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充足的课外时间,把兴趣引导到课外阅读中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如何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良好阅读习惯,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体会与认识,与同行商榷。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意义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智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而且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的字词和读写知识,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其实,不单语文学科,任何一门学科,都要借助于课外阅读的配合与补充。通过实施“多学科,新知识,教点渗透”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的兴趣就会不局限于教科书,那么寻找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就会成为自觉的行动。
此外,课外阅读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不仅以观察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如父母、教师、英雄人物、劳模、科学家以至同学,而且还以书籍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理想的楷模和学习的榜样,把自己的行为同“理想的化身”相比较,从而评价自己行为的优劣。这些榜样和楷模,许多都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
(二)为学生做好课外阅读的教育指导
首先,要介绍有趣的读物,帮助学生读好最初几本书。为此,教师应该首先是课外书籍的积极阅读者,可以选择几本有趣的课外读物,激发他们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阅读。当学生开始独立读书的时候,应注意关注学生好奇心理、求知欲强等心理特点,考虑到他们的兴趣和能力,替学生选择适当的书籍,帮助他们读好最初几本书。开始阅读时,应根据他们的知识水平和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挑选浅显易懂的故事书,这样就会逐步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其读书的信心和兴趣。(www.xing528.com)
其次,要使学生爱好阅读,给予自由选择的余地很重要。现在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教师要引导他们自主选择自己爱好的书籍,按自己的步调阅读,要讲求阅读方法,既读得快,读得正确,又不准读遗漏。总之,一切不要过多干预,要使学生愉快地阅读。
再次,教师做好学业指导和生活指导两个方面,前者包括如何激发学生读书的动机,例如当学生缺乏求知欲和阅读技能时,教师可以创造条件,使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激发他们自觉地去找书籍,独立地阅读,从中体会到由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还要提供学生广泛获得阅读经验的各种机会,鼓动探索,搜集各种参考资料,使之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研究,提高书籍欣赏能力和评判能力,通过推荐有益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涵养品德,增进健康,丰富社会经验,以及合理安排课余生活等。
总之,指导学生阅读文艺作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可以培养健康情感,提高思想认识;指导学生阅读科学通俗读物,同样是培养学生知识兴趣方面的必要补充,能够教育学生产生观察生活。以实例来鼓励和激发他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现实的意向,帮助他们把课堂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联系起来。阅读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培养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
(三)养成阅读习惯,读出对语文的热爱
书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语文教师尤其要读书,因为语文知识内容丰富,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无所不包;古今中外,作家作品涉及面广,天文、地理、政治、艺术包罗万象。特别是对职业学校来说,要把语文知识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学的有趣,学的有用,语文教师更需广采与语文有关和无关的知识,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抱着几本教科书,凭着几本参考书,是难以担当语文教学任务的。另一方面,素质教育十分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终生学习的观念,才能培养出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人。
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精深宽厚的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教学方法知识,还要有扎实充足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哲学知识,更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所以,教师可以看一些所谓的“闲书”——哲学、美学等论著,或者杂谈、书评等短章或天文、地理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学术专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