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指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纳税人。根据财政部规定,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五百万元以上,且会计核算健全的单位或个体工商户,应当登记为一般纳税人。单若该单位或个体工商户不经常发生增值税应税行为,其可以选择按照小规模纳税人纳税。
小规模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未超过财政部规定的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纳税人。
增值税在我国虽然是广泛征收,但是实行差别管理,增值税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之分。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下的纳税人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超过这个标准的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但符合资格条件的,也可登记成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在计算上完全不同,我们分两部分来说明。
1.一般纳税人
我们通过公式来了解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如何计算税款的。具体公式如下:
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
甲企业为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0年1月甲企业购进货物一批,取得销售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万元,税款13万元。当月,甲企业将这批货物卖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10万元,税款14.3万元。
案例中的销售税款14.3万元是销项税额,购进货物取得的发票注明的税款13万元是进项税额,案例中甲企业在2020年1月份应当缴纳的增值税=14.3-13=1.3(万元)。
甲企业为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0年2月甲企业购进货物一批,取得销售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万元,税款13万元。当月,甲企业将这批货物卖出一部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60万元,税款7.8万元。
案例中销项税额为7.8万元,进项税额为13万元,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的差额为-5.2万元,由于差额是负数,所以2020年2月甲企业不需要缴纳增值税,5.2万元为留抵税额,以备下期抵扣。(www.xing528.com)
接上一案例:2020年3月,甲企业将2月购进货物剩余部分卖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万元,税款6.5万元。
案例中2020年3月的销项税额为6.5万元,进项税额为0,上个案例中的5.2万元没有抵扣的进项税额,就是上期留抵税额,2020年3月甲企业应当缴纳的增值税=6.5-0-5.2=1.3(万元)。
以上就是增值税税额的计算流程,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增值税的销售额包括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价外费用一般为含税收入,包括价外向购买方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包装费、优质费以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的抵扣凭证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缴款书等,农产品收购发票、农产品销售发票、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等需要自行计算进项税额扣除。
2.小规模纳税人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计算更为简单,省略了进项税额这一部分。也就是说,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是不可以抵扣的。有的读者可能会问,小规模纳税人因此是不是比一般纳税人多缴税了呢?我国税法本着公平的原则,既然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相应的销项税额也就低了。小规模纳税人采用征收率来计算税款,不同于上述的税率。我国增值税法定征收率为3%,某些特殊销售项目按照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征收率
乙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20年1月购进一批货物,销售方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收到销售方开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注明价款20万元,税款2.6万元,乙企业将该批货物对外销售,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注明价款30万元,税款0.9万元。
案例中乙企业虽然是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处购得货物,但是只取得了增值税普通发票,不能抵扣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只能给其他一般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小规模纳税人只能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乙企业购货的价款20万元和税款2.6万元,都计入进货成本,即进货成本22.6万元。
乙企业本月应缴纳的增值税为0.9万元。如果案例中给出的假设是乙企业收取销售款30.9万元,代入公式,应纳税额=30.9÷(1+3%)×3%=0.9(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