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曾说过:“培训很贵,但不培训更贵。”表面上看,企业做员工培训需要花费很多费用,但如果不做员工培训,则需要支付的代价更大。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员工培训。
然而,现在很多企业的员工培训都是盲目进行的,并不能起到良好的培训效果。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可以分析员工的能力短板,进而为其量身定制相关的培训课程。这对于那些难以通过自学或难以规范自身行为态度的员工来说,能帮助其有效改进绩效。因此,企业必须及时认识到员工中存在的这种需求,为员工安排一些培训项目,组织员工参与培训、接受再教育,及时弥补员工能力的短板。这样既能满足企业完成战略目标的需求,又能为员工提供免费享受学习的机会,可谓双赢。
一、能力问题诊断
做员工培训,并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也不是为了走形式、走过场。否则,企业拿出来用于培训的资金,就没有花在刀刃上,付诸东流。不但对员工的能力没有丝毫提升,而且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也没有任何意义。
案例:
某企业在年底的时候,制订了一个激励员工学习、积极参加培训的制度,如果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能够获得学位,公司会给员工报销一定比例的学费。但问题是,该企业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为了什么而培训?员工能从培训中学到什么?该企业的员工培训内容包括摄影、音乐、美术,这些东西虽然能陶冶员工的情操,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员工能力和业绩,没有任何帮助。此外,公司承诺,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学习,公司会给报销书费,同时还会对员工进行考核。即员工在读书、学习后,需要写一份读书心得,提交给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签字后,才能拿到报销费用。然而,没想到的是,员工在业余时间读的书,绝大多数都是小说,读书心的写的都是小说读后感。虽然有的员工写的读后感十分精彩,但对改善绩效没有任何帮助。这对于企业来讲,浪费了成本;对于员工来讲,浪费了时间,甚至还影响了工作,得不偿失。
做员工培训,要想让培训工作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成长带来良好的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培训需求。只有针对员工短板开展培训,才能有效提高员工的绩效能力。所以,做员工培训,关键的一步就是做员工能力问题诊断。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虽然知道根据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员工培训需求,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并没有找到员工的短板,导致安排的培训内容没能满足员工的培训需求。
对员工能力问题进行诊断,主要是从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出发,对员工从基础知识、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外部障碍四个维度来进行考量,如图8-3所示。
图8-3 员工能力问题诊断的四个维度
二、确定分工职责
员工培训,并不代表参与者只有员工。员工是整个培训工作中的核心,但还需要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共同参与。为了促进培训工作有序、有效进行,这三方需要各司其职,做好分工。
1.员工的职责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员工作为培训对象,要想让自己通过培训获得工作能力和绩效业绩的提升,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短板。从管理者的反馈信息中,可以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短板所在。此后,还需要与管理者对培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制订出更加能够满足员工培训需求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2.管理者的职责
在培训过程中,管理者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信息的持有者,首先,需要为员工提供相关的绩效考核数据,并帮助员工分析工作表现。其次,需要向员工反馈绩效考核结果,以及相关意见。最后,需要在培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给予员工相应的支持。
3.人力资源部的职责
人力资源部在整个员工培训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主要负责分析员工的培训需要,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向管理者提供咨询服务与专业性建议,以确保员工培训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三、明确培训方式
培训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不是只有正规的课程培训,才算培训。只要对员工的能力和绩效的提升具有指导性,任何培训方式都可以加以利用。
除了课程培训方式之外,还有很多种方式可以选择,如图8-4所示,也可以多种方式并进行员工培训。
图8-4 员工培训方式
四、设计培训方案
在所有前期工作完备之后,最后就是设计培训方案。有了培训方案作依据,整个培训工作才能有条不紊,高效执行。
员工培训方案设计,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1.确定培训目标
之所以对员工的能力问题进行诊断,目的就是为后期确定培训目标指明方向。在明确了培训目标之后,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和方法等,并在培训之后,可以对照此目标进行绩效评估。此外,确定了培训目标之后,还需要将该目标进行细化,分割成具体目标逐个实现。培训目标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2.选择培训内容
通常,员工培训的内容包括知识培训、技能培训、素质培训。(www.xing528.com)
如果员工缺乏相关基础知识和技能,则专门开展知识与技能培训,重点在于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
如果员工存在工作消极和抵触情绪,包括自身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不一致,对企业氛围和文化不认同,对这些问题,在培训的过程中,要重点加强对员工的沟通和疏导,让员工改善自身情绪问题,从而将自己融入企业当中。
如果员工存在外部障碍,在开展员工培训的工作中,应当想方设法让员工树立信心,克服外部障碍。
3.明确培训参与者
培训参与者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员工,二是培训指导者。
(1)员工。
一个企业有很多部门,部门内有很多员工。做员工培训,并不是全员参与培训,而是要分部门进行。以部门为单位进行部门内部员工培训才更有针对性,能够更加高效地帮助员工改善和提高绩效。否则,企业所有部门员工,全体参与培训,培训内容与部门员工岗位职责不匹配,既难以收获培训成效,又会浪费其他部门员工的时间。
案例:
某医药公司为了提升全员工作能力和业绩,特意开展员工培训工作。但在开展过程中,让所有员工都参与进来,而培训的内容却是药物生产技术。这对于药物研发部、市场拓展部、原料采购部等而言,参与这次培训意义不大。
(2)指导者。
员工培训的指导者,既可以是企业内部人员,也可以是企业外部人员。内部人员包括,企业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人员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者等。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作为指导者,各具优缺点。选择指导者,要根据培训需求分析和培训内容来定。
4.确定培训时间
选择培训时间,要根据员工的工作时间安排来定。通常,要选择员工的业余时间、员工业务淡季等时间段做培训,做好统筹规划才能高效利用时间。
5.选择培训场所和设备
参与培训的人数一般较多,要选择一些空间较大的场所作为培训场地,如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如果是开展技能培训,还需要准备相关技能演示和操作所需的设备、模型等。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决定了场所和设备的不同。
6.培训方案评估和完善
从员工能力问题诊断,到制订出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并不意味着培训工作就可以顺利、高效完成了。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修改,才能使培训方案更加完善。
对培训方案的评估,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1)培训方案本身。
①培训方案中各个组成要素是否合理,各要素前后是否协调一致?
②培训对象是否对培训内容感兴趣,培训对象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③按照培训方案开展培训工作,是否能让员工吸收和受益?
(2)参与培训的员工。
参与培训的员工在培训前后的行为是否发生改变?是否与期望的一致?如果不一致,找出原因,对培训方案加以完善。
(3)培训实际效果。
要重点分析培训的成本收益比。培训成本包括员工能力问题分析费用、培训方案设计费用、培训方案实施费用等。培训收益,即员工在培训后的绩效情况,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如果成本高于收益,则说明该培训方案存在一定的弊端。应该找出弊端所在,对其进行优化,以便在下次员工培训时使用,从而有效提高员工的能力和绩效水平,为企业带来更好的收益。
以下是常用的员工培训计划表,如表8-10所示,以供参考。
表8-10 员工培训计划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