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移民类型及城市公共治理研究

中国移民类型及城市公共治理研究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中国移民种类的划分,不同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会得出不同的移民类型。目前中国境内的自愿性移民搬迁大多是在政府引导下,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的整体性行为。非自愿移民带有国家强制性、经历周期相对较短、带有集中性,中国的非自愿移民规模在整个移民规模中占据较大比例。生态移民已在中国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区全面展开,这有效保护了中国的生态环境。开发性移民常见于中国水库移民安置方针中。

中国移民类型及城市公共治理研究

移民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问题,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对于中国移民种类的划分,不同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会得出不同的移民类型。

从移民的主观意愿角度,可将移民划分成两种类型: 自愿移民和非自愿移民。自愿移民指移民主体在主观意愿上愿意、自发的移民活动。其进一步又可被细分为有组织的自愿移民、无组织的自愿移民和完全自愿移民。非自愿移民是指移民主体在主观意愿上非自愿,被动、被迫向其他地方迁移的移民活动,通常是各种外在因素发生变化所导致,如工程建设战争、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等。

图3-5 长江三角洲人口迁移流量、流向图

自愿移民,一般是迫于原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落后和基础设施不健全等原因,而形成的居民在主观上自愿地向条件更好的地区迁移的现象。地区之间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方面往往差距较大,基于弥补这种差异所带来的利益,人们会自觉地进行自愿性的移民搬迁。目前中国境内的自愿性移民搬迁大多是在政府引导下,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的整体性行为。近年来,自愿性移民搬迁越来越成为解决中国扶贫攻坚战略的一种重要方式。现代社会的自愿移民,更多涉及的是经济的提升和机会的获取,可以不受来自政府或集体方面的组织引导,移民过程受到更多相关的支持性政策和规则的保护,是自身有实力、有能力、有目标、有计划的主动性迁移(吴上,2016)。

非自愿移民是指原居民受到工程建设、自然灾害、环境恶化和政治冲突等外在不利因素的影响而被迫进行的一种移民搬迁活动,以图寻得更好的生存环境,主要包括工程性移民、灾害性移民和生态环境性移民等若干类型。工程性移民一般因工程建设而产生;灾害性移民源于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冲突或自然界不利的变化;生态环境性移民一般源于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活动,导致原居住地的生态环境恶化,继而丧失继续居住和生存的条件,导致居民被迫迁移和调整人口地理空间安排(施国庆,2005)。非自愿移民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阶段性特殊群体,往往难以避免,同时又要求政府对其进行妥善处理。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累计产生的非自愿移民已经超过5 000万人,且规模仍旧在持续不断地扩张中(吴上,2016)。非自愿移民带有国家强制性、经历周期相对较短、带有集中性,中国的非自愿移民规模在整个移民规模中占据较大比例。

非自愿移民往往是永久性迁移,随着与原所在地区的联系被切断,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络、熟悉的社区和社会结构分解裂化,社会组织人际关系平台也被破坏,尤其是分散安置移民方式,导致其自身原有的家乡归属感消失殆尽,紧密的亲缘关系也因空间上远距离分离变得弱化,造成移民一时难以弄清和适应所处的新的社会处境,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此外,非自愿移民具有利益相关人群的不可选择性,涉及的移民群体类型众多,如年龄、性别、社会阶层、文化观念和谋生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于政府来说,进行社会整合的难度要大于自愿移民。非自愿移民的迁移、安置与生计恢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教、资源、环境、心理和工程建设等多方面领域,需要政府通盘考虑,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大规模、有组织的非自愿移民加剧了迁入地区的水土资源稀缺程度,人地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地区和社会阶层差异加大,对非自愿移民迁移与妥善安置的工作难度加大。基于此,注重法制建设,完善社会组织体系,构建移民表达机制、利益协调与均衡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对于解决非自愿移民带来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按诱导因素可以将移民分为以下类别,包括政治移民、经济移民、文化(宗教)移民、工程移民、环境(灾害)移民和生态移民等。

政治移民通常是因为战争、政变等政治因素诱导而引发的移民活动,可以是行政或军事手段推行的强制性的移民,也可以是自发性的移民。

经济移民通常是因经济因素诱导而引发的移民活动,包括投资性移民、商业性移民、福利移民和企业移民等。可以是自主移民,也可能是有组织和有规模的移民。比如: 20世纪“南欧与拉美移民流向的逆转”;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由西向东、由农村向城市、由较不发达地区向较发达地区的人口迁移,都是经济移民的典型案例。

文化(宗教)移民通常是因文化、宗教传播等因素诱导而引发的移民活动。如中国唐宋时期的僧道移民、传播伊斯兰教造成的人口迁移,都是文化移民的典型案例。新旧宗教之间的冲突、不同宗教教派之间的矛盾冲突、同一宗教内部的竞争冲突等,都会导致宗教移民。(www.xing528.com)

工程移民是指由修建机场、铁路、公路、港口和水库等工程项目所引起的需原居住地居民迁移他处的移民活动。工程移民多由政府牵头主导,带有较强的政策性,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的整体性搬迁,其主体一般是农民。以修建水库为例: 丹江口水库移民约为38万人,黄河小浪底工程约为20万人,长江三峡工程约为120万人,这些都是工程移民的典型案例。

环境(灾害)移民通常是因干旱、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因素胁迫导致的移民活动,其可以进一步被细分为自然灾害移民、天文灾害移民和社会灾害移民。如中国的“5·12”汶川大地震引起的人口大规模迁移,属于环境移民。

生态移民包括政府主导性生态移民和民众自发性生态移民。前者是指为了保护或重建生态环境,政府部门有组织、有计划地将人口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迁移出去的活动。后者是指由于生态环境恶化,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的条件丧失,人口被迫自发地迁出原居住地的迁移活动。如中国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至2009年年底,已完成搬迁人口累计超过5万人,是中国实施的规模最大的、最集中的生态移民工程之一。生态移民已在中国各地尤其是西部地区全面展开,这有效保护了中国的生态环境。

按开发目的,移民可以被划分为开发性移民和扶贫移民。

开发性移民是指在移民安置过程中通过有机地结合安置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一种移民方式。开发性移民常见于中国水库移民安置方针中。目前,基于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力发电的政策性背景下,水库移民占据开发性移民的主体部分。移民安置主要使用就地后靠、就近搬迁的方式。现阶段开发性移民仍然不能完全离开大农业安置,但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镇化安置越来越成为移民安置的首选方式,其一方面有利于移民的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又符合城镇化发展趋势(宋林飞,2018)。

扶贫移民指在政府和其他机构的组织协调下,帮助贫困人口摆脱恶劣生存现状、获得较好发展条件与环境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性搬迁活动。根据致贫原因,又可将扶贫移民细分为自然环境致贫性扶贫移民和社会经济环境致贫性扶贫移民两种类型(张毅等,2013)。1983年,为了解决宁夏西海固地区问题,首次提出扶贫性移民概念。宁夏政府确立“以川济山,山川共济”的扶贫方针,用以解决宁夏西海固地区经济落后、人口超载、生态脆弱和环境恶化等现实问题,并正式提出了扶贫移民的重大战略。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到1998年,扶贫移民人口累计达到28.3万人,迁移人口脱贫率达到94%。扶贫移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形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下,扶贫移民人口累计达到1 171万人,对于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要累计完成981万人扶贫移民搬迁任务,迁出范围主要包括4类地区: (1)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地区;(2)禁止或限制开发的地区;(3)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薄弱,且建设和运行成本高的地区;(4)地方病严重、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搬迁人口最多,占搬迁总人口的比例超65%;其次是中部地区,搬迁人口占搬迁总人口的比例约为30%;东部地区搬迁人口最少,占搬迁总人口的比例约为2%。

扶贫移民是政府主导下的非自愿移民,对于这类移民,政府往往采取以下两种政策: (1)建设新型移民村,通过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和非农产业,解决就业,提高移民收入,同时也能够有效防止移民村的空心化;(2)将易地移民搬迁工程纳入城镇化轨道,在城镇安置搬迁移民或者在其周边建立移民新村。

除了上述几类,还有其他移民类型,如以移民的根本目的为标准,可划分为生存型移民和发展型移民;以规模为标准,可划分为小群体移民和大规模移民;以迁移距离为标准,可分为短程移民、长途移民和洲际移民等;以移民的时间为序,可划分为短期性移民和长期性移民;从法律角度来看,可把移民划分为合法移民和非法移民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