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纽斯,以捷克语为母语的摩拉维亚族人,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磨坊主家庭。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拥护者,其理念在他所著的《大教学论》中提出。其代表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世界图解》。
夸美纽斯,以捷克语为母语的摩拉维亚族人,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磨坊主家庭。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拥护者,其理念在他所著的《大教学论》中提出。其代表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世界图解》。
夸美纽斯,以捷克语为母语的摩拉维亚族人,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出身于磨坊主家庭。他是公共教育最早的拥护者,其理念在他所著的《大教学论》中提出。其代表作有《母育学校》《大教学论》《世界图解》。
儿童生来就具有智慧、道德和信仰的“种子”,而这粒“种子”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与教育影响下才能生长。[1]
儿童生来就具有智慧、道德和信仰的“种子”,而这粒“种子”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与教育影响下才能生长。[1]
儿童生来就具有智慧、道德和信仰的“种子”,而这粒“种子”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与教育影响下才能生长。[1]
夸美纽斯在其作品《母育学校》中,以满腔的热情,把儿童比作“上帝的种子”,生而具有发展的根基,指出“幼年儿童要求优良教育极为迫切,缺它的话,他们将迷失方向”。他把儿童比作种子、嫩芽等,认为如果要将儿童培养成为有用的人,必须在他身心形成的最早阶段就开始教育,声称“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为了强调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他借用自然界动植物成长的规律加以比喻:“一棵老树的枝干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倾向),从其生长之初期就必须使之这样来形成……所以,人在其身心最早形成的阶段中,就应该这样来塑造。”
如何对儿童进行教育呢?夸美纽斯要求为儿童的生长创设良好的环境。这就提示我们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时,要重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既要善于利用环境开展幼儿教育,更要善于为幼儿教育创设理想的环境。
1.为幼儿的成长创设一个理想的精神环境
所谓精神环境,就是利于幼儿健康心灵成长和良好的品德形成的人文环境。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言行及师德上。教师要为儿童的成长创设理想的精神环境,就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热爱幼儿,尊重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幼儿只有沐浴于爱河中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才能学会与同伴、教师交流,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因此,教师要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下产生浓厚的兴趣、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教师还要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情感和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尊重幼儿的个性,同时还要从教育的深层次考虑,在活动的形式上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
(2)创设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教师要注重自身心理健康。个别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沮丧时,对幼儿就态度粗暴;心情愉悦时,对幼儿就无原则地迁就容忍。而这样的情绪波动最易导致幼儿产生心理障碍,所以教师应始终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情,使幼儿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3)营造和谐的师幼关系。
教师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其榜样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此,教师在与幼儿交流中要注意满足和接受幼儿的各种选择和需要,另外,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要尽量采用适宜的非语言行为,如微笑、点头、抚摸、轻拍头等。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以组织者、指导者、朋友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联系,真诚、信任、温暖、友善、平等、民主,达成相互“理解”。
(4)树立幼儿整体素质观。
教师要解放思想,克服过多控制的现象,给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学习的机会;要为幼儿创造活动的条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并发现幼儿能力的个别差异,以便因材施教;要坚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既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能要求过高。
2.为幼儿营造一个利于其科学素质培养的物质环境
一个宽松、自由的物质环境,对科学培养幼儿至关重要。为此,教师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1)认识到物质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幼儿物质环境,大的角度说是指幼儿园的环境,小的范围而言是指幼儿所在的班级。在此,我们所谈的是幼儿所处的班级环境。
班级的装饰颜色、区域活动的布置方式等基础的物质条件对于幼儿的智力发展、认知过程发展以及行为习惯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一,影响幼儿的探索能力。物质环境的创设会直接对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以及感知能力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创设环境的材料不稳定,操作能力比较差,或者环境比较单一,都有可能影响到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
其二,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幼儿的大脑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新鲜事物刺激会对幼儿的脑力发展形成一种正向的影响,而幼儿则可以通过这种外部环境的相关刺激,了解到一些物体的知识、搭建物品的技巧以及培养动手能力等。这种对外界事物的探索过程,会不断完善幼儿的大脑结构,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
其三,影响幼儿的社交行为与社交心理。因为物质环境会显著地影响到幼儿所处的氛围,进而对幼儿的社交行为产生一种直接或者间接的引导和暗示。比如开放式的物质环境,会使幼儿处于更加灵活地沟通与交流的环境中,从而鼓励幼儿进行一些沟通交流与互动,学会互帮互助、乐于助人。反之,过于封闭的物质环境,则可能令幼儿产生胆怯、恐惧、害怕心理,从而使幼儿不愿意主动与他人沟通与互动。
(2)在环境布置上体现对幼儿自主行为的关注。
教师要注意在环境的布置上,体现对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视,要巧妙地让周围环境发挥刺激作用。比如教师在布置教室的墙面时,可以体现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涂上一些鲜明的颜色,粘贴体现良好行为的字句,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受到影响,自然养成规范的言行。
(3)合理建构活动区,使之成为幼儿的第二课堂。
教师可以依据活动区与教育活动相辅相成的宗旨,为幼儿创设科学、计算、语言、阅读、美工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区,在每个区投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让这些地方成为幼儿的活动乐园。幼儿在这里活动时,不但获得了快乐,也受到了熏陶。
某教师在语言区投放了头饰、小电视和幼儿学过的诗歌、故事图片,为幼儿营造了适合表演的气氛,给了孩子表演、表达的私人空间。某教师在手工区准备了牙刷、颜料、水彩笔、纸等材料,并定期更换,于是幼儿在这里就可以自由动手创作,自己DIY一些小物品,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注释】
[1][捷克]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任钟印,选编.任宝祥,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夸美纽斯在其作品《母育学校》中,以满腔的热情,把儿童比作“上帝的种子”,生而具有发展的根基,指出“幼年儿童要求优良教育极为迫切,缺它的话,他们将迷失方向”。他把儿童比作种子、嫩芽等,认为如果要将儿童培养成为有用的人,必须在他身心形成的最早阶段就开始教育,声称“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为了强调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他借用自然界动植物成长的规律加以比喻:“一棵老树的枝干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倾向),从其生长之初期就必须使之这样来形成……所以,人在其身心最早形成的阶段中,就应该这样来塑造。”
如何对儿童进行教育呢?夸美纽斯要求为儿童的生长创设良好的环境。这就提示我们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时,要重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既要善于利用环境开展幼儿教育,更要善于为幼儿教育创设理想的环境。
1.为幼儿的成长创设一个理想的精神环境
所谓精神环境,就是利于幼儿健康心灵成长和良好的品德形成的人文环境。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言行及师德上。教师要为儿童的成长创设理想的精神环境,就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热爱幼儿,尊重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幼儿只有沐浴于爱河中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才能学会与同伴、教师交流,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因此,教师要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下产生浓厚的兴趣、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教师还要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情感和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尊重幼儿的个性,同时还要从教育的深层次考虑,在活动的形式上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
(2)创设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教师要注重自身心理健康。个别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沮丧时,对幼儿就态度粗暴;心情愉悦时,对幼儿就无原则地迁就容忍。而这样的情绪波动最易导致幼儿产生心理障碍,所以教师应始终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情,使幼儿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3)营造和谐的师幼关系。
教师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其榜样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此,教师在与幼儿交流中要注意满足和接受幼儿的各种选择和需要,另外,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要尽量采用适宜的非语言行为,如微笑、点头、抚摸、轻拍头等。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以组织者、指导者、朋友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联系,真诚、信任、温暖、友善、平等、民主,达成相互“理解”。
(4)树立幼儿整体素质观。(www.xing528.com)
教师要解放思想,克服过多控制的现象,给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学习的机会;要为幼儿创造活动的条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并发现幼儿能力的个别差异,以便因材施教;要坚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既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能要求过高。
2.为幼儿营造一个利于其科学素质培养的物质环境
一个宽松、自由的物质环境,对科学培养幼儿至关重要。为此,教师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1)认识到物质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幼儿物质环境,大的角度说是指幼儿园的环境,小的范围而言是指幼儿所在的班级。在此,我们所谈的是幼儿所处的班级环境。
班级的装饰颜色、区域活动的布置方式等基础的物质条件对于幼儿的智力发展、认知过程发展以及行为习惯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一,影响幼儿的探索能力。物质环境的创设会直接对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以及感知能力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创设环境的材料不稳定,操作能力比较差,或者环境比较单一,都有可能影响到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
其二,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幼儿的大脑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新鲜事物刺激会对幼儿的脑力发展形成一种正向的影响,而幼儿则可以通过这种外部环境的相关刺激,了解到一些物体的知识、搭建物品的技巧以及培养动手能力等。这种对外界事物的探索过程,会不断完善幼儿的大脑结构,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
其三,影响幼儿的社交行为与社交心理。因为物质环境会显著地影响到幼儿所处的氛围,进而对幼儿的社交行为产生一种直接或者间接的引导和暗示。比如开放式的物质环境,会使幼儿处于更加灵活地沟通与交流的环境中,从而鼓励幼儿进行一些沟通交流与互动,学会互帮互助、乐于助人。反之,过于封闭的物质环境,则可能令幼儿产生胆怯、恐惧、害怕心理,从而使幼儿不愿意主动与他人沟通与互动。
(2)在环境布置上体现对幼儿自主行为的关注。
教师要注意在环境的布置上,体现对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视,要巧妙地让周围环境发挥刺激作用。比如教师在布置教室的墙面时,可以体现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涂上一些鲜明的颜色,粘贴体现良好行为的字句,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受到影响,自然养成规范的言行。
(3)合理建构活动区,使之成为幼儿的第二课堂。
教师可以依据活动区与教育活动相辅相成的宗旨,为幼儿创设科学、计算、语言、阅读、美工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区,在每个区投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让这些地方成为幼儿的活动乐园。幼儿在这里活动时,不但获得了快乐,也受到了熏陶。
某教师在语言区投放了头饰、小电视和幼儿学过的诗歌、故事图片,为幼儿营造了适合表演的气氛,给了孩子表演、表达的私人空间。某教师在手工区准备了牙刷、颜料、水彩笔、纸等材料,并定期更换,于是幼儿在这里就可以自由动手创作,自己DIY一些小物品,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注释】
[1][捷克]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任钟印,选编.任宝祥,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夸美纽斯在其作品《母育学校》中,以满腔的热情,把儿童比作“上帝的种子”,生而具有发展的根基,指出“幼年儿童要求优良教育极为迫切,缺它的话,他们将迷失方向”。他把儿童比作种子、嫩芽等,认为如果要将儿童培养成为有用的人,必须在他身心形成的最早阶段就开始教育,声称“任何人在幼年时代播下什么样的种子,那他老年就要收获那样的果实”。为了强调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他借用自然界动植物成长的规律加以比喻:“一棵老树的枝干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倾向),从其生长之初期就必须使之这样来形成……所以,人在其身心最早形成的阶段中,就应该这样来塑造。”
如何对儿童进行教育呢?夸美纽斯要求为儿童的生长创设良好的环境。这就提示我们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时,要重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既要善于利用环境开展幼儿教育,更要善于为幼儿教育创设理想的环境。
1.为幼儿的成长创设一个理想的精神环境
所谓精神环境,就是利于幼儿健康心灵成长和良好的品德形成的人文环境。它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言行及师德上。教师要为儿童的成长创设理想的精神环境,就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热爱幼儿,尊重幼儿。
教师对幼儿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幼儿只有沐浴于爱河中才会有安全感,才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才能学会与同伴、教师交流,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因此,教师要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下产生浓厚的兴趣、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教师还要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情感和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尊重幼儿的个性,同时还要从教育的深层次考虑,在活动的形式上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的需求。
(2)创设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教师要注重自身心理健康。个别教师存在心理问题,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情绪沮丧时,对幼儿就态度粗暴;心情愉悦时,对幼儿就无原则地迁就容忍。而这样的情绪波动最易导致幼儿产生心理障碍,所以教师应始终保持平和愉快的心情,使幼儿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3)营造和谐的师幼关系。
教师对待幼儿的情感、态度和其榜样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此,教师在与幼儿交流中要注意满足和接受幼儿的各种选择和需要,另外,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要尽量采用适宜的非语言行为,如微笑、点头、抚摸、轻拍头等。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以组织者、指导者、朋友者的身份参与活动,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联系,真诚、信任、温暖、友善、平等、民主,达成相互“理解”。
(4)树立幼儿整体素质观。
教师要解放思想,克服过多控制的现象,给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学习的机会;要为幼儿创造活动的条件,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并发现幼儿能力的个别差异,以便因材施教;要坚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既不要操之过急,也不能要求过高。
2.为幼儿营造一个利于其科学素质培养的物质环境
一个宽松、自由的物质环境,对科学培养幼儿至关重要。为此,教师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1)认识到物质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
幼儿物质环境,大的角度说是指幼儿园的环境,小的范围而言是指幼儿所在的班级。在此,我们所谈的是幼儿所处的班级环境。
班级的装饰颜色、区域活动的布置方式等基础的物质条件对于幼儿的智力发展、认知过程发展以及行为习惯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一,影响幼儿的探索能力。物质环境的创设会直接对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以及感知能力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如果创设环境的材料不稳定,操作能力比较差,或者环境比较单一,都有可能影响到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
其二,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幼儿的大脑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新鲜事物刺激会对幼儿的脑力发展形成一种正向的影响,而幼儿则可以通过这种外部环境的相关刺激,了解到一些物体的知识、搭建物品的技巧以及培养动手能力等。这种对外界事物的探索过程,会不断完善幼儿的大脑结构,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
其三,影响幼儿的社交行为与社交心理。因为物质环境会显著地影响到幼儿所处的氛围,进而对幼儿的社交行为产生一种直接或者间接的引导和暗示。比如开放式的物质环境,会使幼儿处于更加灵活地沟通与交流的环境中,从而鼓励幼儿进行一些沟通交流与互动,学会互帮互助、乐于助人。反之,过于封闭的物质环境,则可能令幼儿产生胆怯、恐惧、害怕心理,从而使幼儿不愿意主动与他人沟通与互动。
(2)在环境布置上体现对幼儿自主行为的关注。
教师要注意在环境的布置上,体现对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视,要巧妙地让周围环境发挥刺激作用。比如教师在布置教室的墙面时,可以体现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涂上一些鲜明的颜色,粘贴体现良好行为的字句,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受到影响,自然养成规范的言行。
(3)合理建构活动区,使之成为幼儿的第二课堂。
教师可以依据活动区与教育活动相辅相成的宗旨,为幼儿创设科学、计算、语言、阅读、美工等不同类型的活动区,在每个区投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材料,让这些地方成为幼儿的活动乐园。幼儿在这里活动时,不但获得了快乐,也受到了熏陶。
某教师在语言区投放了头饰、小电视和幼儿学过的诗歌、故事图片,为幼儿营造了适合表演的气氛,给了孩子表演、表达的私人空间。某教师在手工区准备了牙刷、颜料、水彩笔、纸等材料,并定期更换,于是幼儿在这里就可以自由动手创作,自己DIY一些小物品,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注释】
[1][捷克]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任钟印,选编.任宝祥,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