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倡“德、智、体、美”教育理念,文件中明确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现状。至此,审美教育有了根本性的保障。教育部非常重视审美教育,连续三年的工作计划中都明确提到了对学生实行审美教育。此后,审美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国务院、教育部多次出台文件指导规划学校审美教育工作。
审美教育具体落实到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也有相关文件指导。《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高中阶段的美育要求普通高中美育课程要满足学生不同艺术爱好和特长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开阔学生的人文视野。具体到语文学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高中语文审美要求丰富学生审美感受,强调学生的体验与教师的引导有机结合。
各个地方根据整体指导性文件的要求,分别出台了具体细则。在地方细则中,语文审美教育有了更加切实的实施建议。将审美素养列为高中教育的核心素养,体现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语文审美教育有了明确的实施建议,美育以文学鉴赏为主要实施途径,以诗歌和散文为主要的对象;阶段上分段推进——由必修模块的审美体验到选修模块中的审美取向和审美情趣;在能力评价上,语文美育要求学生对文学类文本进行审美判断,但习作部分却不要求学生能表达自己的审美取向。对文学类文本要求学生有“审美能力”,同样在写作上没有提及关于审美能力的要求。由此不难得出,对学生的审美要求并不包括审美创造。这与《2017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于语文审美教育的评价考核要求一致。(www.xing528.com)
(二)高中语文教师审美能力概述
教师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力量。因此语文教师的审美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审美水平。《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审美能力提出了要求,教师不仅要能够发现并且也要能够掌握审美的具体方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17年度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中对教师的能力等级评定中将审美教育能力归入“基本能力素质”进行考察评定。
在师范生的培养上,各个师范学院都具备相应的培养计划与课程安排。以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为例,华中师范大学在对文学院师范生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需要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西南大学文学院师范生的培养方案与华中师范大学相似,单列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具备良好的审美素养”的培养要求,并明确要求文学院师范生要有对于文本的鉴赏与分析能力。而华东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并未在网站上单独列出文学院或中文系的师范生培养计划,而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网站上发布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方案。但北京师范大学在方案中并未直接提出审美能力的要求。而华东师范大学虽未直接提出,但其在“实施养成教育”的模块中要求师范生阅读书籍与参与文艺活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提升师范生审美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在文学院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中并未提及审美能力。横向观察各个师范生的培养计划,大部分师范院校都涉及对文学院师范生的文艺精神与审美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各师范院校在培养计划中都有独特的审美培养途径。纵向观察,在师范生最终目标——教师招聘考试中,审美教育能力是师范生必须掌握的语文学科六项基本能力之一。可以说,师范生审美教育从计划规章到最终考评都有着相对完整的培养与考察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