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学生的涌入对本地义务教育资源分配及本地学生教育结果产生的影响是本地居民及政府关注的问题之一。根据调查显示,北京、上海、深圳等移民集聚城市的本地居民担心放宽移民子女的入学门槛或改变现行的教育选拔制度,最终会损害本地学生的利益,降低本地的教育质量。
经济学和社会学对这一问题有不同解释,经济学多以同伴效应(Peer Effect)或者教育生产函数(Education Production Function)等理论为基础分析移民学生对本地学生教育结果的影响;而社会学则多从学校隔离(School Segregation)、学校组成(School Composition)以及教育机会均等(Equal Educational Opportunity)视角讨论该问题。以下将分别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解释移民学生对本地学生教育的影响机制。
同伴效应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也是人与人相处中的很常见的行为,例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谚恰恰就是形容这种效应。与教育相关的,像孟母三迁一类的故事则表达了中国人对教育中同伴效应的认识。当前中国境内存在的择校热即是同伴效应的现实表达——家长给子女选择学校,会从多个方面来考量,不仅是学校的教育,还包括其所收纳的学生群体。
按经济学的定义,正式学校教育中的同伴效应多指同伴群体对个人的教育结果的影响,有三种不同类型: 第一种是相关效应(Correlation Effects),比如同一学校中受同一教师和学校氛围影响的学生成绩越来越趋同;第二种是同伴群体组成的背景因素对同伴群体成员产生的外生效应(Exogenous Effects),此类同伴效应与社会学研究中的学校组成研究相似,关注同伴群体的社会经历背景对学生个人学业成绩影响等就属于此类;第三种是内生效应(Endogenous Effects),即剥离背景性因素,纯粹因为同伴群体内部互动带来个人行为随组变化。
如果将教育视作生产过程,经济学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移民学生涌入影响了教育投入并最终会引起教育产出的变化。因此,教育产出会随着移民学生组成的变化而变化。Betts解释了移民学生影响教育生产过程的具体机制,他认为教育公共预算相对固定,较多的移民学生涌入增加了学生的基数,降低了本地学生的人均经费水平,对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影响,老师教育水平和学生学习成绩都会降低,但他同时也强调,移民学生作为教育投入的一部分,其对本地学生教育结果的影响并非总是负面的。较多低水平移民人口的涌入也会加强二类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增加本地高学历学生的教育回报,促进更多本地学生选择进入高等教育;同时,移民学生也会增加基础教育学校中的多样性,并因此促进学校生产效率。
相比于经济学的解释,社会学研究更加关注社会均等,因而显得更为批判。在社会学看来,移民学生的组成分布及其对义务教育阶段本地学生的影响并不能简单地用同伴效应或教育生产函数解释,因为其还受社会外界影响,尤其是社会隔离所带来的不平等的影响。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移民学生对本地学生影响的关注点就转移到学校隔离(School Segregation)上来。具体而言,社会学认为移民学生数目增加对本地学生有两类影响,一类是学校隔离情况对学生教育过程(如学习行为和习惯等)和结果(如成绩、辍学率和升学率等)的影响;另一类是移民学生的增加对本地居民迁移的影响,越来越多移民学生的涌入使得本地学生选择逃离该校区,形成一个种族隔离的恶性循环。(www.xing528.com)
与经济学关注外生性影响类似,社会学也关注移民学生如何通过学校组成(School Composition)影响本地学生的教育。社会学家关注学校层面的社会经历、背景组成、能力组别构成及性别和移民(族群)等学校组成对个人教育结果的影响。一般而言,移民人口会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社会经历和能力组别构成,进而影响学生的成绩。
社会学认为,移民学生数量和分布的变化不仅影响着学校隔离与学校组成,更重要的是,其影响了学生个人教育机会获得,破坏绩效选拔,损害了民主社会的教育功能。教育机会均等分为多个方面,例如: 准入、投入、教育结果和教育影响等都包含在其中。科尔曼曾说过,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机会均等也会不同。另外,义务教育在社会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移民学生的涌入、行程的集聚和隔离现象的本质是教育机会不均等。久而久之,这种不均等也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尽管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两学科的研究也开始有交叉之处,体现出逐步整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结合同伴效应和教育生产函数等理论讨论该问题,也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在研究中纳入隔离指数等变量来讨论学校隔离、学校组成及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从Brunello和Rocco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隔离程度的高低对于本地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影响。简单来说就是,隔离程度越高,本地学生的学习成绩越差。义务教育阶段移民学生对本地学生教育结果影响作用机制如图4-2所示。
图4-2 义务教育阶段移民学生对本地学生教育结果影响作用机制图
义务教育阶段移民学生的增加对本地学生有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影响,直接影响为移民学生对本地学生短期和长期教育结果的影响,间接影响为通过地区、学校和个人层面的各类中介机制影响本地学生的短期和长期教育结果。这些中介机制包括: 地区层面的教育资源分配、本地劳动力市场以及教育收益率;学校层面的学校组成、学校隔离、学习环境以及教育资源;个人层面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习惯。从现有研究结论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移民学生对本地学生影响的净效应,即直接的内生性影响并不大,甚至于没有。移民学生主要通过改变学校组成、学习环境、教育资源分配以及学习动机等各类中介机制影响教育成就的取得(van Ewijk et al.,2010);此外,移民学生对本地学生获得竞争性教育机会的影响要大于其对基础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Betts et al.,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