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绩效管理:三大方法一步到位

绩效管理:三大方法一步到位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评级量表法之所以在绩效考核中受欢迎,是因为这种方法对于考核者而言,极易完成,而且费时少,有效性高。第五步,建立最终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第二步,根据每个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百分制评分。

绩效管理:三大方法一步到位

绩效考核是针对企业中每个员工所承担的工作,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及为企业带来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

在企业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考核人员应当掌握有效的考核方法,这是实施绩效考核强有力的重要手段。

一、评级量表法

评级量表法是绝大多数企业常用的一种绩效考核方法。评级量表法是将被考核者的绩效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后设置一个量表,由考核者做出考核。评级量表法之所以在绩效考核中受欢迎,是因为这种方法对于考核者而言,极易完成,而且费时少,有效性高。

评级量表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将员工绩效的每一个因素都反映出来,从总考核成绩中,可以看出员工绩效增长与否、员工能力提升与否。

每个企业可以根据自己所在行业的特点,制作出一些量表作为对员工评价的依据。量表可以制作复杂些,也可以简单些,只要能真实测出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就行。评级量表法可以满足很多考核目标,因为根据这个方法得出来的绩效结果,可以作为对被考核者调薪、调岗的依据。

当然,评级量表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在使用这种方法进行考核时,那些过于中庸或者过于不严谨的考核者,会将每个人的项目评为高分或平均分。多数评级量表并不是针对某一特殊岗位,而是适用于企业的所有部门和所有岗位。同时,评级量表法也容易使考核者因为自己的主观想法和偏见,使得被考核者获得的评价失真。

二、关键事件法

关键事件法,是绩效考核过程中用于收集工作分析信息的方法。主要是针对某一岗位工作中的关键事件:一种是做得特别好的工作;另一种是做得不好的工作。在预定的时间(通常是半年或一年之后),由考核者和被考核者根据前期做好的相关记录讨论相关事件,为员工的绩效测评提供依据。

这里讲的关键事件,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使员工考核产生显著影响的事件,通常关键事件对工作的结果有决定性影响,关键事件基本上决定了工作的成功与失败、盈利与亏损。

1.关键事件法实施的重点

关键事件法实施的过程中,包含三个重点:

(1)观察。

(2)以书面形式,记录员工所做的事情。

(3)有关工作成败的关键性原因。

2.借助关键事件法做绩效评价的步骤

基于以上三个重点,借助关键事件法做绩效评价,应做好以下几步:

第一步,情境,要明确这件事情发生时的情境是怎么样的。

第二步,目标,要明确被考核者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第三步,行动,明确当时被考核者所采取的是什么行动。

第四步,结果,明确被考核者采取这个行动,获得了什么样的结果。

3.采取关键事件法的注意点

(1)关键事件具有岗位特性,即在不同岗位工作的员工,关键事件有所不同。

(2)关键事件的数量不能强求,识别清楚后,是多少就是多少。

(3)关键事件的表述应当言简意赅、清晰准确。

(4)关键事件的调查次数不宜太少。

三、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也称为行为定位法,亦是一种常用的考评方法。该方法实际上是对同一职位可能发生的各种典型行为进行评分度量,然后建立一个锚定评分表,以此为依据,对员工工作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测评分级。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实质上是将关键事件法与评级量表法相结合,因此兼具两者的优点。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是关键事件法的拓展和应用。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将关键时间和等级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一张行为等级评价表,可以发现同一个绩效维度中存在一系列的行为,每种行为分别表示这一维度中的特定绩效水平。当绩效水平按等级量化后,可以使考评结果更加有效和具有公平性。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存在的价值,就是将一个等级评价表,特别优良、特别劣等的绩效叙述等级量化,从而将关键事件法和评级量表法相结合。

1.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的实施步骤

使用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要用以下步骤来实现:

第一步,进行岗位分析。获取关键事件,以便对那些代表优良绩效或非优良绩效的关键事件进行描述。

第二步,建立评价等级。通常,分5~9个等级,将关键事件归并为若干绩效指标,并确定确切定义。

第三步,对关键时间重新分配。由另一组管理人员对关键事件作出重新分配,把这些指标归入最适合的绩效要素指标当中,确定关键事件的最终位置,并确定出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www.xing528.com)

第四步,对关键事件进行评定。审核绩效考评指标登记划分的正确性,将绩效指标中包含的重要事件,按照从优到劣、从重要到次重要的顺序排列。

第五步,建立最终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

2.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的优缺点

(1)优点。

①可以向员工提供企业对他们绩效的期望水平和反馈意见,具有良好的连贯性和较高的信度

②绩效考评标准比较明确。

(2)缺点。

行为锚定等级评价法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设计锚定标准比较复杂,而且考核某些复杂工作,尤其是那些工作行为与效果联系不太明确的工作时,容易着眼于对结果的评定,忽略对锚定事件的考核。

四、强制分布法

强制分布法,就是企业依照自身战略政策,制定出固定的绩效等级比例。通过员工的考核结果,将员工分到相应的等级。

强制分布,就好比是将一个苹果分给8个人,如何才能把这个苹果很好地分给8个人,并让每个人都没意见呢?答案就是根据长幼先分、女士优先、胖少瘦多的原则进行分配。这样大家才会对这种分配方法一致认同。这就是强制分布。强制分布法,又叫作正态分布法。

1.强制分布法的操作方法

强制分布法,是根据某些绩效评价要素,将员工的绩效层级,按照从优到劣的顺序排列。具体来讲,强制分布法考评的操作步骤是:

第一步,事先确定好等级,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改进)和E(不合格)。

第二步,根据每个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对员工进行百分制评分。

第三步,去掉每个员工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求出每个员工的平均分。

第四步,将每位员工的平均分相加,再除以部门员工人数,得出所有员工的绩效考核平均分。

第五步,将每位员工的平均分除以部门的平均分,就可以得到一个标准化的考评得分。凡是标准分为1或接近1的员工,为中等考评等级;那些大于1的员工,则获得优秀考评;那些低于1的员工,则获得不及格的考评。根据这种计算标准分的方法,可以合理地确定被考核者的绩效考评结果,并根据不同等级员工人数,确定绩效考核结果的分布形式。

强制分布法,呈现的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两级的优秀员工和不合格员工,所占比例都不大;中间成绩居中的员工占大多数,从而形成正态分布图。如图6-4所示。

图6-4 员工绩效考核评估正态分布

2.强制分布法的优缺点

(1)优点。

①树立标杆,强化等级意识。很多企业管理松散,员工吃大锅饭现象严重。员工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结果没多大区别,甚至可能一个样,长此以往就没人愿意继续努力。强制分布法对员工绩效情况进行评估,将员工按照绩效情况,分为不同的等级。这样就能将表现优秀和表现较差的员工明显区别开来。对于那些绩效差的员工,既是一个警醒,也是一个推动其付出更多努力换取更好业绩的动力。有效提升了员工的等级意识。

②合理引导,提升优良比例。有了强制分布法,就能将员工的优良、差劣做出明确的评定,员工的优良、差劣比例一目了然。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优秀,拿到奖励,没有人甘愿当那个成绩永远在末位的人。这样,那些绩效成绩落后者,就会奋力向前追赶,有效提升了企业员工绩效等级的优良比例。通过强制分布法,可以引导一些非理性的管理者,在评价体系上更加贴近“人的能力是符合正态分布”的这种假设。这种强制分布的方式,可以避免评估过程中出现考核者按照个人主观喜好,将员工随意进行等级划分的现象。

(2)缺点。

①如果员工的业绩水平事实上不遵从正态分布,那么按照考核者的设想对员工进行硬性区别容易引起员工不满。

②只能把员工分为有限几类难以具体比较员工差别,也不能在诊断工作问题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③不能明确告诉员工以后怎样做才能做好,即绩效改进反馈功能差。

④采用该方法非常不利于员工间的合作。

案例:

今年第三季度,某公司要评优,每个部门只有两个名额,部门经理可以将优秀员工推荐到人力资源部。这在很多时候,会被理解为,每个部门的员工,谁能被评为优秀员工,部门经理说了算。

等到评选结束后,公司要发第三季度的奖金时,分为10000元、1000元、100元三个等级,直接由公司老板做决定。所以,员工总是说,自己干得好,不如和领导关系好。

显然,强制分步法在应用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弊端。绩效考核结束了,分数也出来了。但到了要给员工进行绩效等级排名时,按照分数员工有一个名次,由于领导的喜好,以及与领导的关系,在领导心中员工又有另外一个名次。这就是强制分布假公济私,替代了绩效考核。

由此,也会出现失衡现象,即有的员工绩效不佳,却因为部门经理或领导的主观喜好,而被评上优秀或良好。这种情况会影响真正绩效好的员工怠工或离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