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为幼儿成长的引导者

成为幼儿成长的引导者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要理解和接纳幼儿的这一特点,并巧妙地运用这一特点对幼儿进行引导。在游戏化、情景化的情况下,借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游戏化语言顺应幼儿的游戏需要,引导和指导幼儿,这就是因势利导的引导方法。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扮演交通警察,站在马路中间指挥。

成为幼儿成长的引导者

朱熹南宋时期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一生热衷于教育事业,从政仅14年,而专门从事教育活动时间达40年之久。其教育理论是其理学思想体系的一部分。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诗集传》《四书集注》《周易本义》《近思录》,后人编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他的儿童教育思想除散见于一些诗文中,还见之于他为儿童编写的教材《小学》与《童蒙须知》中。

朱熹,南宋时期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一生热衷于教育事业,从政仅14年,而专门从事教育活动时间达40年之久。其教育理论是其理学思想体系的一部分。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诗集传》《四书集注》《周易本义》《近思录》,后人编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他的儿童教育思想除散见于一些诗文中,还见之于他为儿童编写的教材《小学》与《童蒙须知》中。

朱熹,南宋时期著名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宋代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一生热衷于教育事业,从政仅14年,而专门从事教育活动时间达40年之久。其教育理论是其理学思想体系的一部分。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诗集传》《四书集注》《周易本义》《近思录》,后人编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他的儿童教育思想除散见于一些诗文中,还见之于他为儿童编写的教材《小学》与《童蒙须知》中。

“指引者,师之功也”,把教师对学生的适时启发比喻为“时雨之化”,“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尔”。

“指引者,师之功也”,把教师对学生的适时启发比喻为“时雨之化”,“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尔”。

“指引者,师之功也”,把教师对学生的适时启发比喻为“时雨之化”,“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尔”。

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朱熹在教育工作中一贯重视和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他曾说:“尝谓学校之政,不患法制之不立,而患理义之不足以悦其心。夫理义之不足以悦其心,而区区于法制之末以防之……亦必不胜矣。”又说:“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持循?”尤其是对儿童教育,他更为强调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要求“多说那恭敬处,少说那防禁处”。在他编写的《小学》一书中,他非常重视榜样的教育作用,收录了大量古今圣贤的“嘉言懿行”,供儿童模仿学习,力求使儿童从中“学到做人的样子”。

根据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朱熹还对教师提出指导、示范和适时启发的要求,他说,“指引者,师之功也”,把教师对学生的适时启发比喻为“时雨之化”。这就提示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在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方法,给予幼儿指导和启发。

1.因势利导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顺着幼儿自主学习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这一方法比较适用于小班幼儿。这是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区域活动,在活动中往往把自己在区域中的活动想象为在现实情景中的活动,把自己当成某一情景中的人物,伴随着各种假想的心理和行为,沉迷于自己假想的游戏情景中,努力模仿该人物的言行进行游戏,游戏与活动不能分开。教师要理解和接纳幼儿的这一特点,并巧妙地运用这一特点对幼儿进行引导。

某教师组织小班幼儿开展“娃娃家”主题活动。幼儿A产生了要为妈妈做一串项链的想法,却发现珠子不见了。最后,老师发现,珠子被幼儿B当“饭”烧了。当幼儿B看到老师时,开心地说自己的“饭”烧好了,而且请老师吃。此时,这位老师不但没有批评幼儿B,还给予高兴的回应,并夸奖幼儿B的“饭”烧得香,进而询问幼儿B是如何烧饭的。当幼儿B兴奋地将自己把珠子当作饭来烧的过程告诉老师后,老师表扬她聪明,能想到用木珠当饭,同时老师表示自己更喜欢用木珠做的项链,询问幼儿A是否愿意和幼儿B尝试合作。于是幼儿A在老师的引导下,高兴地拿着珠子和幼儿B一起去串项链了。活动结束时,这位老师同时表扬了幼儿B和幼儿A,就这样,在老师的因势利导下,幼儿AB都获得了心理的满足。

在这里,幼儿教师面对幼儿B用串项链的木珠做饭,造成幼儿A的游戏材料紧缺的问题时,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首先肯定幼儿B能动脑筋利用替代物的想法,增强幼儿B的自信,继而对幼儿A提出协商的要求。在游戏化、情景化的情况下,借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游戏化语言顺应幼儿的游戏需要,引导和指导幼儿,这就是因势利导的引导方法。

2.语言启发

所谓语言启发,就是教师运用鼓励、设疑、反问等口吻启发幼儿去探索和思考,从而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这一方法适用于小班幼儿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小班幼儿由于存在着认知障碍,注意力的持久性差,在活动中常会存在心理受挫的情况,也会存在对活动失去兴趣、放弃活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是幼儿在活动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或是幼儿对某些新材料感到困惑,或是在认知范围内幼儿对原有材料的玩法已经玩尽。此时,就需要幼儿教师运用语言艺术,及时给予幼儿启发,帮助幼儿找到探索的方向,解决技能上的障碍,使幼儿的兴趣得以持续,活动得以延续和发展。

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扮演交通警察,站在马路中间指挥。此时,一个幼儿扮演的“车辆驾驶员”询问他为什么没有红绿灯。这个问题可把这位“交警”难住了。于是这位“交警”嘟起小嘴,想要放弃游戏。老师及时发现了这个现象,以“交警队长”的身份走到他身边,鼓励他,并和他一起积极想办法:“想想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红、黄、绿灯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用三块红、黄、绿积木代替了红、黄、绿灯,游戏得以顺利开展下去。

在这里,幼儿教师巧妙地运用语言启发幼儿,引导幼儿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方面使幼儿能够继续游戏的探索,另一方面使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引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在此后的游戏活动中能够想到寻找替代物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3.榜样示范

所谓榜样示范,是指以他人的思想、行为来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方法。

幼儿喜欢模仿老师、阿姨,尤其喜欢模仿同伴的言行举止,甚至有时为了模仿同伴而放弃自己的行为。于幼儿而言,模仿是一种学习方式,成为幼儿学习的动机,也促进了幼儿的成长。因此,幼儿教师不妨采用树立良好榜样的方式,来对幼儿进行指导。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方法不但适用于小班幼儿,对中班或大班幼儿也同样适用。当然,榜样可以是其他幼儿,可以是幼儿熟悉的故事中的形象,也可以是幼儿教师自己。

4.师生合作

所谓师生合作,就是老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自主学习中,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能力以及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天天在“小动物找家”活动中,始终找不到点数对应的规律,于是失去了兴趣,想停止活动。这时,老师适时介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一边感叹着小动物真可爱,一边请天天帮助自己将小动物送回家。于是在师生共同操作中,教师适时暗示天天,引导天天找到方法,提高了天天的计算能力,不仅很快为小动物找到了家,而且培养了天天的自信心

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朱熹在教育工作中一贯重视和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他曾说:“尝谓学校之政,不患法制之不立,而患理义之不足以悦其心。夫理义之不足以悦其心,而区区于法制之末以防之……亦必不胜矣。”又说:“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持循?”尤其是对儿童教育,他更为强调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要求“多说那恭敬处,少说那防禁处”。在他编写的《小学》一书中,他非常重视榜样的教育作用,收录了大量古今圣贤的“嘉言懿行”,供儿童模仿学习,力求使儿童从中“学到做人的样子”。

根据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朱熹还对教师提出指导、示范和适时启发的要求,他说,“指引者,师之功也”,把教师对学生的适时启发比喻为“时雨之化”。这就提示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在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方法,给予幼儿指导和启发。

1.因势利导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顺着幼儿自主学习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这一方法比较适用于小班幼儿。这是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区域活动,在活动中往往把自己在区域中的活动想象为在现实情景中的活动,把自己当成某一情景中的人物,伴随着各种假想的心理和行为,沉迷于自己假想的游戏情景中,努力模仿该人物的言行进行游戏,游戏与活动不能分开。教师要理解和接纳幼儿的这一特点,并巧妙地运用这一特点对幼儿进行引导。

某教师组织小班幼儿开展“娃娃家”主题活动。幼儿A产生了要为妈妈做一串项链的想法,却发现珠子不见了。最后,老师发现,珠子被幼儿B当“饭”烧了。当幼儿B看到老师时,开心地说自己的“饭”烧好了,而且请老师吃。此时,这位老师不但没有批评幼儿B,还给予高兴的回应,并夸奖幼儿B的“饭”烧得香,进而询问幼儿B是如何烧饭的。当幼儿B兴奋地将自己把珠子当作饭来烧的过程告诉老师后,老师表扬她聪明,能想到用木珠当饭,同时老师表示自己更喜欢用木珠做的项链,询问幼儿A是否愿意和幼儿B尝试合作。于是幼儿A在老师的引导下,高兴地拿着珠子和幼儿B一起去串项链了。活动结束时,这位老师同时表扬了幼儿B和幼儿A,就这样,在老师的因势利导下,幼儿AB都获得了心理的满足。

在这里,幼儿教师面对幼儿B用串项链的木珠做饭,造成幼儿A的游戏材料紧缺的问题时,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首先肯定幼儿B能动脑筋利用替代物的想法,增强幼儿B的自信,继而对幼儿A提出协商的要求。在游戏化、情景化的情况下,借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游戏化语言顺应幼儿的游戏需要,引导和指导幼儿,这就是因势利导的引导方法。(www.xing528.com)

2.语言启发

所谓语言启发,就是教师运用鼓励、设疑、反问等口吻启发幼儿去探索和思考,从而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这一方法适用于小班幼儿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小班幼儿由于存在着认知障碍,注意力的持久性差,在活动中常会存在心理受挫的情况,也会存在对活动失去兴趣、放弃活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是幼儿在活动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或是幼儿对某些新材料感到困惑,或是在认知范围内幼儿对原有材料的玩法已经玩尽。此时,就需要幼儿教师运用语言艺术,及时给予幼儿启发,帮助幼儿找到探索的方向,解决技能上的障碍,使幼儿的兴趣得以持续,活动得以延续和发展。

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扮演交通警察,站在马路中间指挥。此时,一个幼儿扮演的“车辆驾驶员”询问他为什么没有红绿灯。这个问题可把这位“交警”难住了。于是这位“交警”嘟起小嘴,想要放弃游戏。老师及时发现了这个现象,以“交警队长”的身份走到他身边,鼓励他,并和他一起积极想办法:“想想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红、黄、绿灯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用三块红、黄、绿积木代替了红、黄、绿灯,游戏得以顺利开展下去。

在这里,幼儿教师巧妙地运用语言启发幼儿,引导幼儿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方面使幼儿能够继续游戏的探索,另一方面使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引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在此后的游戏活动中能够想到寻找替代物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3.榜样示范

所谓榜样示范,是指以他人的思想、行为来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方法。

幼儿喜欢模仿老师、阿姨,尤其喜欢模仿同伴的言行举止,甚至有时为了模仿同伴而放弃自己的行为。于幼儿而言,模仿是一种学习方式,成为幼儿学习的动机,也促进了幼儿的成长。因此,幼儿教师不妨采用树立良好榜样的方式,来对幼儿进行指导。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方法不但适用于小班幼儿,对中班或大班幼儿也同样适用。当然,榜样可以是其他幼儿,可以是幼儿熟悉的故事中的形象,也可以是幼儿教师自己。

4.师生合作

所谓师生合作,就是老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自主学习中,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能力以及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天天在“小动物找家”活动中,始终找不到点数对应的规律,于是失去了兴趣,想停止活动。这时,老师适时介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一边感叹着小动物真可爱,一边请天天帮助自己将小动物送回家。于是在师生共同操作中,教师适时暗示天天,引导天天找到方法,提高了天天的计算能力,不仅很快为小动物找到了家,而且培养了天天的自信心。

朱熹重视教育对于改变人性的重要作用,主张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朱熹在教育工作中一贯重视和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他曾说:“尝谓学校之政,不患法制之不立,而患理义之不足以悦其心。夫理义之不足以悦其心,而区区于法制之末以防之……亦必不胜矣。”又说:“苟知其理之当然,而责其身以必然,则夫规矩禁防之具,岂待他人设之而后有持循?”尤其是对儿童教育,他更为强调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要求“多说那恭敬处,少说那防禁处”。在他编写的《小学》一书中,他非常重视榜样的教育作用,收录了大量古今圣贤的“嘉言懿行”,供儿童模仿学习,力求使儿童从中“学到做人的样子”。

根据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朱熹还对教师提出指导、示范和适时启发的要求,他说,“指引者,师之功也”,把教师对学生的适时启发比喻为“时雨之化”。这就提示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在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方法,给予幼儿指导和启发。

1.因势利导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顺着幼儿自主学习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这一方法比较适用于小班幼儿。这是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区域活动,在活动中往往把自己在区域中的活动想象为在现实情景中的活动,把自己当成某一情景中的人物,伴随着各种假想的心理和行为,沉迷于自己假想的游戏情景中,努力模仿该人物的言行进行游戏,游戏与活动不能分开。教师要理解和接纳幼儿的这一特点,并巧妙地运用这一特点对幼儿进行引导。

某教师组织小班幼儿开展“娃娃家”主题活动。幼儿A产生了要为妈妈做一串项链的想法,却发现珠子不见了。最后,老师发现,珠子被幼儿B当“饭”烧了。当幼儿B看到老师时,开心地说自己的“饭”烧好了,而且请老师吃。此时,这位老师不但没有批评幼儿B,还给予高兴的回应,并夸奖幼儿B的“饭”烧得香,进而询问幼儿B是如何烧饭的。当幼儿B兴奋地将自己把珠子当作饭来烧的过程告诉老师后,老师表扬她聪明,能想到用木珠当饭,同时老师表示自己更喜欢用木珠做的项链,询问幼儿A是否愿意和幼儿B尝试合作。于是幼儿A在老师的引导下,高兴地拿着珠子和幼儿B一起去串项链了。活动结束时,这位老师同时表扬了幼儿B和幼儿A,就这样,在老师的因势利导下,幼儿AB都获得了心理的满足。

在这里,幼儿教师面对幼儿B用串项链的木珠做饭,造成幼儿A的游戏材料紧缺的问题时,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首先肯定幼儿B能动脑筋利用替代物的想法,增强幼儿B的自信,继而对幼儿A提出协商的要求。在游戏化、情景化的情况下,借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游戏化语言顺应幼儿的游戏需要,引导和指导幼儿,这就是因势利导的引导方法。

2.语言启发

所谓语言启发,就是教师运用鼓励、设疑、反问等口吻启发幼儿去探索和思考,从而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这一方法适用于小班幼儿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小班幼儿由于存在着认知障碍,注意力的持久性差,在活动中常会存在心理受挫的情况,也会存在对活动失去兴趣、放弃活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或是幼儿在活动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或是幼儿对某些新材料感到困惑,或是在认知范围内幼儿对原有材料的玩法已经玩尽。此时,就需要幼儿教师运用语言艺术,及时给予幼儿启发,帮助幼儿找到探索的方向,解决技能上的障碍,使幼儿的兴趣得以持续,活动得以延续和发展。

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扮演交通警察,站在马路中间指挥。此时,一个幼儿扮演的“车辆驾驶员”询问他为什么没有红绿灯。这个问题可把这位“交警”难住了。于是这位“交警”嘟起小嘴,想要放弃游戏。老师及时发现了这个现象,以“交警队长”的身份走到他身边,鼓励他,并和他一起积极想办法:“想想我们的教室里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红、黄、绿灯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幼儿用三块红、黄、绿积木代替了红、黄、绿灯,游戏得以顺利开展下去。

在这里,幼儿教师巧妙地运用语言启发幼儿,引导幼儿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方面使幼儿能够继续游戏的探索,另一方面使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引发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在此后的游戏活动中能够想到寻找替代物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3.榜样示范

所谓榜样示范,是指以他人的思想、行为来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方法。

幼儿喜欢模仿老师、阿姨,尤其喜欢模仿同伴的言行举止,甚至有时为了模仿同伴而放弃自己的行为。于幼儿而言,模仿是一种学习方式,成为幼儿学习的动机,也促进了幼儿的成长。因此,幼儿教师不妨采用树立良好榜样的方式,来对幼儿进行指导。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方法不但适用于小班幼儿,对中班或大班幼儿也同样适用。当然,榜样可以是其他幼儿,可以是幼儿熟悉的故事中的形象,也可以是幼儿教师自己。

4.师生合作

所谓师生合作,就是老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自主学习中,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能力以及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天天在“小动物找家”活动中,始终找不到点数对应的规律,于是失去了兴趣,想停止活动。这时,老师适时介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一边感叹着小动物真可爱,一边请天天帮助自己将小动物送回家。于是在师生共同操作中,教师适时暗示天天,引导天天找到方法,提高了天天的计算能力,不仅很快为小动物找到了家,而且培养了天天的自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