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出改进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议,实现评价的具体化、系统化和全面性

提出改进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议,实现评价的具体化、系统化和全面性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形成再评价而言,改进建议可供评价方案的原设计者在修订方案设计时作参考。相关链接谈“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是学校一项最主要的工作,是培养人才、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根据评价理论结合实践,本人提出三步教学评价体系,以此体现评价的具体化、系统化和全面性,同时注意主观与客观的结合。

对于形成再评价而言,改进建议可供评价方案的原设计者在修订方案设计时作参考。对于终结性再评价而言,建议可为改进今后的评价方案设计服务。

综上所述,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都应该从义务和权利两方面明确自己的责任。就被评价者而言,他们不仅有配合评价的义务,也有得到高质量评价的权利,因此,被评价者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要求进行再评价,以提高评价质量,从而保证得到客观而公正的评价结论。就评价者而言,他们有实施评价的权利,也有公正、客观进行评价的义务,因此,评价者应当抱着对评价委托者和被评价对象负责的态度,不断检查、反思自己的工作,自觉、主动地进行再评价,以纠正各种偏差,提高评价质量、声誉和实效。

章末小结

随着教育评价的深入开展,人们日益认识到教育评价所具有的重要影响,要求对教育评价工作本身进行评价,以保证教育评价工作的质量,提高评价的效用。

再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或原则对教育评价工作本身进行评价的活动,其目的是对评价工作的质量进行判断,规范与完善教育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功能。对再评价的重视是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国内外对评价所依据的标准和基本指导原则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标准和原则对提高评价工作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的再评价领域有所扩展,但仍需进一步完善。首先应当建立起健全的再评价制度,其次应当规范再评价的程序。此外,还要保证再评价获得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使再评价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运用。

不同类型的效度与信度,有不同的鉴定方法。在对评价效度与信度进行鉴定时,要充分考虑到有关的影响因素,尽可能减少各种误差,提高评价效度和信度。在效度与信度发生冲突时,正确的策略是首先保证评价的效度,在此基础上再努力提高评价的信度。

实务操练

随着评价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并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请教师结合当前教育评价的实际情况,谈一谈为什么说教育评价自身也应成为评价对象?

1.为什么要对评价进行再评价?由谁来实施再评价?何时进行再评价?

2.良好的评价应具备哪些特征?

3.实施再评价应遵循哪些要点和步骤?(www.xing528.com)

4.如何进行评价效度鉴定?

5.如何进行评价信度鉴定?

操练提示

人们在实践中深切地认识到,评价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自身的质量。

教育评价在其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偏差,如提出不适当的评价问题、对评价结论解释不当、得出不明确或有争议的结论、评价信息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等。这些偏差的存在不仅使评价所花费的资源(时间、人力、物力等)不能收到应有的成效,更为严重的是,低劣的评价还可能提供错误的信息,产生误导作用。因此,教育评价自身也应成为评价对象,以保证教育评价工作的质量,提高评价的效用。

相关链接

谈“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是学校一项最主要的工作,是培养人才、实施教育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就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对教学提出一定的质量要求。而对教学是否达到了一定质量要求的判断就是教学评价。具体说,教学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对教学过程及其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

教学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作出评价的过程,也是对教师教授能力和教授效果作出评价的过程;既重视教学工作总结性评价,更重视形成性评价,以图改进教学。教学评价力争全面、具体、仔细。在评价方法上,应采取定性与定量并行、主观与客观结合的方法。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学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必须运用特征系统的方法,以整体的观点、相互联系的观点、动态的观点、量质结合的观点,分析教学系统,对教学各个环节的要求具体化、规范化,才能对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

根据评价理论结合实践,本人提出三步教学评价体系,以此体现评价的具体化、系统化和全面性,同时注意主观与客观的结合。

教学评价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