能垃圾袋分发系统上刷卡获得带有二维码的垃圾袋。当居民要丢可回收垃圾时,只需在垃圾分类箱扫描窗口轻轻扫一下,再摁下对应的垃圾类别按钮,相应的垃圾箱盖便徐徐打开,垃圾投入后箱盖自动关闭,内置机器立即自动称重,不同种类和重量的垃圾,可得到不同的积分。如1千克报纸可获得100积分,1千克塑料瓶获得150积分,1千克其他塑料获得50积分,1千克金属获得200积分,1千克玻璃获得10积分,1千克织物获得40积分。而1积分等于1分钱,即1千克报纸等于1块钱。居民也可用积分兑换相应的日常用品,比如饮料、肥皂、洗衣液等。每种垃圾折算积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后台系统根据市场行情变化进行适时调整。每个垃圾箱也带有垃圾溢满自动报警系统,当垃圾箱达到最大容量时,便会向后台人员发送警报信号,这时专业工作人员会尽快将垃圾收走。
图4-16
因为每个垃圾袋都有二维码,所以每袋垃圾都有自己的主人。一旦有居民不小心投错垃圾,工作人员就会通过系统将这一信息告诉居民,提醒他们下次注意、不要分错,屡教不改的则会从系统中扣除一定的积分。
从上述国内外垃圾分类的成功案例可以看出,要推进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工作,政府主导必不可少。各级政府一方面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和实施细则,另一方面应尽快完善垃圾投放、暂存、收运、处置一系列设施并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和监督追溯机构。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和帮助公众养成垃圾分类习惯也是成功的重要环节。日本、德国等国家的民众从幼儿园起就在学习垃圾分类,台湾刚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时,领导人亲自上电视宣传,终于使垃圾分类深入人心。社会大众作为垃圾分类的主体,也应该不断增强参与意识和环保意识,认识到解决垃圾问题不能只靠政府、靠他人,垃圾问题是关系到每一个人及子孙后代的大事。
让我们共同努力,倡导5R生活,减少资源消耗、抑制源头垃圾产生,加强资源回收再利用,向着建设垃圾产量最小化、资源回收再利用最大化的“垃圾零废弃,资源循环型”社会这一目标前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