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确实“制造”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这是一种十分遗憾、令人痛心的现象。教育家叶澜指出,语文教学最终目的不是制造一个应试中获得高分的学生,而是要培养较强的语文能力。
能力是完成某项任务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品质、水平,是知识、技能、智慧的综合体现,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结构性等特点。一个有较强语文能力的人,是主动积极的学习者,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拥有丰富的结构性知识、熟练的言语技能、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策略,能在生活、工作实际中,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语言,对自己的言语活动起稳定控制和调节作用。
中华数千年文明史、文明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期待着具有较强语文能力的人担当起传承、发扬以及保卫汉语的崇高职责。
语文教学高分低能现象强烈呼唤着培养语文能力。中小学老师们说:学生不喜欢读书,不会读书,不会思考,不会写文章,上课无精打采;研究生导师说:以高分录取的学生读书抓不住要领,写论文不会列提纲;公司主管说:以高分录用的新人写不出文从字顺的工作报告,社会交往能力差。学生们更迫切希望改革当前语文教学状况,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成为真正具有较强语文能力的人。(www.xing528.com)
当前国际语文教学也十分关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据《语文教育展望》第五章介绍:法国从1995年起,就提出基础教育改革以“知识和能力的共通基础为宗旨,初中语文以阅读、书写和口头表达三个活动领域来组织教学内容”。1998年提出,初中语文以书面的、口头的、长的、短的、叙事的、议论的学习进行个人的各种形式在内的作文为能力的核心目标;法国课程专家们普遍认为中学教育当以培养学习能力为中心任务。向成长的一代传授广泛的、出色的、综合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关键素养。有良好的口、笔头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报道、客观地描写、清楚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能议事论理,正确阐述,自由发言,并能做报告。
国外“语文学科面向何方”的改革思路,有助于我国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在多元背景下进行反思与重建,对我国语文教学改革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中,老师们努力改变着以获得高分为荣、以应对考试为教学最高目标的教学观念,确立“能力培养”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