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圳城市移民概况调研成果

深圳城市移民概况调研成果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城市移民过程持续展开。从1979年正式建市以来,深圳城市移民的数量及占比均呈加速上升趋势。深圳已然成为吸引城市移民的热土。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的城市移民规模已接近8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77.09%。2000—2005年,深圳城市移民的总数由 576.32万人增加到645.82万人,年增长率略低于总人口的年增长率,城市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保持在70%以上。这段时期,深圳城市移民增速放缓,逐渐进入饱和期。

深圳城市移民概况调研成果

深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所谓移民城市,是指移民在数量上远超原住民,移民文化在城市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移民是城市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经济特区建立之前,深圳人口为33万人,而2000年人口普查时,深圳人口已超过700万人,常住人口达405万人,深圳居民中的90%以上是城市移民,城市移民在深圳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城市移民过程持续展开。1980年,深圳城市移民的数量仅占总人口的3.6%;1985年这个比例上升为45.7%;1994年,深圳城市移民占比已高达72%,2006年升至76.39%,到2015年深圳总人口达到1 137.87万人,其中城市移民为782.88万人。1979—2015年,深圳总人口年增长率达到10.5%,其中城市移民占到很大比例。深圳庞大的城市移民、倒挂的人口结构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这也带来了频繁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创新。深圳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城市移民人口来源的多元化,其来源地覆盖了全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中国所有的民族。城市移民来源前10名的省份分别是湘、鄂、川、赣、豫、桂、渝、皖、陕、贵,其中来自湖南省的移民数量就达到了118万人。从深圳市下辖各区来看,各区的城市移民来源前10名的省份几乎没变,但在具体的分布上则体现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谢志岿等,2017),显示出深圳极强的包容性,来自各地区、各民族的城市移民为深圳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从1979年正式建市以来,深圳城市移民的数量及占比均呈加速上升趋势。1979年,深圳城市移民为0.15万人,仅占总人口的 0.48%;10年后,城市移民数超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54.22%;在1992年这一数字升至 70.07%;1992年之后,城市移民比例稳步提高,在2000年达到峰值,为82.19%;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城市移民约为79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7%。深圳已然成为吸引城市移民的热土。

与此同时,城市移民的大量涌入也给深圳的社会建设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深圳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可利用土地面积不断缩小,土地市场上已基本无地可卖,可建设用地不足将会对公共资源建设、产业发展和住宅建设产生负面的影响,制约了城市吸引城市移民的发展潜力。城市移民数量在逐年增加的同时,增速却有所下滑,城市移民占总人口比例逐年下降。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深圳的城市移民规模已接近80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例高达77.09%。但从年均增长率来看,2000—2010年,深圳城市移民规模累计增加213.73万人,增长幅度达到36.55%,年均增长率为3.66%,远小于总人口年均10.47%的增长率。可以预测,深圳城市移民的数量增长将逐渐远离1979年建市之后的高速井喷状态,转而以低速平稳的增长态势发展。

随着深圳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高端人才计划的实施,城市移民的人力资本结构不断改善,高学历、高技能型的城市移民人数占总移民人数的比例提高明显,移民整体素质在逐步提升,文盲率在快速降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增长显著。2000—2010年这10年来,深圳城市移民中具有专科学历以上的人数增加了约33万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数下降明显。此外,处在劳动年龄段的城市移民占据移民的主体部分,延长了深圳的“人口红利”期。同时,城市移民的性别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由“男少女多”向“男多女少”特征转变。2000—2010年,深圳城市移民男女比上升明显,从95.27上升到了120.33,这与深圳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紧密相关。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区,在转变市场经济体制、政府职能和执政理念的宏观背景下,深圳城市移民管理体制的构建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大体上可以分为防范型、综合型和福利型三种既相互区别又具有一定的内在转换逻辑的城市移民管理模式(傅崇辉,2008)。(www.xing528.com)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对城市移民的管理主要采取“户籍属地”管理方式下的防范型管理模式。深圳建市初期一段时间,为了快速发展经济,各行业都急需大批的劳动力,由于本地居民的稀少,出现大批空缺岗位,导致城市移民快速涌入。城市移民规模大小与城市经济发展快慢密切相关,城市移民以社会财富创造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推动了深圳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从深圳城市移民状况看,1984—1999年,城市移民规模增长迅猛,由30.61万人激增到了512.71万人,其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从41.3%增加到了81.05% 。1988年,深圳城市移民人口超过户籍人口,户籍人口和城市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呈现出独特的“倒挂”特征。到1999年,城市移民与户籍人口的比例已经高达4.28∶1。随着深圳城市移民迅速膨胀,许多社会问题开始显现,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交通环境资源和住房用地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紧缺状态。同时,深圳社会管理和人口调控能力不足以应对城市移民膨胀导致的各类社会问题,在这种“问题情境”的倒逼下,政府被迫采取了被动的防范型管理模式。

2000—2005年,深圳采取多元政策目标的管理模式。这一时期,出现了城市移民总量过剩,但结构性紧缺的矛盾。由于“三来一补”企业的几次大规模外迁,深圳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拉动向资金技术密集型拉动的重大转变。城市移民从快速增长向趋于饱和的阶段转变。2000—2005年,深圳城市移民的总数由 576.32万人增加到645.82万人,年增长率略低于总人口的年增长率,城市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保持在70%以上。城市移民管理的目标除了社会治安,还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和医疗等多元目标,从而保证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型城市移民管理模式在实践的要求下逐渐成形。

2006年至今,深圳采取具有广泛社会整合力的福利型管理模式。这段时期,深圳城市移民增速放缓,逐渐进入饱和期。城市移民对于总人口增长的贡献率逐渐趋于平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市移民一直都是政府公共服务覆盖的“盲区”。综合型管理模式“重管理轻服务”的政策取向易于导致管理方式错位和管理措施的混乱,常常造成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而此时,在城市移民管理框架中注入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内容,显然更适应实际情况。

深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必须重视为城市发展做出贡献的城市移民,加快促进城市移民融入新生活、新环境。在制度融合方面,将城市移民纳入未来城市养老、医疗、交通、住房和教育政策制定考虑范围内。在社会融合方面,建立属地化的社区管理体系,为城市移民提供必要的服务,通过社区平台加快移民融入新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