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的农业金融活动是贷款者向借款者供应货币(或商品),后者定期归还并支付利息的行为。在这一行为中,金融组织在农村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信用活动的总称就是农业信贷。农业信贷通过动员和分配农村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以满足农业再生产过程中资金周转需要。区别于一般工商企业信贷,农业信贷表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农业信贷需求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农业生产包含有生命物质的再生产过程,即自然再生产过程。它是指生物依靠其新陈代谢机能,借助自然力和外界环境条件,通过生长、发育、繁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使其自身不断地更新繁衍。农业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密切结合、交织,构成了统一的农业生产过程。农业自然再生产过程的季节性,导致农业信贷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带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农产品当年年末产出、出售,货币通过收购农副产品大量而集中地投放到农村,形成农业集体企业和农户的收入,有一部分收入又会通过存款、储蓄和归还农业贷款回流到银行。在这里,银行一方面因向商业部门提供农副产品收购贷款而增加信贷支出;另一方面,银行又因农业企业存款、农户储蓄和农贷的归还而增加信贷收入。在次年年初,农业为下一生产周期大量地购入农用生产资料,银行农业贷款的投放会相应增加,部分存款和储蓄也会因购买农机、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而减少。可以看到,农业信贷资金的收支,因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而相对地比较集中。我国农村多种经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农业信贷运动的季节性有所减弱。但是,农业生产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农业信贷运动的季节性不会彻底改变。
第二,农业信贷资金的筹集和运用不稳定。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低,技术落后,还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制约更为明显。农业受到诸如地理、气候、土质等因素的影响,又易受自然灾害的袭击,因此,生产资料消耗、农业收益、公共积累等在年度间不平衡,使得农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和农业信贷资金的收支活动不匹配。
第三,农业信贷资金周转慢、占用多。农业生产因自然再生产特性的制约,生产周期比较长,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在生产过程中,每一环节的资金和劳动投入并不能马上产出产品,大部分农业流动资金较长期地被占用在产品资金上,直到整个生产过程结束,收获动、植物产品,才能获得收益;另外,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流通渠道不畅,阻碍着农产品价值的顺利实现。农业信贷资金参加农业生产周转,并随一个生产周期的结束而回流、增值。农业较长的生产周期和流通时间决定了农业信贷资金周转较慢,周转期较长,资金占用量相对较大。(www.xing528.com)
第四,农业信贷风险较大。农业是一个具有双重风险的产业。农业生产特点和其内在规律性,使其会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是指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生产减产甚至绝收;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波动和供求比例变化等造成的降价损失和销售困难。农业信贷资金参与农业资金的循环周转,因而不可避免地受到农业双重风险的波及,与工商信贷等比较,农业信贷的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
第五,农业信贷活动零星分散,形式多样。我国农业生产中,小规模的家庭经营占主要地位,农村地域辽阔,千家万户分散在四面八方,因此,生产资料消耗、农业信贷资金的筹集和贷款的发放与回收是在地域广阔的农村进行的,面对的是众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农业信贷运动具有明显的分散性。从经济组织形式来看,我国农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以合作经济为主体,存在着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和家庭、联合、股份合作等多种经营方式。从经济结构来看,农村存在着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旅游业等多种行业。农业内部则农、林、牧、副、渔各业并存,还有农工商、牧工商等综合经营。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使农村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产业结构、不同的经济组织、不同的经营行业、不同的年份,甚至同一生产经营项目的不同环节和阶段,对信贷资金需求的数量、结构、时间等千差万别,因而要求农业信贷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灵活地调节农村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