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雅克·卢梭,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儿童教育提出了划时代的见解,对世界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让-雅克·卢梭,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儿童教育提出了划时代的见解,对世界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让-雅克·卢梭,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儿童教育提出了划时代的见解,对世界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教师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不能脱离儿童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看法,要把儿童当作儿童,而不是以成人世界的观点束缚、否定儿童,这就是尊重儿童的表现。[1]
教师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不能脱离儿童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看法,要把儿童当作儿童,而不是以成人世界的观点束缚、否定儿童,这就是尊重儿童的表现。[1]
教师应当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不能脱离儿童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看法,要把儿童当作儿童,而不是以成人世界的观点束缚、否定儿童,这就是尊重儿童的表现。[1]
作为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儿童观对现代幼儿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卢梭提出尊重儿童、解放儿童,把儿童从传统的师生关系,家庭、社会期望中解放出来的全新的儿童观。他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就提示幼儿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保护儿童天性,尊重儿童,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发展。
1.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
卢梭指出:“我们对于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越走就越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而不想想他们还没有成人呢。”他认为,儿童就是儿童,要承认儿童生活的价值,不要轻视或否定儿童的做法,要让儿童在童年享受应该拥有的欢乐,不要让儿童的生活蒙上成年人生活的阴影。
为此,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儿童的生活的价值,童年就是儿童极其珍贵的财富,不应当以任何方式去剥夺这种财富,要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要尊重儿童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看法,要将儿童当作儿童,而不是当作成人来要求,要让儿童自主发展,在其生长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倘若予以干预必定要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从幼儿视角出发,感悟幼儿的心灵世界。
所谓“幼儿视角”,就是指教师要以幼儿的视线水平去观察和理解外部世界,并依此推测幼儿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当教师能通过这样的视角去看待幼儿时,就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别致的世界,就可以看到幼儿原本不易被成人觉察的原生态的生命境界,就可以给予幼儿更多的理解。当教师能以这样的视角看待幼儿时,就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在对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理解的基础上施教。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卢梭认为:“每个年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它适当的成熟时期。”童年在人的一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儿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即使是同一个幼儿,在不同时期的教育方法也应该不同。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给予儿童适合自然发展的教育方式。为此,幼儿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要因材施教,因龄施教。
(1)因龄施教。
卢梭指出,应该把属于儿童的东西还给儿童,反对以所谓为了儿童将来的发展为理由,违背儿童的发展规律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要将儿童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因龄施教,即在不同的成长时期给予其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的做法,尊重了儿童的发展规律,就本质而言保证了幼儿的天性不受伤害。
(2)重点突出施教。
幼儿教师还应看到,幼儿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待不同时期的儿童的方式也应该随之变化。学前儿童,主要是锻炼其感觉器官,为幼儿进入少年时期打下基础。因此,幼儿教师要紧扣幼儿发展的目标,重点突出科学施教。
比如,智力教育要侧重培养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动手能力则是让儿童在活动和工具的相关技巧学习中锻炼身体,增长对事物的认知,让心灵成长;道德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幼儿善良的情感,引导幼儿形成对事物和自身的准确认识。尤其要注意的是对幼儿的品格教育,这也是卢梭对教师提出的重点要求。教师更要保持诚实守信的品格,修炼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幼儿。
3.尊重幼儿获得快乐的权利
卢梭认为:“我们的痛苦正是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不相称。”幼儿之所以快乐,源于他们是自由的,一旦受到了外来因素的干扰,幼儿就难以自由地选择和自由地生活,就会引发痛苦的体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卢梭主张保持儿童天生的自然状态,让儿童无拘无束地展现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让儿童遵从内心的想法,帮助他们认识、发掘自身的能力。
(1)赋予幼儿选择的权利。
幼儿教师对幼儿施教时,要注意赋予儿童选择的权利。教师要尊重幼儿享有的权利,不对幼儿过分严厉地加以管束,不过多干预幼儿的言行,更不能强迫幼儿服从自己的要求,以免阻碍幼儿的个性发展,影响其潜在能力的发挥。
某教师在组织轮胎花样游戏《小小搬运工》中,为幼儿准备的轮胎有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都放在一起,让幼儿搬到指定的地方,在一定的时间内看谁搬运得多。运送的方法让幼儿自己选择,而且轮胎大小的分值也不同。游戏一开始,有的幼儿两手搬运轮胎,有的幼儿两手滚动轮胎,有的幼儿一边胳膊上挂一个小的,有的幼儿两个大的叠起来,跳到中心圈里搬轮胎……
(2)给予幼儿信任和支持。
教师要认识到,从儿童的快乐出发,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生活,让儿童在不受束缚的情况下自由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儿童在自由的状态下,能力越来越强,获得幸福的可能就越大,精神上是这样,身体上也是这样。而这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最大的信任对待幼儿,对幼儿的活动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最低限度的干涉,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比如,当幼儿戏水弄湿了衣服时,教师不必立马让幼儿换上干衣服,不妨让幼儿穿一会湿衣服,感受湿衣服的不舒服,以此让幼儿获得直观的体验。这就是卢梭提倡的“自然后果”教育方法,即儿童自己悟出来的道理要比通过成人说教得到的道理效果好得多,并且能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
【注释】
[1][法]卢梭.爱弥儿[M].成墨初,李彦芳,编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作为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儿童观对现代幼儿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卢梭提出尊重儿童、解放儿童,把儿童从传统的师生关系,家庭、社会期望中解放出来的全新的儿童观。他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就提示幼儿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保护儿童天性,尊重儿童,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发展。
1.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
卢梭指出:“我们对于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越走就越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而不想想他们还没有成人呢。”他认为,儿童就是儿童,要承认儿童生活的价值,不要轻视或否定儿童的做法,要让儿童在童年享受应该拥有的欢乐,不要让儿童的生活蒙上成年人生活的阴影。
为此,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儿童的生活的价值,童年就是儿童极其珍贵的财富,不应当以任何方式去剥夺这种财富,要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要尊重儿童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看法,要将儿童当作儿童,而不是当作成人来要求,要让儿童自主发展,在其生长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倘若予以干预必定要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从幼儿视角出发,感悟幼儿的心灵世界。
所谓“幼儿视角”,就是指教师要以幼儿的视线水平去观察和理解外部世界,并依此推测幼儿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当教师能通过这样的视角去看待幼儿时,就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别致的世界,就可以看到幼儿原本不易被成人觉察的原生态的生命境界,就可以给予幼儿更多的理解。当教师能以这样的视角看待幼儿时,就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在对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理解的基础上施教。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卢梭认为:“每个年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它适当的成熟时期。”童年在人的一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儿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即使是同一个幼儿,在不同时期的教育方法也应该不同。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给予儿童适合自然发展的教育方式。为此,幼儿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要因材施教,因龄施教。
(1)因龄施教。
卢梭指出,应该把属于儿童的东西还给儿童,反对以所谓为了儿童将来的发展为理由,违背儿童的发展规律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要将儿童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因龄施教,即在不同的成长时期给予其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的做法,尊重了儿童的发展规律,就本质而言保证了幼儿的天性不受伤害。(www.xing528.com)
(2)重点突出施教。
幼儿教师还应看到,幼儿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待不同时期的儿童的方式也应该随之变化。学前儿童,主要是锻炼其感觉器官,为幼儿进入少年时期打下基础。因此,幼儿教师要紧扣幼儿发展的目标,重点突出科学施教。
比如,智力教育要侧重培养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动手能力则是让儿童在活动和工具的相关技巧学习中锻炼身体,增长对事物的认知,让心灵成长;道德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幼儿善良的情感,引导幼儿形成对事物和自身的准确认识。尤其要注意的是对幼儿的品格教育,这也是卢梭对教师提出的重点要求。教师更要保持诚实守信的品格,修炼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幼儿。
3.尊重幼儿获得快乐的权利
卢梭认为:“我们的痛苦正是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不相称。”幼儿之所以快乐,源于他们是自由的,一旦受到了外来因素的干扰,幼儿就难以自由地选择和自由地生活,就会引发痛苦的体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卢梭主张保持儿童天生的自然状态,让儿童无拘无束地展现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让儿童遵从内心的想法,帮助他们认识、发掘自身的能力。
(1)赋予幼儿选择的权利。
幼儿教师对幼儿施教时,要注意赋予儿童选择的权利。教师要尊重幼儿享有的权利,不对幼儿过分严厉地加以管束,不过多干预幼儿的言行,更不能强迫幼儿服从自己的要求,以免阻碍幼儿的个性发展,影响其潜在能力的发挥。
某教师在组织轮胎花样游戏《小小搬运工》中,为幼儿准备的轮胎有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都放在一起,让幼儿搬到指定的地方,在一定的时间内看谁搬运得多。运送的方法让幼儿自己选择,而且轮胎大小的分值也不同。游戏一开始,有的幼儿两手搬运轮胎,有的幼儿两手滚动轮胎,有的幼儿一边胳膊上挂一个小的,有的幼儿两个大的叠起来,跳到中心圈里搬轮胎……
(2)给予幼儿信任和支持。
教师要认识到,从儿童的快乐出发,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生活,让儿童在不受束缚的情况下自由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儿童在自由的状态下,能力越来越强,获得幸福的可能就越大,精神上是这样,身体上也是这样。而这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最大的信任对待幼儿,对幼儿的活动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最低限度的干涉,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比如,当幼儿戏水弄湿了衣服时,教师不必立马让幼儿换上干衣服,不妨让幼儿穿一会湿衣服,感受湿衣服的不舒服,以此让幼儿获得直观的体验。这就是卢梭提倡的“自然后果”教育方法,即儿童自己悟出来的道理要比通过成人说教得到的道理效果好得多,并且能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
【注释】
[1][法]卢梭.爱弥儿[M].成墨初,李彦芳,编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作为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卢梭提出的儿童观对现代幼儿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卢梭提出尊重儿童、解放儿童,把儿童从传统的师生关系,家庭、社会期望中解放出来的全新的儿童观。他在《爱弥儿》一书中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就提示幼儿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保护儿童天性,尊重儿童,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发展。
1.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
卢梭指出:“我们对于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越走就越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而不想想他们还没有成人呢。”他认为,儿童就是儿童,要承认儿童生活的价值,不要轻视或否定儿童的做法,要让儿童在童年享受应该拥有的欢乐,不要让儿童的生活蒙上成年人生活的阴影。
为此,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儿童的生活的价值,童年就是儿童极其珍贵的财富,不应当以任何方式去剥夺这种财富,要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要尊重儿童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看法,要将儿童当作儿童,而不是当作成人来要求,要让儿童自主发展,在其生长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倘若予以干预必定要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从幼儿视角出发,感悟幼儿的心灵世界。
所谓“幼儿视角”,就是指教师要以幼儿的视线水平去观察和理解外部世界,并依此推测幼儿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当教师能通过这样的视角去看待幼儿时,就可以看到一个非常别致的世界,就可以看到幼儿原本不易被成人觉察的原生态的生命境界,就可以给予幼儿更多的理解。当教师能以这样的视角看待幼儿时,就能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在对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理解的基础上施教。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卢梭认为:“每个年龄、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它适当的成熟时期。”童年在人的一生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儿童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即使是同一个幼儿,在不同时期的教育方法也应该不同。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给予儿童适合自然发展的教育方式。为此,幼儿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要因材施教,因龄施教。
(1)因龄施教。
卢梭指出,应该把属于儿童的东西还给儿童,反对以所谓为了儿童将来的发展为理由,违背儿童的发展规律的教育。因此,幼儿教师要将儿童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因龄施教,即在不同的成长时期给予其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的做法,尊重了儿童的发展规律,就本质而言保证了幼儿的天性不受伤害。
(2)重点突出施教。
幼儿教师还应看到,幼儿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因此对待不同时期的儿童的方式也应该随之变化。学前儿童,主要是锻炼其感觉器官,为幼儿进入少年时期打下基础。因此,幼儿教师要紧扣幼儿发展的目标,重点突出科学施教。
比如,智力教育要侧重培养获得知识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动手能力则是让儿童在活动和工具的相关技巧学习中锻炼身体,增长对事物的认知,让心灵成长;道德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幼儿善良的情感,引导幼儿形成对事物和自身的准确认识。尤其要注意的是对幼儿的品格教育,这也是卢梭对教师提出的重点要求。教师更要保持诚实守信的品格,修炼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以自身的言行影响幼儿。
3.尊重幼儿获得快乐的权利
卢梭认为:“我们的痛苦正是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不相称。”幼儿之所以快乐,源于他们是自由的,一旦受到了外来因素的干扰,幼儿就难以自由地选择和自由地生活,就会引发痛苦的体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卢梭主张保持儿童天生的自然状态,让儿童无拘无束地展现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让儿童遵从内心的想法,帮助他们认识、发掘自身的能力。
(1)赋予幼儿选择的权利。
幼儿教师对幼儿施教时,要注意赋予儿童选择的权利。教师要尊重幼儿享有的权利,不对幼儿过分严厉地加以管束,不过多干预幼儿的言行,更不能强迫幼儿服从自己的要求,以免阻碍幼儿的个性发展,影响其潜在能力的发挥。
某教师在组织轮胎花样游戏《小小搬运工》中,为幼儿准备的轮胎有大的、小的、粗的、细的,都放在一起,让幼儿搬到指定的地方,在一定的时间内看谁搬运得多。运送的方法让幼儿自己选择,而且轮胎大小的分值也不同。游戏一开始,有的幼儿两手搬运轮胎,有的幼儿两手滚动轮胎,有的幼儿一边胳膊上挂一个小的,有的幼儿两个大的叠起来,跳到中心圈里搬轮胎……
(2)给予幼儿信任和支持。
教师要认识到,从儿童的快乐出发,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生活,让儿童在不受束缚的情况下自由展现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儿童在自由的状态下,能力越来越强,获得幸福的可能就越大,精神上是这样,身体上也是这样。而这就需要幼儿教师以最大的信任对待幼儿,对幼儿的活动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最低限度的干涉,以促进儿童的发展。
比如,当幼儿戏水弄湿了衣服时,教师不必立马让幼儿换上干衣服,不妨让幼儿穿一会湿衣服,感受湿衣服的不舒服,以此让幼儿获得直观的体验。这就是卢梭提倡的“自然后果”教育方法,即儿童自己悟出来的道理要比通过成人说教得到的道理效果好得多,并且能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
【注释】
[1][法]卢梭.爱弥儿[M].成墨初,李彦芳,编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