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较充分地发挥“一体两翼”的作用,实现构建高中历史研发型教师团队这一目标?具体的研修路径是必须解决的课题。我们的探索表明,沿着以下五条路径,彼此呼应着推进,可能是效果较好的选择。
1.发挥导师榜样力量
导师的榜样力量泛指与导师教育教学生涯相关的各方面经验,如对历史教师职业的理解、历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经验、教科研经验以及处理生活与工作、家庭与事业等重要关系的原则和方式等。近年来,我市已涌现出一批德才兼备、在市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高中历史名教师,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经验和人生智慧,自然对团队成员的成长有借鉴作用,这正是确定导师是研发型教师团队之“体”的基本依据。
如何发挥导师在研修团队中的榜样作用?可以采取的方式有:让他们担任研修小组导师,承担专题讲座或学术点评,结合对自身课堂教学、科研成果等进行反思、提炼与总结,写“个人成长自述”,组织研修小组成员,结合职业规划、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教学管理、专业阅读、业余生活等话题对导师进行专题访谈、现场听课、研读导师教学论文等。这些方式既有现身说法,又有理论提升,融生活、情感与思想于一体,是一个双向互动和多赢的过程。就学员而言,由于导师极具人格魅力和较高专业水平,又尽心尽职,这些过程是学习与体验的过程,可以较为深入地感受导师的为人、学识与思想,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对导师而言,可以较系统地回溯自己的教师生涯,并对一些问题作出进一步思考,这有助于他们继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2.发挥同伴激励力量
多年积累的经验表明,对研修团队成员而言,同伴的力量更为直接、更具亲和力与激励性。因为同伴是身边的“兄弟姐妹”,亲切可见,可以比较,更可以追赶,还可以同甘共苦地一起行走。想较好地发挥同伴力量,可以从“确保小组研修活动正常开展”、“让优秀年轻教师现身说法”、“给年轻教师展示舞台”等方面努力。
要确保小组研修活动正常开展,就要形成一定的小组研修规范。如在导师的指导下,每次研修都要有主题、有主持人、有活动记录,每位学员都是参与主体;将优秀的研究课和微型讲座等推荐到更高级别、更大范围的研训活动时展示。这样的制度设计,既促使小组关注研修质量,更为年轻教师的脱颖而出提供平台与机会。此外,如能创造条件,让优秀年轻教师有机会在一定的范围内现身说法,谈成长中的喜悦与烦恼、成就与困难,这对主讲人和其他老师都是较为有效的激励。
3.倡导有温度、有深度的专业阅读
积嘉兴团队核心群之教师生涯经验,我们对专业阅读情有独钟,甚至认为“阅读决定教育人生”,所以长期在嘉兴市高中历史教师中倡导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专业阅读。要想构建高中历史研发型教师团队,“有温度有深度的专业阅读”是题中应有之义。
所谓“有温度”,是因为我们深知“灵魂也需要食物”,因此会给团队成员发放并倡导阅读能“温暖心灵”的著作,如《教育照亮未来:民国八大教育家经典文选》(杨斌编)、《不跪着教书》(吴非著)等,希望团队成员通过这类著作的阅读,感受温暖,汲取智慧,获得力量,从而振奋精神,携手前行。所谓“有深度”是指倡导并发放能开拓学术视野、领略百川风光的著作,如布罗代尔的《论历史》、霍布斯鲍姆的《极端的年代》和仲伟民的《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等专业著作。为了确保阅读的质量,我们要求阅读要与课堂教学研究相结合,指定书目与自选书目相结合,要写读书笔记。为了推动阅读的交流和形成社会效益,研修小组会展开读书交流活动,集中研修也会安排读书报告。这样的交流自然会出现多样甚至截然相反的历史解读,因此既有助于加深对相关著作的理解,更能涵养海纳百川的气度,为团队成员们富有思辨、充满包容精神的职业精神形成奠定良好基础。多年的实践表明,在“有深度”的阅读中,研究生教师往往能显示其“专业”的力量。对研发型教师团队的形成至关重要。
4.倡导二度开发教科书的探索(www.xing528.com)
“二度开发”是指对教科书的再次开发。具体而言,是指基于现行教材,结合课程标准及教师的自身特点、生源情况及教学评价要求等因素,通过删选、替换、变序、补充等手段,对现行教科书进行整合与优化,或完善知识结构,或增强学生体验,或提升对某一主题的认识,从而促成对教科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教学目标的更有效达成。
之所以需要对教科书进行二度开发,既是因为教材本身呈现为静态结构,课堂教学则是一个动态且千姿百态的过程,更是因为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这一理念正在深入人心,“用教材教”逐步成为常识,当然也是因为这个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不唯书、敢于并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我们还认为,提升教师的课程研发能力,不能只是坐而论道,应当深入课堂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合一。二度开发教科书恰好是推动团队成员提升课程研发能力的一个有效实训手段。
基于上述考虑,近几年间我们一直在引导高中历史教师探索有助于二度开发教科书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以本市不少历史老师都在运用的“以史导论”教学模式为例,它要求教师首先依据课标与学情确定课时主题,再依据课时主题选择史料、整合教材相关内容,形成基本的教学框架,最后是对主要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这个过程包括了教材相关知识的有机整合、课外资料的合理引入、个性化的备课和科学的教学设计等环节,体现着对现有教科书资源的再次开发,从而赋予教材以生命,赋予教学以效率。
随着对“用教材教”内涵的逐步理解,史料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广泛推广,“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交流等研训活动的开展,高考改革向能力和素养立意方向的推进,我市高中历史教师二度开发教科书的基本思路得以进一步打开,方法更为丰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他们已普遍较为自觉地关注对现有教材的整合甚至是突破,通过对教材资源的再开发,在教材知识和学生学习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
5.组织课程研发实训(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研发型教师团队的重要使命就是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本学科开发各类课程资源,实际上前述各项工作都是在为完成这一任务奠基。不过,让团队成员参与甚至是独立主持校本化的课程开发工作,本身就是一条极为有效的提升课程研发能力的实训路径。因此,自2010年起,我们先后组织了《研究课程·导航高考——历史》(内部出版)和《高中新课程同步优化训练·历史必修2》(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两册教辅用书的编写工作,以期通过项目驱动,引导团队成员在“做中学”,尝试开发课程资源,逐渐培养其课程研发能力。
2012年秋起,浙江省大力深化高中新课程实验,要求各高中缩减国家必修课程,增加校本选修课程,并与特色学校申报直接挂钩。欣逢如此机遇,我们迅速组织团队成员开发《人在历史中的地位》和《浙江历史名人》两门地方选修课程,前者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在2012年正式出版,后者由省教育厅推荐、浙江教育资源网发布,成为浙江省首批精品网络课程。与此同时,我们又受中版集团教材有限公司之约请,组织二十多位团队成员,为人民版选修教材研制两个配套光盘,作为教辅资料正式出版发行。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各类校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效地提升了研修团队成员独立研发与开设各类选修课程的能力,其中的佼佼者更是成为学校校本课程研发与实施的组织者或指导者。
总之,多年来的探索表明,只要怀抱理想,又脚踏实地,有“不贪近功,不求速效”的气度,重视“职业情操”和“专业能力”并重研修风气的养成,我们是可以打造一个富于使命感、能携手登高的研发型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团队的,我们也可以期望凝聚起一支敢于逐梦的力量,经过坚定与持续的努力,“改变嘉兴的历史课堂、影响浙江的历史课堂、贡献中国的历史课堂”。
最后,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或许可以将以“一体两翼”为特色的“研发型教师团队构建之道”,通过下表来简明地加以显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