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技术缓解普惠金融信用风险,提升政策传导机制

数字技术缓解普惠金融信用风险,提升政策传导机制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技术缓解普惠金融信息不对称,降低信用风险传统普惠金融信用风险难以规避的问题在于信用信息获取成本高。另外,数字技术还顺畅了普惠金融各项政策措施的传导机制。并且,由于低成本,数字技术可以使普惠金融连续提供短期、小额金融服务,由于缩短了到期期限,使得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灵活调整财务策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数字技术缓解普惠金融信用风险,提升政策传导机制

(1)数字技术缓解普惠金融信息不对称,降低信用风险

传统普惠金融信用风险难以规避的问题在于信用信息获取成本高。在没有银行等金融媒介的参与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决定是否借贷给没有信用记录的经济主体是一个难题。传统普惠金融供给方主要通过担保、抵押等方式规避信用风险,普惠授信的方式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风险,由政府和金融机构承担风险。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分析数字普惠金融行为来解决,互联网技术、大数据背景下的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与整合,使得借贷变得可能,为用户进入金融服务系统提供了基础。用户甚至可以由移动借贷转而进行银行借贷,获得线下金融服务。例如,蚂蚁金服提供的“蚂蚁借呗”,通过分析支付宝用户支付、转账等交易数据,根据芝麻信用评分,提供几千元到几万元的消费贷款。与传统的征信信息采集、普惠授信等方式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大大降低了信用的获取成本,降低了金融服务的进入门槛。通过对用户历史信息的分析,更能准确掌握用户资金状况,甚至预测未来的消费情况,有效避免违约的发生。

(2)数字技术降低普惠金融对硬件设施的依赖,降低操作风险

数字普惠金融的开展对硬件和人员的要求不高,以低成本、广覆盖的特点迅速触及普惠金融目标群体。只要有一部手机并连接上网络就能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金融服务,这大大降低了软硬件设施运行维护、人员培训的成本,由这些问题带来的风险也有效减弱。数字技术的运用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员违规操作的风险。数字技术对用户的历史信息进行真实记录,按照统一的算法进行分析,可以有效防止人为因素的干扰,生成真实、客观的数据。系统自动授信能够确保信用额度充分体现用户的风险状况。

另外,数字技术还顺畅了普惠金融各项政策措施的传导机制。数字技术带来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使得所有金融机构都能以可控的成本参与进来。特别是通过数字技术可以有效监测资金流向,确保定向降准、扶贫再贷款等政策有效到达传统受金融排斥的群体中,避免金融机构骗取资金的情况发生。例如,云闪付平台通过手机支付优惠等方式对用户日常生活进行补贴,促进金融资源有效惠民。(www.xing528.com)

(3)数字技术拓展普惠金融资金来源渠道,降低市场风险

数字技术在为普惠金融服务带来大量未开发客户的同时,拓展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普惠金融提供者资金薄弱、抗风险能力弱的情况。传统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资金无法有效到达那些既有盈利项目又有资金需求的弱势群体。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拓展这些市场,通过制定特殊算法分析用户数据,有效筛选出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并且,由于低成本,数字技术可以使普惠金融连续提供短期、小额金融服务,由于缩短了到期期限,使得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灵活调整财务策略,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数字金融的初衷就是让那些无法有效获得银行服务的人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转账,而随着使用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就被纳入了数字普惠金融系统。大量用户参与到数字普惠金融市场中,使普惠金融提供者获得了大量闲置资金作为储备。

这些资金在符合监管要求的条件下可以投入其他金融服务中,扩充资金池,降低流动性风险。例如,余额宝等理财产品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获得了巨大的资金来源,通过对大额资金的管理,在为用户提供高收益率的同时,有效扩充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投资收益和资金实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