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网络效应使得区域间逐渐形成紧密的空间联系结构,对缩小数字鸿沟所造成的社会发展不平衡有着独特优势。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所有用户都可能从网络规模的扩大中获得更大的价值,即某种产品对一名用户的价值取决于使用该产品的其他用户的数量,就是我们所称的网络效应。网络效应可分为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两种。直接网络效应是指同一市场内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即使用同一产品的消费者可以直接增加其他消费者的效用。间接网络效应主要产生于基础产品和辅助产品之间技术上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导致了产品需求上的相互依赖性,即用户使用一种产品的价值取决于与该产品互补的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一种产品的互补性产品越多,那么该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就越大。网络效应的存在,尤其是未被市场机制化了的直接网络效应的存在,对其他消费者带来正外部性。而当这种正外部性的行为未得到补偿或鼓励,造成网络产品的最优消费者数量低于实际消费者数量,这就导致了市场失灵。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普及能够帮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给更多的人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带来福利的增加,是解决弱势群体需求的包容性创新。
“互联网+”的网络效应与互联网的特点密切相关。随着网络核心业务的扩展,边际成本不断降低,边际收益不断提高,连接效率不断提高,包括用户和用户之间、用户和平台之间以及平台和平台之间;网络效应并不只在社交网络里发生,网络效应也不只发生在海量用户的领域里,规模大且密集的网络效应可以吃掉小而疏散的网络效应。作为网络效应渠道的互联网是否对企业的创新绩效和生产率产生影响?我们利用企业使用“互联网+”的业务情况,以检验互联网支持的网络效应如何。
我们利用Logistic和Probit回归来分析对企业的网络效应,使用分位数回归来测试不同水平的企业采用互联网是否会带来不同的效益,使用分位数回归来确保结果不像普通最小二乘回归那样受到非正态误差和异常值的干扰。我们仍然采用秦巴山区6省18地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2 200家公司在2017—2018年期间的横截面信息。表7−3概述了秦巴山区调研样本的行业、公司规模、类别、年份和收入水平的数据。
表7−3 描述性统计(总样本容量:2 200)
续表
2014年以来,我国逐步普及了智能手机的网络运营,但秦巴山区的企业对“互联网+”的使用率有所不同。“互联网+”内部业务主要调查企业是否主要使用了“互联网+”请假申请、用人申请、报销审批、支付工资、业务培训等日常管理内容。“互联网+”外部业务主要调查企业是否主要采用了“互联网+”采购、招投标、合同、回款、广告、市场销售、产品服务等来体现“互联网+”网络效应。结果发现,大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情况相似,分别有47%和57%使用了“互联网+”内外部业务处理模式,中型企业的表现参差不齐,有的非常高,有的非常低。
表7−4显示了秦巴山区在2018年使用“互联网+”的样本企业分布,也就是说,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使用了“互联网+”内部业务或者“互联网+”外部业务,但“互联网+”外部业务多于“互联网+”内部业务(甘肃省陇南市除外)。(www.xing528.com)
重庆市有70%的企业使用了“互联网+”开展外部业务联系,湖北省有63%的企业使用了“互联网+”开展外部业务联系,四川省有60%的企业使用了“互联网+”外部业务联系。也就是说,大部分企业使用了“互联网+”。
表7−4 秦巴山区推广“互联网+”的企业分布
不同的行业对互联网的使用不尽相同。例如,在服装制造业、机械制造业、电子行业、化工及制药业中,使用“互联网+”外部业务的企业占比均超过80%,而木材及家具制造业、建筑业使用“互联网+”外部业务的程度较低。我们发现,企业使用“互联网+”外部业务远远高于“互联网+”内部业务,木材及家具制造业只有13%的企业使用了“互联网+”内部业务(见表7−5)。
表7−5 秦巴山区推广“互联网+”的行业分布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