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即教育,幼儿教师如何实践

生活即教育,幼儿教师如何实践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即教法、学法、做法是合而为一的,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做的过程。“教学做合一”理论对幼儿教师的启示是,幼儿教育不能搞纯粹的知识灌输,而应该引导幼儿在行动中探索外部世界,认识客观事物,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那么,幼儿教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实践“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呢?

生活即教育,幼儿教师如何实践

陶行知,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既是一名教育理论家,又是一名教育实践家。在教育理论方面,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方面,他创建了十几所学校或教育实体,最著名的有晓庄师范、育才学校、山海工学团、重庆社会大学等。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不仅有丰富深刻的幼儿教育思想,而且亲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是中国乡村幼儿教育的先行者开拓者

陶行知,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既是一名教育理论家,又是一名教育实践家。在教育理论方面,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方面,他创建了十几所学校或教育实体,最著名的有晓庄师范、育才学校、山海工学团、重庆社会大学等。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不仅有丰富深刻的幼儿教育思想,而且亲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是中国乡村幼儿教育的先行者、开拓者。

陶行知,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既是一名教育理论家,又是一名教育实践家。在教育理论方面,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创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活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方面,他创建了十几所学校或教育实体,最著名的有晓庄师范、育才学校、山海工学团、重庆社会大学等。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不仅有丰富深刻的幼儿教育思想,而且亲手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是中国乡村幼儿教育的先行者、开拓者。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1]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1]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1]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基本命题。在陶行知看来,生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这一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决定教育;二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教育;三是教育可以促进生活、提高生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过更有意义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受更有意义的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即教法、学法、做法是合而为一的,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做的过程。

“生活即教育”理论给幼儿教师的启示是,幼儿教育应该以幼儿生活为中心,要从幼儿生活的需要出发开展教育,在健康的、科学的、有趣的生活中使幼儿受到生动活泼的教育,得到和谐愉快的发展。“教学做合一”理论对幼儿教师的启示是,幼儿教育不能搞纯粹的知识灌输,而应该引导幼儿在行动中探索外部世界,认识客观事物,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那么,幼儿教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实践“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呢?

1.注意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幼儿教师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就要注意将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渗透和培养,比如在生活中向幼儿渗透感恩他人的理念,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

例如,针对小班幼儿,要注意在其入园的第一个星期就教育他们说“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在幼儿吃点心、吃午饭时,教育幼儿说“谢谢老师”,让幼儿在享用别人的劳动时学会感恩他人;对中班和大班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自己轮流分饭、分菜,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时,针对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教师要注意在一日游戏中将文明礼貌的概念渗透其中,将文明与礼仪的种子播种在幼儿的心灵中。

2.注意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做人,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

教师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和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独立精神。一方面,幼儿教师要注意让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学着自己吃饭、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并及时给予鼓励;另一方面,要注意借助于儿歌、故事的学唱和讲述培养幼儿的独立精神。教师要注意从小班到大班,始终将培养幼儿的独立精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比如对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入园的第一周教唱儿歌“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好”,于是幼儿在唱歌的过程中就会萌发独立意识。对中班、大班幼儿,教师可以教唱《我给妈妈帮点忙》《小能手》等儿歌,让幼儿树立独立意识,且乐于助人。除了儿歌,教师还可以将独立意识的培养放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与独立精神。

3.注意在学习活动中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教师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着重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尤其是发散性思维。教师要注意在生活和活动中,给幼儿自我表述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对在活动中具有创新精神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因人施教,针对幼儿的特长,给予肯定与激励,发展幼儿的强项。

比如,对于歌唱得好的幼儿,教师就鼓励幼儿在音乐角带着别人一起欢歌;对于具有绘画天赋的幼儿,教师就可以在班级的环境布置中让其涂鸦;对于在家经常帮妈妈做家务的幼儿,教师就可以安排其担任值日生……教师要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鼓励中、期待中慢慢长大。

4.注意幼儿教育内容的灵活性

教师要认识到,“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为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注意使之生活化。比如某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装沙》时,设计了让幼儿结合日常生活中如何将大口容器中的东西倒入小口容器中的活动。这样的设计,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巧妙挖掘教育内容,依据幼儿的能力设计出环节分明、贴近生活的科学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兴趣浓厚,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不断的实验中摸索出多种方法,如用纸制作漏斗,将沙倒入漏斗中再流进瓶内,或者在方便袋上剪一个小洞,沙从小洞流向瓶内,或者将纸杯口折一个细角,沙就会沿着细角流向瓶中,等等。

这样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并使之乐意去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培养了幼儿真正的内在探究动机。总之,生活中随处都隐藏了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老师要做的就是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它、把握它,以此活化自己的教学。

5.注意扩大教学场地,使之社会化

幼儿是最具好奇心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充满了探究之心。为此,幼儿教师可以将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幼儿的学习空间,不妨利用外出参观、春(秋)游、远足等活动,带领幼儿走出园门,让幼儿接触多彩的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

幼儿在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的同时,其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就会被激发。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走进社区和户外的活动,如参观污水处理厂、参观牛奶加工厂、参观无公害蔬菜基地等活动,引导幼儿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的绚丽多彩。

【注释】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基本命题。在陶行知看来,生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这一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决定教育;二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教育;三是教育可以促进生活、提高生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过更有意义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受更有意义的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即教法、学法、做法是合而为一的,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做的过程。

“生活即教育”理论给幼儿教师的启示是,幼儿教育应该以幼儿生活为中心,要从幼儿生活的需要出发开展教育,在健康的、科学的、有趣的生活中使幼儿受到生动活泼的教育,得到和谐愉快的发展。“教学做合一”理论对幼儿教师的启示是,幼儿教育不能搞纯粹的知识灌输,而应该引导幼儿在行动中探索外部世界,认识客观事物,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那么,幼儿教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实践“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呢?

1.注意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幼儿教师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就要注意将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渗透和培养,比如在生活中向幼儿渗透感恩他人的理念,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

例如,针对小班幼儿,要注意在其入园的第一个星期就教育他们说“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在幼儿吃点心、吃午饭时,教育幼儿说“谢谢老师”,让幼儿在享用别人的劳动时学会感恩他人;对中班和大班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自己轮流分饭、分菜,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时,针对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教师要注意在一日游戏中将文明礼貌的概念渗透其中,将文明与礼仪的种子播种在幼儿的心灵中。

2.注意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做人,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

教师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和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独立精神。一方面,幼儿教师要注意让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学着自己吃饭、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并及时给予鼓励;另一方面,要注意借助于儿歌、故事的学唱和讲述培养幼儿的独立精神。教师要注意从小班到大班,始终将培养幼儿的独立精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www.xing528.com)

比如对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入园的第一周教唱儿歌“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好”,于是幼儿在唱歌的过程中就会萌发独立意识。对中班、大班幼儿,教师可以教唱《我给妈妈帮点忙》《小能手》等儿歌,让幼儿树立独立意识,且乐于助人。除了儿歌,教师还可以将独立意识的培养放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与独立精神。

3.注意在学习活动中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教师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着重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尤其是发散性思维。教师要注意在生活和活动中,给幼儿自我表述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对在活动中具有创新精神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因人施教,针对幼儿的特长,给予肯定与激励,发展幼儿的强项。

比如,对于歌唱得好的幼儿,教师就鼓励幼儿在音乐角带着别人一起欢歌;对于具有绘画天赋的幼儿,教师就可以在班级的环境布置中让其涂鸦;对于在家经常帮妈妈做家务的幼儿,教师就可以安排其担任值日生……教师要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鼓励中、期待中慢慢长大。

4.注意幼儿教育内容的灵活性

教师要认识到,“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为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注意使之生活化。比如某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装沙》时,设计了让幼儿结合日常生活中如何将大口容器中的东西倒入小口容器中的活动。这样的设计,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巧妙挖掘教育内容,依据幼儿的能力设计出环节分明、贴近生活的科学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兴趣浓厚,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不断的实验中摸索出多种方法,如用纸制作漏斗,将沙倒入漏斗中再流进瓶内,或者在方便袋上剪一个小洞,沙从小洞流向瓶内,或者将纸杯口折一个细角,沙就会沿着细角流向瓶中,等等。

这样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并使之乐意去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培养了幼儿真正的内在探究动机。总之,生活中随处都隐藏了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老师要做的就是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它、把握它,以此活化自己的教学。

5.注意扩大教学场地,使之社会化

幼儿是最具好奇心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充满了探究之心。为此,幼儿教师可以将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幼儿的学习空间,不妨利用外出参观、春(秋)游、远足等活动,带领幼儿走出园门,让幼儿接触多彩的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

幼儿在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的同时,其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就会被激发。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走进社区和户外的活动,如参观污水处理厂、参观牛奶加工厂、参观无公害蔬菜基地等活动,引导幼儿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的绚丽多彩。

【注释】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基本命题。在陶行知看来,生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这一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教育来源于生活,生活决定教育;二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教育;三是教育可以促进生活、提高生活,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过更有意义的生活,从而使学生受更有意义的教育。“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即教法、学法、做法是合而为一的,教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做的过程。

“生活即教育”理论给幼儿教师的启示是,幼儿教育应该以幼儿生活为中心,要从幼儿生活的需要出发开展教育,在健康的、科学的、有趣的生活中使幼儿受到生动活泼的教育,得到和谐愉快的发展。“教学做合一”理论对幼儿教师的启示是,幼儿教育不能搞纯粹的知识灌输,而应该引导幼儿在行动中探索外部世界,认识客观事物,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那么,幼儿教师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实践“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理论呢?

1.注意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幼儿教师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就要注意将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渗透和培养,比如在生活中向幼儿渗透感恩他人的理念,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讲文明、有礼貌的习惯。

例如,针对小班幼儿,要注意在其入园的第一个星期就教育他们说“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用语;在幼儿吃点心、吃午饭时,教育幼儿说“谢谢老师”,让幼儿在享用别人的劳动时学会感恩他人;对中班和大班幼儿,教师要让幼儿自己轮流分饭、分菜,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时,针对幼儿活动以游戏为主,教师要注意在一日游戏中将文明礼貌的概念渗透其中,将文明与礼仪的种子播种在幼儿的心灵中。

2.注意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做人,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

教师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和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独立精神。一方面,幼儿教师要注意让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他们学着自己吃饭、穿脱衣服,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睡觉等,并及时给予鼓励;另一方面,要注意借助于儿歌、故事的学唱和讲述培养幼儿的独立精神。教师要注意从小班到大班,始终将培养幼儿的独立精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比如对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在幼儿入园的第一周教唱儿歌“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好”,于是幼儿在唱歌的过程中就会萌发独立意识。对中班、大班幼儿,教师可以教唱《我给妈妈帮点忙》《小能手》等儿歌,让幼儿树立独立意识,且乐于助人。除了儿歌,教师还可以将独立意识的培养放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与独立精神。

3.注意在学习活动中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教师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着重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尤其是发散性思维。教师要注意在生活和活动中,给幼儿自我表述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对在活动中具有创新精神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表扬。诚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因人施教,针对幼儿的特长,给予肯定与激励,发展幼儿的强项。

比如,对于歌唱得好的幼儿,教师就鼓励幼儿在音乐角带着别人一起欢歌;对于具有绘画天赋的幼儿,教师就可以在班级的环境布置中让其涂鸦;对于在家经常帮妈妈做家务的幼儿,教师就可以安排其担任值日生……教师要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鼓励中、期待中慢慢长大。

4.注意幼儿教育内容的灵活性

教师要认识到,“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为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注意使之生活化。比如某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装沙》时,设计了让幼儿结合日常生活中如何将大口容器中的东西倒入小口容器中的活动。这样的设计,从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巧妙挖掘教育内容,依据幼儿的能力设计出环节分明、贴近生活的科学活动,幼儿在活动中兴趣浓厚,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不断的实验中摸索出多种方法,如用纸制作漏斗,将沙倒入漏斗中再流进瓶内,或者在方便袋上剪一个小洞,沙从小洞流向瓶内,或者将纸杯口折一个细角,沙就会沿着细角流向瓶中,等等。

这样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并使之乐意去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培养了幼儿真正的内在探究动机。总之,生活中随处都隐藏了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老师要做的就是培养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它、把握它,以此活化自己的教学。

5.注意扩大教学场地,使之社会化

幼儿是最具好奇心的,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充满了探究之心。为此,幼儿教师可以将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幼儿的学习空间,不妨利用外出参观、春(秋)游、远足等活动,带领幼儿走出园门,让幼儿接触多彩的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

幼儿在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的同时,其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就会被激发。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走进社区和户外的活动,如参观污水处理厂、参观牛奶加工厂、参观无公害蔬菜基地等活动,引导幼儿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的绚丽多彩。

【注释】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