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教师对传统文化传承观念的重视
教师在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起到桥梁性作用。无论是在课堂内授课,还是课外实践,都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教育部门应增强传统文化学习意识,把传统文化学习工作提上工作议程,通过讲座学习、外出实习考察等途径,加强老师文化修养的培养。担起学生价值观引领者的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教师在文言文、诗词篇章部分,仔细、精准把握传统文化的价值脉络,在老师的领引下学习王昌龄的《从军难》: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引导学生想象西北边将上生活、战斗的艰苦环境,一面是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另一面是一望无际的荒芜沙漠,加上频繁的战事,能够感受战斗的激烈与艰苦,尽管在金甲磨穿的恶劣条件下,意志却更加坚定。通过诗歌作品指引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传承先辈艰苦奋斗的意志、越战越勇的民族气节,以及“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壮志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高尚爱国情怀。
(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从目前的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学习诗词、文言文等古典文化时,过度依赖翻译辅导资源,问题的病根主要是学生的文化素养偏低,不能正确、全面地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程安排中注重学生的文化修养培养,由原来的字面学习深化到内在的精神价值学习。鼓励学生探求文章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文化传统、民族气节、公众价值观等文化观点。如在学习《论语·述而》中的千古流传的经典语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文章学习不能受限于字面意思翻译,可以结合一些古代先贤的学习典故,如祖逖闻鸡起舞、囊萤映雪、程门立雪、苏秦刺骨等古代先贤的励志学习故事。通过故事典故的拓展分享,达到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效果。指导学生在学习方面不仅要有虚心清教的态度,还要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和毅力,学会待人处事、修身养性,全面提高文化修养。(www.xing528.com)
(三)深化教学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方式,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增加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趣味性,利于学生的理解吸收,增加对民族经典文化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具体创新形式是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科技产品,高中语文教师课前制作微视频、PPT等电子课件,挑选合适的背景音乐,渲染浓厚的学习意境,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木兰诗》时,首先,老师可借助多媒体放映课前准备的PPT课件,简单介绍作者所处的环境背景,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者思想情感,并能迅速进入课堂互动讨论环节;然后,老师借助课前准备的微课视频对文章的内容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插入纯音乐《平沙落雁》为背景音乐。在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刺激下,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分析文章中的句子“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花木兰巾帼英雄形象,对父亲的关爱和报效祖国的高尚品德;最后,老师节选电视剧《花木兰传奇》的精彩片段,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精准把握。
总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需世代相传,也是完成民族复兴的重要举措。文化崛起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将文化瑰宝送到学生智囊之中,为国家永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源源不断的杰出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