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语文审美教育必要准备:语文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实现语文审美教育必要准备:语文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师范生应加强教学和审美的自我教育扭转语文审美教育的困局的关键就在师范生的培养。这些都为师范生进行语文审美教育奠定基础。师范生根据审美教育总目标,有目的地找出相应知识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学会“翻译”。除了依据文章,师范生还需要根据年级积累必要的审美教育方法。遵循学生的审美发展规律,结合课程标准,师范生就能明晰学生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

实现语文审美教育必要准备:语文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语文审美教育仅依赖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让语文课发挥最大限度的审美教育功能,教师就需要在课前与课后做好必要的准备。除了准备教学环节,师范生与教师还需要思考如何系统进行审美教育。

(一)师范生应加强教学和审美的自我教育

扭转语文审美教育的困局的关键就在师范生的培养。在职教师或多或少有了自己的教授习惯,一时之间难以改正。相比之下,师范生的发展方向尚未定型,更容易转变教学理念。在校学习期间,大学教师会将丰富的审美素材传达给师范生。多数大学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增设了不少关于美学的选修课程,诸如美学、中国古代美学史、西方美学史、艺术鉴赏、中国书画等课程。这些都为师范生进行语文审美教育奠定基础。这些素材是否能够被转化为审美素质,还需要师范生自己在课后消化吸收。

然而,师范生想要提高审美能力需要知识理论,更需要拥有审美感知能力。学会发现美远比学习美学理论更重要。阅读大量书籍与学习必要的审美知识是提高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师范生需要丰富的美学知识储备,但更重要的是获得积累审美素材,发现、培养自己的审美兴趣,从而锻炼提高自身的审美感知能力。

师范生需要掌握审美的应用与创造能力,明确语文教育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情感熏陶和人格建设的教育目标。师范生根据审美教育总目标,有目的地找出相应知识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学会“翻译”。这里的“翻译”是指师范生将审美素材加工成为学生能够自行获得体验状态的能力。语文课文虽是经典,但是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审美因素还需要其他的材料进行补充。以《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为例。文章中描绘了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人物形象,其具有的审美价值来源于讽刺。学生很难自己理解消化为什么众人会畏惧胆小的别里科夫,但这个问题是实现审美的关键问题。这时就需要“翻译”。当时的俄国处于沙皇统治时期,政府对人民进行了残酷而严密的精神统治。许多进步人士与知识分子都因为反抗而受到刑罚。当时的人们渴望自由,又无力防抗的状态经过艺术加工,成了《装在套子里的人》文章的在别里科夫影响下的众人形象。当然,写作背景的资料远远不止这些,但这些资料却足以让学生理解作品中的荒诞形象与讽刺手法。整理筛选资料的过程是“翻译”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文本的加工的过程教师将课文涉及的背景资料进行筛选归纳,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根据课上提供的材料和提示自行获得审美体验。要进行高中审美教育,师范生就应该对语文审美这一领域初步的准备:理解知识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加工素材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自己获得审美体验。

除了依据文章,师范生还需要根据年级积累必要的审美教育方法。不同年级的语文教材对学生审美能力发展有着不同助力,《红楼梦》在教材中曾出现,师范生在实践过程中就应该意识到不同年龄阶段能接受的审美内容与方式是不同的。审美目标依次将重点定位在语言美感、情感熏陶或是人格修养上,教学方式不论是教师逐步引导,还是学生个性品位都需要教师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选择性地进行教学。

总而言之,立志从事教学的师范生在学习必要的审美理论知识的同时,应该主动与教材、学生相联系,以积累必要的审美素材、提高自身的审美教学能力;并且结合教育类课程了解学生的审美兴趣与审美感知的规律,使自己的审美教学能力能更贴近学生审美能力的实际发展。遵循学生的审美发展规律,结合课程标准,师范生就能明晰学生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理论知识,师范生还应该将自己的审美教学思路与实际课例中一些名师的经典课例进行研究,对比整合,找出适合自己的审美教育方式。(www.xing528.com)

(二)建立独立审美档案,调查学生的审美习惯

对于教师而言,养成学生独立、个性的审美观是审美教育的重点。素质教育提倡在整体提高的基础上,个体个性全面发展。但教育现实情况是,一位教师面对至少三十人的课堂,关照每一个人审美思维习惯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对学生的审美培养缺少连贯性。这些都阻碍教师实施依据学生审美特点实施个性化审美教育。

建立独立的学生教学档案是现代教学评价的方式之一,也是适应流动性教育的参考与评价方式。虽然现在大部分城市的学校已经建立起学生的学籍档案,但这份档案主要是由学生的基本信息和学习成绩组成,没有涉及必要的学生审美情况。所以,语文教师想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独特审美教育观念,建立审美教育档案势在必行。审美档案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审美教育课程以及评价反馈,更重要的是涉及学生的个性化审美能力发展的阶段状况。就语文教育而言,审美档案应该更多涉及学生的情感与精神发展状态。这种主观的状态可以通过课堂以及平时的习作中进行收集,也可以结合近期审美教育内容整合而成。

整理综合学生的审美教育档案,除了依据教师审美教育的阶段目标,更应该在塑造学生个性化审美人格的总目标基础上进行。审美人格是指美学意义上的人格发展,“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征,达到了美的境界,表现出和谐、个性、自由、超越和创造等基本特征”[17]。和谐是指学生的感性和理性发展状态。以《祝福》主旨理解为例,学生偏重于表达对祥林嫂的同情,一般归类于感性认知;上升到批判其所处时代对女性的迫害,并从中获取女性反抗精神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反思的则更偏重于理性认知。不管是感性认知还是理性认知都是组成审美能力的一部分,学生进行审美时都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并整合统一。

当然,建立学生审美档案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培养方案是一成不变的,教师们要在协调各方情况下灵活地调整学生的审美档案。制定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计划时,教师要注意与学生或者家长直接沟通交流。沟通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勇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当然,教师仅凭学生单方面状态或意愿制定审美培养方案并不客观,还要考虑到家长因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者与培养者,比之学校教师,更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倾向。同时,孩子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家长有权利参与到关于学生发展的讨论中。经过双方认同的审美培养方向,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协调,才能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审美教育。

语文教师除了借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基本情感状态之外,还可以关注到学生课余审美生活的状态。课余审美状态包含课外活动的安排、个人兴趣以及阅读情况。学生课余活动所展现出来的审美倾向性是制定审美教育方案重要考虑因素。语文教师应该以课程标准和国家标准作为目标基础,综合学生自己的日常审美习惯和家长的要求,制定出不同的审美档案。通过语文审美档案,教师能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基本情况,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学生语文审美能力个性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