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家的建议:将尊重与要求结合在一起

教育家的建议:将尊重与要求结合在一起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从中获得的建议是:让希望引导孩子向前。在这里,正是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促使孩子独立完成了任务。在此,要想满足幼儿受人尊重的高级需要,教师就要尽其所能为幼儿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要坚信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

教育家的建议:将尊重与要求结合在一起

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作家。他提出通过集体生产劳动来教育儿童以及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经过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和艰苦工作,把数千名少年违法者教育改造成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苏联杰出的教育家、作家。他提出通过集体生产劳动来教育儿童以及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经过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和艰苦工作,把数千名少年违法者教育改造成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孩子的品质可能有些问题,尽管他可能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体验,教师都要以自己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1]

教师的心应该充满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孩子的品质可能有些问题,尽管他可能给教师带来许多不愉快的体验,教师都要以自己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1]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教育经验享誉世界各国,尤其是对新中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强调集体作用,提倡自觉的纪律、教育与劳动并进,倡导教学和生产劳动并进。尤其他对所谓差生的教育,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我们从中获得的建议是:让希望引导孩子向前。

马卡连柯认为,“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因此,身为教师,在教导孩子时,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让希望引导孩子向前。

1.要善于运用表扬这一法宝

表扬属于人的高级需要,当孩子的这一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并能得到一定的强化时,它就会产生相应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主动持久的学习热情。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绳,有的玩皮球……院子里热闹非凡,生机勃勃,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脸和开心的笑声,就连最内向的琪琪的脸上也乐开了花,她像小蝴蝶一样在院子里飞舞。琪琪是从外地转学来的,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同伴接触,每逢户外活动时,她总是自己躲在一个角落,不愿跟其他小伙伴一块儿做游戏、一块儿活动,很多的活动技巧也掌握不了。为此,老师经常用爱的眼光去看她,用温暖的双手抚摸她、拥抱她,鼓励班里的孩子们接近她,跟她做游戏,教她跳绳、玩皮球等。这天,孩子们告诉老师,琪琪会跳绳了!于是老师高兴地抱起她:“你太棒了,继续努力!”琪琪的眼睛里放出了平时不多见的兴奋之光,笑脸也生动起来。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在全班孩子们面前表扬了她,还让她跳绳给大家看,从此以后,琪琪时不时地展示跳绳的本领,很多花样技巧她都跳得娴熟,别的活动也随之增进,整个人都变了,变得爱说爱笑,活泼自信。

在这里,这位老师的做法,就是对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应用。试想,一个成年人尚且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何况心理比较脆弱的孩子呢!为此,幼儿教师要注意运用表扬的武器,让孩子学会抬起头来走路。幼儿教师要认识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作用。我们要正确地利用评价手段来对待学生。

2.为孩子提供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港湾

教师要给孩子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港湾,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中。

中班美术活动时,老师布置了一个鱼类展览馆,不但准备了许多颜色、形状各异的鱼的图片,而且用多媒体演示了海洋世界,提供了一幅范画。教师说:“请小朋友们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鱼,并涂上好看的颜色。”孩子们都开始画画了。小明把画的鱼涂成了黑色。老师说:“你画得挺好的,怎么都涂上黑色了,来,重新画一张吧!”小明嘴里嘟囔着说:“我画的是晚上的鱼嘛!”最后,孩子们的画和老师的范画都差不多。教师最后点评时只表扬了色彩鲜艳的作品,而小明却因为中途换纸而没画完,情绪一直很低落。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意即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不希望因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与众不同而受到嘲笑或干扰,否则,就难以自由自在地继续自己的创造活动。因此,教师对于儿童的创造性,无论是多么幼稚、多么离奇,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要允许儿童犯错误、搞破坏,尽量满足儿童的求知欲。

3.尊重儿童,相信儿童

教师要尊重儿童,相信儿童,让儿童生活在希望中。教师要认识到,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儿童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为儿童创造尽可能多的表现机会和条件。要知道,借助于展示自我让他人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这是每一个正常人都有的心理渴求。

美工区,萌萌和月月面对面坐着,一起为纸人涂色。月月涂的速度快,把纸人全身涂上均匀的黄色。原本内向的萌萌注意到,月月已经找到材料来当黄纸人的骨头,便着急起来。当她看到一直在观察的老师时,她小嘴一扁,似乎要放弃了。老师对她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向她竖起大拇指,萌萌愣了一下,看了看自己的纸人,接着加快了动作,水彩笔“刷刷”地涂,半分钟内涂好了,虽然不太均匀。萌萌用右手按着自己的纸人,左手翘在桌面上,手指轻轻动着,微笑着看着月月成功地让纸人站在了易拉罐里。

在这里,正是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促使孩子独立完成了任务。在此,教师要认识到,当孩子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他们就在多维互动的时空中张扬了个性、自我矫正了不足。在此,要想满足幼儿受人尊重的高级需要,教师就要尽其所能为幼儿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要坚信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此一来,无论什么样的幼儿都会在内心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我能行!我一定能行!当幼儿本人和他的老师真的相信他能行时,他真的就能行。为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幼儿,不能轻易地给幼儿扣帽子,也不能把幼儿的一些心理问题盲目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否则,幼儿很有可能真的向坏的方向发展。

正所谓“人是生活在希望之中的”,希望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只有有希望,人才会活下去;只有有希望,才能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天才”,每个幼儿都是大有希望的。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多品尝成功的甘甜,进而让教育充满魅力,用希望激励幼儿发展,让幼儿生活在希望中,进而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

【注释】
(www.xing528.com)

[1]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吴式颖,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有改动。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教育经验享誉世界各国,尤其是对新中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强调集体作用,提倡自觉的纪律、教育与劳动并进,倡导教学和生产劳动并进。尤其他对所谓差生的教育,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我们从中获得的建议是:让希望引导孩子向前。

马卡连柯认为,“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因此,身为教师,在教导孩子时,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让希望引导孩子向前。

1.要善于运用表扬这一法宝

表扬属于人的高级需要,当孩子的这一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并能得到一定的强化时,它就会产生相应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主动持久的学习热情。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绳,有的玩皮球……院子里热闹非凡,生机勃勃,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脸和开心的笑声,就连最内向的琪琪的脸上也乐开了花,她像小蝴蝶一样在院子里飞舞。琪琪是从外地转学来的,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同伴接触,每逢户外活动时,她总是自己躲在一个角落,不愿跟其他小伙伴一块儿做游戏、一块儿活动,很多的活动技巧也掌握不了。为此,老师经常用爱的眼光去看她,用温暖的双手抚摸她、拥抱她,鼓励班里的孩子们接近她,跟她做游戏,教她跳绳、玩皮球等。这天,孩子们告诉老师,琪琪会跳绳了!于是老师高兴地抱起她:“你太棒了,继续努力!”琪琪的眼睛里放出了平时不多见的兴奋之光,笑脸也生动起来。老师又不失时机地在全班孩子们面前表扬了她,还让她跳绳给大家看,从此以后,琪琪时不时地展示跳绳的本领,很多花样技巧她都跳得娴熟,别的活动也随之增进,整个人都变了,变得爱说爱笑,活泼自信。

在这里,这位老师的做法,就是对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应用。试想,一个成年人尚且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何况心理比较脆弱的孩子呢!为此,幼儿教师要注意运用表扬的武器,让孩子学会抬起头来走路。幼儿教师要认识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与期待,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乃至成长产生巨大作用。我们要正确地利用评价手段来对待学生。

2.为孩子提供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港湾

教师要给孩子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港湾,让孩子生活在希望中。

中班美术活动时,老师布置了一个鱼类展览馆,不但准备了许多颜色、形状各异的鱼的图片,而且用多媒体演示了海洋世界,提供了一幅范画。教师说:“请小朋友们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鱼,并涂上好看的颜色。”孩子们都开始画画了。小明把画的鱼涂成了黑色。老师说:“你画得挺好的,怎么都涂上黑色了,来,重新画一张吧!”小明嘴里嘟囔着说:“我画的是晚上的鱼嘛!”最后,孩子们的画和老师的范画都差不多。教师最后点评时只表扬了色彩鲜艳的作品,而小明却因为中途换纸而没画完,情绪一直很低落。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意即人们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不希望因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与众不同而受到嘲笑或干扰,否则,就难以自由自在地继续自己的创造活动。因此,教师对于儿童的创造性,无论是多么幼稚、多么离奇,都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要允许儿童犯错误、搞破坏,尽量满足儿童的求知欲。

3.尊重儿童,相信儿童

教师要尊重儿童,相信儿童,让儿童生活在希望中。教师要认识到,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儿童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为儿童创造尽可能多的表现机会和条件。要知道,借助于展示自我让他人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这是每一个正常人都有的心理渴求。

美工区,萌萌和月月面对面坐着,一起为纸人涂色。月月涂的速度快,把纸人全身涂上均匀的黄色。原本内向的萌萌注意到,月月已经找到材料来当黄纸人的骨头,便着急起来。当她看到一直在观察的老师时,她小嘴一扁,似乎要放弃了。老师对她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向她竖起大拇指,萌萌愣了一下,看了看自己的纸人,接着加快了动作,水彩笔“刷刷”地涂,半分钟内涂好了,虽然不太均匀。萌萌用右手按着自己的纸人,左手翘在桌面上,手指轻轻动着,微笑着看着月月成功地让纸人站在了易拉罐里。

在这里,正是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促使孩子独立完成了任务。在此,教师要认识到,当孩子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他们就在多维互动的时空中张扬了个性、自我矫正了不足。在此,要想满足幼儿受人尊重的高级需要,教师就要尽其所能为幼儿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要坚信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此一来,无论什么样的幼儿都会在内心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我能行!我一定能行!当幼儿本人和他的老师真的相信他能行时,他真的就能行。为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幼儿,不能轻易地给幼儿扣帽子,也不能把幼儿的一些心理问题盲目定性为道德品质问题。否则,幼儿很有可能真的向坏的方向发展。

正所谓“人是生活在希望之中的”,希望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只有有希望,人才会活下去;只有有希望,才能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天才”,每个幼儿都是大有希望的。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在实际工作中注意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多品尝成功的甘甜,进而让教育充满魅力,用希望激励幼儿发展,让幼儿生活在希望中,进而拥有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自信的人生。

【注释】

[1]马卡连柯.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吴式颖,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有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