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家:母亲对幼儿的影响

教育家:母亲对幼儿的影响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保证他的求学,母亲费尽心思,辛苦凑钱,这让他深刻地认识到母亲之于幼儿教育的重要。为此,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要注重发挥母亲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学前儿童几乎所有的时间都与母亲在一起,即使进入幼儿园,其三分之二的时间也会受到母亲的影响。因此母亲的道德发展水平对幼儿的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家:母亲对幼儿的影响

中村正直,日本明治前期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自幼学习汉学、英文,精通儒家经典,著有《西国立志编》,翻译过《自由论》等西方著作。明治维新初期,他参加“明六社”,致力于启蒙思想的宣传。他提出“创造善良母亲学说”,强调从国家角度看待“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中村正直,日本明治前期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自幼学习汉学、英文,精通儒家经典,著有《西国立志编》,翻译过《自由论》等西方著作。明治维新初期,他参加“明六社”,致力于启蒙思想的宣传。他提出“创造善良母亲学说”,强调从国家角度看待“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中村正直,日本明治前期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自幼学习汉学、英文,精通儒家经典,著有《西国立志编》,翻译过《自由论》等西方著作。明治维新初期,他参加“明六社”,致力于启蒙思想的宣传。他提出“创造善良母亲学说”,强调从国家角度看待“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中村正直从自己接触到的欧美近代国家女子教育以及西欧“教育的母亲”的印象出发,认为培养优秀的母亲才是建造国家的基础,而孩子的教育更是“文明”对于“良母”的必要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所在。

中村正直从自己接触到的欧美近代国家女子教育以及西欧“教育的母亲”的印象出发,认为培养优秀的母亲才是建造国家的基础,而孩子的教育更是“文明”对于“良母”的必要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所在。

中村正直从自己接触到的欧美近代国家女子教育以及西欧“教育的母亲”的印象出发,认为培养优秀的母亲才是建造国家的基础,而孩子的教育更是“文明”对于“良母”的必要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所在。

作为日本幼儿教育的先驱,中村正直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中村正直出身于下级武士家庭,从小生活贫苦,但他有一位目光深远的母亲。为了保证他的求学,母亲费尽心思,辛苦凑钱,这让他深刻地认识到母亲之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成年后,他曾到英国留学两年,清楚地看到教育让西方获得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回国后他独立翻译了《西国立志编》(1871),还与人合译了《自由之理》(1872),呼吁重视教育与人权。后来,他更是在《明六杂志》上刊登了“创造善良母亲学说”,即“良母”的培育理论。

中村正直从自己接触到的欧美近代国家女子教育以及西欧“教育的母亲”的印象出发,认为培养优秀的母亲才是建造国家的基础,而孩子的教育更是“文明”对于“良母”的必要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所在。可以说,中村正直的“创造善良母亲学说”是从国家角度来看待“母亲”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他的这一教育观点提示我们: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尤其是母亲对幼儿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未来的发展。为此,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要注重发挥母亲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1.母亲对幼儿成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相比父亲,母亲经历了生、养、育这三个重要的阶段,因此于幼儿而言,母爱更直接、更细腻,母亲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着更大的影响。

(1)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幼儿未来人生的高度。

研究表明,幼儿在人生的头三年存在着一个镜像期,此时其大脑像海绵一样全盘吸收着来自外界的一切信息,这一时期的记忆构成了幼儿此后人生生活的基础。而这三年的教育主要来自母亲。母亲所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经常阅读有益的书籍、报纸,还能与幼儿一起共读,这样,就可以让幼儿从母亲那里获得人生中最早的知识精华与人生初级阶段的优良思想品质,进而增加其对外部世界的初浅认识,提高其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影响其后续学习和发展的后劲。因此,我们说母亲所受的教育程度决定着幼儿以后人生的高度,这一点也不夸张。

(2)母亲的道德发展水平决定着幼儿的价值观世界观

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母亲的道德发展水平影响着幼儿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的建立,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的水平。学前儿童几乎所有的时间都与母亲在一起,即使进入幼儿园,其三分之二的时间也会受到母亲的影响。因此母亲的道德发展水平对幼儿的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母亲倘若能在教育幼儿时,经常采用民主宽松而非简单粗暴的方式,幼儿就会学会平和地看待世界;母亲若是能在与人交往或处理问题时能够采取友好冷静的方式而非冷漠和回避,幼儿就会学会自尊自爱和独立自主。因此,母亲的道德发展水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决定着他未来的人生走向。

2.家园合作,发挥母亲的影响力

基于母亲在幼儿教育中的巨大影响,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时,一方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到一个专业工作者应该尽到的职业义务,另一方面要注意指导幼儿的母亲做好家庭教育,努力构建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共同体,营造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的早期教育模式,借助于校内校外协同一致的教育影响,为幼儿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1)指导母亲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

幼儿教师在明确母亲对幼儿的教育影响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与幼儿的母亲进行沟通和交流,形成相对一致的教育理念,指导幼儿母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进行提升,掌握科学的育儿技巧。

首先,幼儿教师要在尊重幼儿母亲的基础上,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幼儿母亲,尊重其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幼儿母亲的合理有益的建议,进而针对幼儿母亲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或不当之处,以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进行沟通,就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肯定幼儿母亲的教育的同时,给出科学的建议。

其次,要指导幼儿母亲构建相对民主的亲子关系。幼儿教师要针对个别幼儿母亲在教育理念上的不足,引导其更新思想观念,认识到亲子关系对幼儿日后发展的影响,引导幼儿母亲改变一味以自身意见为主的做法,关注幼儿的内心需求,给予幼儿相对民主和宽松的成长空间,尊重幼儿的个性和人格等,构建和谐友好的亲子关系,呵护幼儿的心灵,让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最后,指导幼儿母亲坚持原则,严慈相济。幼儿教师还要针对个别母亲在教育幼儿时一味宠溺、不能坚持原则的现象,指导幼儿母亲理智且科学的去教育幼儿,把握好教育的分寸和方向感,和孩子们做朋友,做到既有原则又有要求,帮助幼儿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分享和谦让,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等。

(2)提升个体影响力,扮演好“母亲”角色。

幼儿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是幼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建立的最初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会随着幼儿的长大而不断得到巩固与加强。入园前,幼儿基本上绝大部分时间都与母亲在一起,所以对母亲很依恋。但是,当幼儿进入幼儿园时,这种关系会随着幼儿安全感的缺失,随着幼儿与老师之间补偿性亲密关系的建立而暂时有所淡化。为此,幼儿教师就要善于利用幼儿对教师的依恋,不断提升个体影响力,扮演好临时“母亲”的角色,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而正面的影响。

首先,幼儿教师要像母亲爱孩子一样爱护幼儿。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对母亲的感情依恋并不仅仅是一种血缘上的关系,更主要的是建立在母亲在生活中对幼儿无微不至地呵护。幼儿对母亲依恋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培育的过程,具有母亲特征的女性都能够和幼儿建立这种依恋关系。因此,幼儿教师首先就要爱护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爱,进而与教师建立依恋关系,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其次,幼儿教师要通过幼儿的母亲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性,以更好地扮演好幼儿的“母亲”角色,促成师生之间依恋关系的形成。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家访、问卷等形式,了解幼儿的喜好、生活特点等,了解幼儿喜欢什么食物、喜欢什么玩具、爱听什么儿歌。这些都是幼儿教师扮演好“母亲”角色必须了解的内容。借助于对幼儿的了解,教师可以更好地照顾幼儿,在幼儿心中树立起好“母亲”的形象,给幼儿提供足够的安全感。

当然,基于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幼儿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对于中村正直“创造善良母亲学说”的理解,还可以结合时代特点,与时俱进,灵活运用。比如对“母亲”角色的理解,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母亲这一单一角色,还可以扩展到父亲以及其他家庭成员,这样才能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作为日本幼儿教育的先驱,中村正直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中村正直出身于下级武士家庭,从小生活贫苦,但他有一位目光深远的母亲。为了保证他的求学,母亲费尽心思,辛苦凑钱,这让他深刻地认识到母亲之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成年后,他曾到英国留学两年,清楚地看到教育让西方获得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回国后他独立翻译了《西国立志编》(1871),还与人合译了《自由之理》(1872),呼吁重视教育与人权。后来,他更是在《明六杂志》上刊登了“创造善良母亲学说”,即“良母”的培育理论。

中村正直从自己接触到的欧美近代国家女子教育以及西欧“教育的母亲”的印象出发,认为培养优秀的母亲才是建造国家的基础,而孩子的教育更是“文明”对于“良母”的必要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所在。可以说,中村正直的“创造善良母亲学说”是从国家角度来看待“母亲”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他的这一教育观点提示我们: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尤其是母亲对幼儿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未来的发展。为此,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要注重发挥母亲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1.母亲对幼儿成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相比父亲,母亲经历了生、养、育这三个重要的阶段,因此于幼儿而言,母爱更直接、更细腻,母亲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着更大的影响。

(1)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幼儿未来人生的高度。

研究表明,幼儿在人生的头三年存在着一个镜像期,此时其大脑像海绵一样全盘吸收着来自外界的一切信息,这一时期的记忆构成了幼儿此后人生生活的基础。而这三年的教育主要来自母亲。母亲所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经常阅读有益的书籍、报纸,还能与幼儿一起共读,这样,就可以让幼儿从母亲那里获得人生中最早的知识精华与人生初级阶段的优良思想品质,进而增加其对外部世界的初浅认识,提高其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影响其后续学习和发展的后劲。因此,我们说母亲所受的教育程度决定着幼儿以后人生的高度,这一点也不夸张。

(2)母亲的道德发展水平决定着幼儿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母亲的道德发展水平影响着幼儿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的建立,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的水平。学前儿童几乎所有的时间都与母亲在一起,即使进入幼儿园,其三分之二的时间也会受到母亲的影响。因此母亲的道德发展水平对幼儿的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母亲倘若能在教育幼儿时,经常采用民主宽松而非简单粗暴的方式,幼儿就会学会平和地看待世界;母亲若是能在与人交往或处理问题时能够采取友好冷静的方式而非冷漠和回避,幼儿就会学会自尊自爱和独立自主。因此,母亲的道德发展水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决定着他未来的人生走向。(www.xing528.com)

2.家园合作,发挥母亲的影响力

基于母亲在幼儿教育中的巨大影响,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时,一方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到一个专业工作者应该尽到的职业义务,另一方面要注意指导幼儿的母亲做好家庭教育,努力构建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共同体,营造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的早期教育模式,借助于校内校外协同一致的教育影响,为幼儿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1)指导母亲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

幼儿教师在明确母亲对幼儿的教育影响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与幼儿的母亲进行沟通和交流,形成相对一致的教育理念,指导幼儿母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进行提升,掌握科学的育儿技巧。

首先,幼儿教师要在尊重幼儿母亲的基础上,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幼儿母亲,尊重其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幼儿母亲的合理有益的建议,进而针对幼儿母亲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或不当之处,以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进行沟通,就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肯定幼儿母亲的教育的同时,给出科学的建议。

其次,要指导幼儿母亲构建相对民主的亲子关系。幼儿教师要针对个别幼儿母亲在教育理念上的不足,引导其更新思想观念,认识到亲子关系对幼儿日后发展的影响,引导幼儿母亲改变一味以自身意见为主的做法,关注幼儿的内心需求,给予幼儿相对民主和宽松的成长空间,尊重幼儿的个性和人格等,构建和谐友好的亲子关系,呵护幼儿的心灵,让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最后,指导幼儿母亲坚持原则,严慈相济。幼儿教师还要针对个别母亲在教育幼儿时一味宠溺、不能坚持原则的现象,指导幼儿母亲理智且科学的去教育幼儿,把握好教育的分寸和方向感,和孩子们做朋友,做到既有原则又有要求,帮助幼儿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分享和谦让,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等。

(2)提升个体影响力,扮演好“母亲”角色。

幼儿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是幼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建立的最初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会随着幼儿的长大而不断得到巩固与加强。入园前,幼儿基本上绝大部分时间都与母亲在一起,所以对母亲很依恋。但是,当幼儿进入幼儿园时,这种关系会随着幼儿安全感的缺失,随着幼儿与老师之间补偿性亲密关系的建立而暂时有所淡化。为此,幼儿教师就要善于利用幼儿对教师的依恋,不断提升个体影响力,扮演好临时“母亲”的角色,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而正面的影响。

首先,幼儿教师要像母亲爱孩子一样爱护幼儿。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对母亲的感情依恋并不仅仅是一种血缘上的关系,更主要的是建立在母亲在生活中对幼儿无微不至地呵护。幼儿对母亲依恋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培育的过程,具有母亲特征的女性都能够和幼儿建立这种依恋关系。因此,幼儿教师首先就要爱护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爱,进而与教师建立依恋关系,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其次,幼儿教师要通过幼儿的母亲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性,以更好地扮演好幼儿的“母亲”角色,促成师生之间依恋关系的形成。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家访、问卷等形式,了解幼儿的喜好、生活特点等,了解幼儿喜欢什么食物、喜欢什么玩具、爱听什么儿歌。这些都是幼儿教师扮演好“母亲”角色必须了解的内容。借助于对幼儿的了解,教师可以更好地照顾幼儿,在幼儿心中树立起好“母亲”的形象,给幼儿提供足够的安全感。

当然,基于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幼儿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对于中村正直“创造善良母亲学说”的理解,还可以结合时代特点,与时俱进,灵活运用。比如对“母亲”角色的理解,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母亲这一单一角色,还可以扩展到父亲以及其他家庭成员,这样才能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作为日本幼儿教育的先驱,中村正直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尤其是母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中村正直出身于下级武士家庭,从小生活贫苦,但他有一位目光深远的母亲。为了保证他的求学,母亲费尽心思,辛苦凑钱,这让他深刻地认识到母亲之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成年后,他曾到英国留学两年,清楚地看到教育让西方获得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回国后他独立翻译了《西国立志编》(1871),还与人合译了《自由之理》(1872),呼吁重视教育与人权。后来,他更是在《明六杂志》上刊登了“创造善良母亲学说”,即“良母”的培育理论。

中村正直从自己接触到的欧美近代国家女子教育以及西欧“教育的母亲”的印象出发,认为培养优秀的母亲才是建造国家的基础,而孩子的教育更是“文明”对于“良母”的必要要求,也是国家发展的必要所在。可以说,中村正直的“创造善良母亲学说”是从国家角度来看待“母亲”在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他的这一教育观点提示我们: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尤其是母亲对幼儿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未来的发展。为此,幼儿教师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要注重发挥母亲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1.母亲对幼儿成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相比父亲,母亲经历了生、养、育这三个重要的阶段,因此于幼儿而言,母爱更直接、更细腻,母亲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着更大的影响。

(1)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决定着幼儿未来人生的高度。

研究表明,幼儿在人生的头三年存在着一个镜像期,此时其大脑像海绵一样全盘吸收着来自外界的一切信息,这一时期的记忆构成了幼儿此后人生生活的基础。而这三年的教育主要来自母亲。母亲所受教育程度越高,越能经常阅读有益的书籍、报纸,还能与幼儿一起共读,这样,就可以让幼儿从母亲那里获得人生中最早的知识精华与人生初级阶段的优良思想品质,进而增加其对外部世界的初浅认识,提高其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影响其后续学习和发展的后劲。因此,我们说母亲所受的教育程度决定着幼儿以后人生的高度,这一点也不夸张。

(2)母亲的道德发展水平决定着幼儿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作为幼儿的启蒙教师,母亲的道德发展水平影响着幼儿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的建立,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的水平。学前儿童几乎所有的时间都与母亲在一起,即使进入幼儿园,其三分之二的时间也会受到母亲的影响。因此母亲的道德发展水平对幼儿的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母亲倘若能在教育幼儿时,经常采用民主宽松而非简单粗暴的方式,幼儿就会学会平和地看待世界;母亲若是能在与人交往或处理问题时能够采取友好冷静的方式而非冷漠和回避,幼儿就会学会自尊自爱和独立自主。因此,母亲的道德发展水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决定着他未来的人生走向。

2.家园合作,发挥母亲的影响力

基于母亲在幼儿教育中的巨大影响,幼儿教师在教育幼儿时,一方面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到一个专业工作者应该尽到的职业义务,另一方面要注意指导幼儿的母亲做好家庭教育,努力构建幼儿园和家庭的教育共同体,营造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的早期教育模式,借助于校内校外协同一致的教育影响,为幼儿营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1)指导母亲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

幼儿教师在明确母亲对幼儿的教育影响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与幼儿的母亲进行沟通和交流,形成相对一致的教育理念,指导幼儿母亲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进行提升,掌握科学的育儿技巧。

首先,幼儿教师要在尊重幼儿母亲的基础上,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幼儿母亲,尊重其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幼儿母亲的合理有益的建议,进而针对幼儿母亲在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或不当之处,以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进行沟通,就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肯定幼儿母亲的教育的同时,给出科学的建议。

其次,要指导幼儿母亲构建相对民主的亲子关系。幼儿教师要针对个别幼儿母亲在教育理念上的不足,引导其更新思想观念,认识到亲子关系对幼儿日后发展的影响,引导幼儿母亲改变一味以自身意见为主的做法,关注幼儿的内心需求,给予幼儿相对民主和宽松的成长空间,尊重幼儿的个性和人格等,构建和谐友好的亲子关系,呵护幼儿的心灵,让幼儿得以健康成长。

最后,指导幼儿母亲坚持原则,严慈相济。幼儿教师还要针对个别母亲在教育幼儿时一味宠溺、不能坚持原则的现象,指导幼儿母亲理智且科学的去教育幼儿,把握好教育的分寸和方向感,和孩子们做朋友,做到既有原则又有要求,帮助幼儿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欲望,懂得分享和谦让,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行等。

(2)提升个体影响力,扮演好“母亲”角色。

幼儿与母亲之间的关系,是幼儿来到这个世界上建立的最初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会随着幼儿的长大而不断得到巩固与加强。入园前,幼儿基本上绝大部分时间都与母亲在一起,所以对母亲很依恋。但是,当幼儿进入幼儿园时,这种关系会随着幼儿安全感的缺失,随着幼儿与老师之间补偿性亲密关系的建立而暂时有所淡化。为此,幼儿教师就要善于利用幼儿对教师的依恋,不断提升个体影响力,扮演好临时“母亲”的角色,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而正面的影响。

首先,幼儿教师要像母亲爱孩子一样爱护幼儿。幼儿教师要认识到,幼儿对母亲的感情依恋并不仅仅是一种血缘上的关系,更主要的是建立在母亲在生活中对幼儿无微不至地呵护。幼儿对母亲依恋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培育的过程,具有母亲特征的女性都能够和幼儿建立这种依恋关系。因此,幼儿教师首先就要爱护幼儿,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爱,进而与教师建立依恋关系,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其次,幼儿教师要通过幼儿的母亲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性,以更好地扮演好幼儿的“母亲”角色,促成师生之间依恋关系的形成。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家访、问卷等形式,了解幼儿的喜好、生活特点等,了解幼儿喜欢什么食物、喜欢什么玩具、爱听什么儿歌。这些都是幼儿教师扮演好“母亲”角色必须了解的内容。借助于对幼儿的了解,教师可以更好地照顾幼儿,在幼儿心中树立起好“母亲”的形象,给幼儿提供足够的安全感。

当然,基于家庭关系的多样性,幼儿教师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对于中村正直“创造善良母亲学说”的理解,还可以结合时代特点,与时俱进,灵活运用。比如对“母亲”角色的理解,可以不仅仅局限于母亲这一单一角色,还可以扩展到父亲以及其他家庭成员,这样才能形成家庭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