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鸿章议和的现实教育价值

李鸿章议和的现实教育价值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鸿章议和的讨论实际上涉及“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因此作为被侵略被压迫的民族、国家来讲,为维护民族独立和权益,抵抗是天经地义的,就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它能够动员民族精神,成为以后革新的力量。弄清爱国主义的内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讨论历史,不能为了所谓的科学性而标新立异,也不要为现实功利而另辟蹊径,因为一切都将成为历史。

李鸿章议和的现实教育价值

历史研究是不断进步的,新材料、新视角、新理论等都会引出新结论,会对以往的事件和人物作出新的评判,这便经常会有翻案。但翻案必须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不是刻意求新、片面立论,否则必然会任意剪裁史料,把不利于自己观点的材料一律弃之不用,有利的尽力搜罗、放大,甚至歪曲,甚至假造。这样做也许能轰动一时,但终究站不住脚。历史剧是另一回事,“历史剧”是“剧”,不是“历史”[31]。它属于文学,不能用历史学科的规则去评判它。但不管历史学的讨论还是历史剧、历史文学都要注意它的科学性、现实意义。

李鸿章议和的讨论实际上涉及“爱国主义”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列宁指出:“爱国主义是千百年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战争年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比较直观,爱国主义就是同敌人英勇斗争,“我以我血荐轩辕”突出了爱国主义的核心。中国历史上传统的爱国主义表现是非常鲜明突出的,其中最集中的表现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我们说中华民族有爱国主义的传统,这与一百多年来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奴役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争取民族独立、实现现代化紧密相联。因此作为被侵略被压迫的民族、国家来讲,为维护民族独立和权益,抵抗是天经地义的,就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它能够动员民族精神,成为以后革新的力量。

弄清爱国主义的内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五千多年来,无数的中华儿女就在这块土地上为中华民族的自由、独立、解放和繁荣昌盛共同奋斗。无论是历史还是在当代,一个真正的爱国者都必然会将祖国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爱国主义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把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要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著名人物,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提高全民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教育全体人民同一切出卖祖国利益、损害祖国尊严、危害国家安全、分裂祖国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要教育广大青年牢固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把个人利益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32]

一个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来源于他对祖国历史的深刻了解。只有清楚认识祖国的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祖国的现在,也才能为祖国的明天而献身,因此历史教育在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感情方面肩负神圣的使命。在历史教学中应该高扬爱国主义这一主旋律,吃透教材,挖掘内涵,充分展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每个时期,各个领域,都有许多人和事值得歌颂,特别是近、现代史上发生的帝国主义的侵略给我国带来的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深重灾难和中华儿女的抗争探索,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材料。爱国主义历史教育必须突出时代特征。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赋予更为深刻的理解。爱国主义和时代的发展相一致。“从历史发展看,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的爱国主义表现都是不同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和时代的发展及历史的步伐相一致。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爱国主义和祖国建设、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33]

历史教学联系现实不仅是可以的,而且是必要的。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继承和发展。爱国主义必须和捍卫民族尊严、维护民族统一相联系,必须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必须与历史现实结合起来。家贫知孝子,国难知忠臣,民族危难关头,更需要民族气节,国家关键时刻更要讲爱国主义。混淆爱国主义,淡化爱国主义,都将贻害民族贻害子孙,只能为那些出卖主权、分裂祖国的人开脱。世上只有一个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复兴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和责任。任何分裂祖国的卖国行径只有别有用心的人欢迎,全世界有正义感的人都会唾弃。讨论历史,不能为了所谓的科学性而标新立异,也不要为现实功利而另辟蹊径,因为一切都将成为历史。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后人负责,这就是我们应有的态度,也是我们历史教学应该把握的出发点。

【注释】

[1]林增平.中国近代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360.

[2]《李鸿章寄平壤盛军卫统领电》(光绪二十年七月十六日)、《李鸿章寄平壤丰卫左马各统领电》(光绪二十年七月二十九日)。中国史学会.中日战争:第5册[M].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6:270-272.

[3]黄濬著,李吉奎.花随人圣庵摭忆[M].北京:中华书局,2008:660.

[4]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第2卷[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192.

[5]戚其章.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2.

[6]曲传麟.《马关条约》的签定与李鸿章的误国外交[G]//关捷.海峡两岸《马关条约》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1997:159.

[7]陆奥宗光.蹇蹇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04.

[8]《日本外交文书选译(上)》第27卷第847号文件(1894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戚其章.中日战争:第9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4:468.

[9]陆奥宗光.蹇蹇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04-105.

[10]《吏部尚书麟书等据呈代奏为修撰张謇条陈方略折》(光绪二十年九月初七日)。戚其章.中日战争: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4:309.

[11]洪弃父.论误国与卖国[C]//戚其章.中日战争:第12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378.

[12]姜鸣.悲壮的沉没——甲午战争110周年祭[N].解放日报,2004-11-01.

[13]张炜.北洋海军的运用与中国战略文化传统[C]//戚俊杰,等.北洋海军研究:第三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175.

[14]《复陈筱舫侍御》(同治三年九月十一日)。吴汝纶.李文忠公(鸿章)全集:朋僚函稿卷五[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2494.(www.xing528.com)

[15]林增平.中国近代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358.

[16]《复奏海军统将折》(光绪二十年七月二十九日)。顾廷龙,戴逸.李鸿章全集·奏议15[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406.

[17]戚其章.甲午和战之争再探讨[C]//北洋海军研究:第三辑.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139.

[18]《吏部尚书麟书等据呈代奏编修冯煦呈请不可与日议和折》(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七日)。戚其章.中日战争: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4:420.

[19]朱照.上张香帅制府条陈平倭事宜书[C]//中国史学会.中日战争:第5册.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6:472、476.

[20]刘垣.张謇传记[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55.

[21]王闿运.致李傅相书[C]//中国史学会.中日战争:第5册[M].上海:新知识出版社,1956:459.

[22]梁启超.四十年来中国大事记[M].长沙:岳麓书社,2010:460-461.

[23]刘厚生.张謇传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63.

[24]林增平.中国近代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351.

[25]林增平.中国近代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353.

[26]《拿什么衡量历史人物——网友评〈李鸿章情事〉》,引自http://edu.sina.com.cn/wander/2000-12-16/17172.shtml。

[27]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第1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301.

[28]房德邻:《就〈历史不容轻易“翻案”〉答网友》,引自http://www.aisixiang.com/data/1720.html。

[29]房德邻:《就〈历史不容轻易“翻案”〉答网友》,引自http://www.aisixiang.com/data/1720.html。

[3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27.

[31]房德邻:《就〈历史不容轻易“翻案”〉答网友》,引自http://www.aisixiang.com/data/1720.html。

[32]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1994.

[33]郭松江.论爱国主义与新的时代特征的融合[J].湖北社会科学,2004(2):67-6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