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教育心理学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其中,他强调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作为教育者实施道德性格培养所必需的知识,强调教师对学生施行教育的前提是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
赫尔巴特是近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教育心理学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作为“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其中,他强调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是作为教育者实施道德性格培养所必需的知识,强调教师对学生施行教育的前提是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观察。
教育者首先要有良好的观察力。教育者要善于观察,对于儿童身上一切美好与可爱的品质应当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善于发现他们身上好的品质,进而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教育者应该在管理、教学或其他各种活动中对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持久的观察,并有意地使儿童感受到这种关切,这将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一种持续而有益的压力,这种压力更有利于教育起作用。
教育者首先要有良好的观察力。教育者要善于观察,对于儿童身上一切美好与可爱的品质应当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善于发现他们身上好的品质,进而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教育者应该在管理、教学或其他各种活动中对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持久的观察,并有意地使儿童感受到这种关切,这将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一种持续而有益的压力,这种压力更有利于教育起作用。
1.教育者首先要有良好的观察力
教育者要善于观察,对于儿童身上一切美好与可爱的品质应当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善于发现他们身上好的品质,进而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教育者应该在管理、教学或其他各种活动中对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持久的观察,并有意地使儿童感受到这种关切,这将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一种持续而有益的压力,这种压力更有利于教育起作用。那么,幼儿教师如何练就自己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呢?
(1)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充分观察后施教,前提就是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为教育者实施教育所必需。这是因为,首先,“教育学是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一门科学”,唯其如此,教育者才能遵循教育规律,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同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道德品格,而个性是形成一个人的道德品格的成分,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发现对象的个性,才能清楚如何对其正确引导个性,而要做到正确引导就需要依据儿童心理活动的规律。所以,掌握心理学知识非常必要。
(2)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格。
除了需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外,教育者自身具备良好品质也是观察获得实效的重要前提。因为教育的良好品质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须知,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者一定要首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格,就像赫尔巴特所说,教育者“不应只是一本书或许多书的化身,而应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对受教育者来说,教育者是丰富而直接的经验对象,“假如教师做到了行为的一致性,那么他的每一种情绪就会如同天气一样成为学生观察和在他们当中传播的第一件事情”,可见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影响之深。如果教育者能够长期保持言行的一致性、行为的一贯性,就会成为受教育者的榜样,就会成为影响其心灵的强大力量。正义感、仁慈和自我克制、诚实而充满善意、足够的耐心和热情、认真谨慎的态度等都是教育者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唯有教育者自身具备良好的内在品质,才能让人感觉到一种陶冶,进而使“儿童产生真正的、坦率的接受他的教育的敏感性”,教育方能起作用。
2.要学会充分观察学生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教育对学生施行教育的前提是充分观察和了解学生。在掌握足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在教师具备良好的品格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教育,方能收到一定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观察学生呢?
(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
具有不同个性心理特征的学生群体有着千姿百态的课堂表现。比如,同样是课堂提问,不同个性的学生表现不同。有的学生踊跃发言,且言之有物。这类学生一般比较自信,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有的学生虽胸有成竹却不爱回答,这种学生一般在心理上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封闭;有的学生虽然心中对于答案并没把握,却不甘落后,将手高高举起,结果答了却不对,他们的个性属于表现欲强但沉稳不足,冒失有余的类型。还有的学生能独立思考却不善于作答,他们或性格内向,或不擅言辞。
在课堂上,不同性格的学生往往在听课神态上也表现不同。有的学生全神贯注,有的学生精力分散;有的学生活泼好动,有的学生正襟危坐;有的学生故作听课之态却心有旁骛,有的学生貌似在动脑筋却心猿意马……教师可以借助于细心观察,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加以了解,从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观察学生的作业质量,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生的作业是其学业水平、性格特点、行为习惯、思维品质的书面表现。一般来说,书写工整规范的学生,做事常常一丝不苟,踏实认真;作业质量始终特别好的学生,往往进取心强,勇于追求成功;作业解题思路清晰、步骤简捷的学生,往往思维敏捷,善于灵活变通。反之,作业字迹潦草,出错率高,或解题思路模糊的学生,也同样反映出其学业和个性。教师可以借助于观察,发现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价,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学生提升或转化。
(3)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
有的学生崇尚节俭,穿着朴素,且始终如一;有的学生衣着华美,打扮入时,且坚持不懈。个别学生甚至专爱浓妆淡抹,穿金戴银,花枝招展,说明他们内心浮躁或空虚。有的学生突然打扮入时,则可能说明其内心发生较大变化。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其外表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4)观察学生集体活动中的表现。(www.xing528.com)
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这些集体活动包括运动会、演唱会、劳动等,像那些积极主动、指挥有方的学生,领导能力强;扎实稳妥、做事注重效果的学生,责任心强;做事草率马虎,穷于应付的学生,个性轻率、浮躁。
1.教育者首先要有良好的观察力
教育者要善于观察,对于儿童身上一切美好与可爱的品质应当具备敏锐的感受力,善于发现他们身上好的品质,进而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教育者应该在管理、教学或其他各种活动中对儿童进行全方位的、持久的观察,并有意地使儿童感受到这种关切,这将会对他们的心灵产生一种持续而有益的压力,这种压力更有利于教育起作用。那么,幼儿教师如何练就自己对幼儿的观察能力呢?
(1)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充分观察后施教,前提就是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为教育者实施教育所必需。这是因为,首先,“教育学是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一门科学”,唯其如此,教育者才能遵循教育规律,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同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道德品格,而个性是形成一个人的道德品格的成分,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发现对象的个性,才能清楚如何对其正确引导个性,而要做到正确引导就需要依据儿童心理活动的规律。所以,掌握心理学知识非常必要。
(2)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格。
除了需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外,教育者自身具备良好品质也是观察获得实效的重要前提。因为教育的良好品质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须知,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者一定要首先具备良好的道德品格,就像赫尔巴特所说,教育者“不应只是一本书或许多书的化身,而应是一个有修养的人”。对受教育者来说,教育者是丰富而直接的经验对象,“假如教师做到了行为的一致性,那么他的每一种情绪就会如同天气一样成为学生观察和在他们当中传播的第一件事情”,可见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影响之深。如果教育者能够长期保持言行的一致性、行为的一贯性,就会成为受教育者的榜样,就会成为影响其心灵的强大力量。正义感、仁慈和自我克制、诚实而充满善意、足够的耐心和热情、认真谨慎的态度等都是教育者应具备的良好品质。唯有教育者自身具备良好的内在品质,才能让人感觉到一种陶冶,进而使“儿童产生真正的、坦率的接受他的教育的敏感性”,教育方能起作用。
2.要学会充分观察学生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教育对学生施行教育的前提是充分观察和了解学生。在掌握足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在教师具备良好的品格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教育,方能收到一定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观察学生呢?
(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
具有不同个性心理特征的学生群体有着千姿百态的课堂表现。比如,同样是课堂提问,不同个性的学生表现不同。有的学生踊跃发言,且言之有物。这类学生一般比较自信,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有的学生虽胸有成竹却不爱回答,这种学生一般在心理上有一定程度的自我封闭;有的学生虽然心中对于答案并没把握,却不甘落后,将手高高举起,结果答了却不对,他们的个性属于表现欲强但沉稳不足,冒失有余的类型。还有的学生能独立思考却不善于作答,他们或性格内向,或不擅言辞。
在课堂上,不同性格的学生往往在听课神态上也表现不同。有的学生全神贯注,有的学生精力分散;有的学生活泼好动,有的学生正襟危坐;有的学生故作听课之态却心有旁骛,有的学生貌似在动脑筋却心猿意马……教师可以借助于细心观察,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加以了解,从而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2)观察学生的作业质量,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生的作业是其学业水平、性格特点、行为习惯、思维品质的书面表现。一般来说,书写工整规范的学生,做事常常一丝不苟,踏实认真;作业质量始终特别好的学生,往往进取心强,勇于追求成功;作业解题思路清晰、步骤简捷的学生,往往思维敏捷,善于灵活变通。反之,作业字迹潦草,出错率高,或解题思路模糊的学生,也同样反映出其学业和个性。教师可以借助于观察,发现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和评价,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学生提升或转化。
(3)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
有的学生崇尚节俭,穿着朴素,且始终如一;有的学生衣着华美,打扮入时,且坚持不懈。个别学生甚至专爱浓妆淡抹,穿金戴银,花枝招展,说明他们内心浮躁或空虚。有的学生突然打扮入时,则可能说明其内心发生较大变化。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其外表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4)观察学生集体活动中的表现。
教师还可以观察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这些集体活动包括运动会、演唱会、劳动等,像那些积极主动、指挥有方的学生,领导能力强;扎实稳妥、做事注重效果的学生,责任心强;做事草率马虎,穷于应付的学生,个性轻率、浮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