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教学过程与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教学过程与方法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应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产生矛盾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基于历史学科的育人特点来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一是目标上设计指向时代价值的核心目标;二是资源上依据历史的时代价值整合教学资源;三是方法上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

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教学过程与方法

发展性课堂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实践性。在教学过程和方法上应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产生矛盾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

在这堂课中,笔者采用了课前自主探究、课堂小组合作、个体感悟、分享交流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如在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的失败原因及感悟历史时,笔者提供以下材料,激起学生极大反响。

材料一 据西方学者估计1820年世界GDP总量中,中国占32.9%,占世界总量约1/3。比整个欧洲都多,英国才占5%。中国学者最保守的估计,中国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1840年为20%。

——刘逖《1600—184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估算》,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两次谒见乾隆皇帝,带来了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送上了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地球仪毛瑟枪榴弹炮、装备110门大炮的军舰模型、钟表、洋布等,他们骄傲地展示着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科技成果,但乾隆却认为:这些都不过是奇技淫巧罢了!据说1860年火烧圆明园时,英国人发现,几十年前赠送的大炮和炮弹连包装都没有拆开,摆在那里,从未被使用。

——据《从马戛尔尼到“辛丑条约”》《马戛尔尼的结论》等整理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魏源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朝川济世《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求海外知识的必读书。……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败于弹丸小国日本。

——《大国崛起·日本》

思考一:GDP和军力是决定性的吗?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通过这些材料,引导学生认识:GDP高不一定表示强大,还要看GDP的质:中国当时是传统小农经济,西方是现代工业经济。投射到现在中国的发展,有些地方政府依然唯GDP论,由历史自然引起学生对现实的思考。

而中国的败,既败在综合国力的差距,更败在思想观念的陈腐落后!

思考二:你对鸦片战争有哪些感悟?

由于问题的设置具有冲击性、冲突感,学生很快进入历史情境中,纷纷谈起自己的感悟:面对全球化和现代化潮流,应以开放的心态,顺应历史潮流。社会变革要注重思想观念变革,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还不知反思和变革。

历史就是这样以多棱镜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体现出厚重、深刻、多元、丰富等迷人的色彩,教师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学生乐于参与、体会、感悟。在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呈现开放性、创造性、生成性、多元性的特点,这些正是发展性课堂的教学亮点,它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这样,“知识形态的历史课程”变为“生命形态的历史课程”、“有血肉的历史教育”、“充满人性的历史教育”、“有生活气息且富于思考的历史教育”[11],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目标落到实处。(www.xing528.com)

在发展性课堂构建中,教师通过课前的阅读、备课,课堂的组织、指导、参与以及课后的反思等,同样获得发展。叶澜教授曾说:“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中的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

综上,追寻历史的时代价值是构建发展性课堂的重要渠道。基于历史学科的育人特点来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策略,一是目标上设计指向时代价值的核心目标;二是资源上依据历史的时代价值整合教学资源;三是方法上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科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把学生的发展和老师的发展贯穿在一起,真正实现“发展”!

【注释】

[1]索桂芳.发展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9):25-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赵亚夫.从历史课程标准追寻历史教育的本真[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1):4-8.

[4]黄牧航.高中历史科学业评价体系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1.

[5]於以传.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把握内容主旨的基本途径与方法[J].历史教学问题,2012(4):120-124.

[6]夏辉辉.追求历史教学价值 探寻课堂教学本质——关于“一节好的历史课”的思考[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3(11):10-15.

[7]蒋廷黻.中国近代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8]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9]夏辉辉.追求历史教学价值 探寻课堂教学本质——关于“一节好的历史课”的思考[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3(11):10-15.

[10]赵亚夫.学校历史课程的公民教育追求[J].全球教育展望,2009(4):71-75.

[11]赵亚夫.从历史课程标准追寻历史教育的本真[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1):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