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脱贫文献研究归纳:国家基金资助贡献显著

脱贫文献研究归纳:国家基金资助贡献显著

时间:2023-08-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仅仅从脱贫的文献研究来看,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从CNKI数据库中检索篇名为“贫困”的文献,共找到44 837条结果。二者之间有65%的重复率。我们按照“贫困”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在上述文献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论文1 628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831篇,其他多为各省的基金项目。

脱贫文献研究归纳:国家基金资助贡献显著

包容性创新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是否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仅仅从脱贫的文献研究来看,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从CNKI数据库中检索篇名为“贫困”的文献,共找到44 837条结果。从CNKI数据库中检索篇名为“扶贫”的文献,共找到49 573条结果。二者之间有65%的重复率。我们按照“贫困”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

从主题的角度看,主要涉及贫困生(4 296篇)、贫困大学生(2 633篇)、高校贫困生(2 433篇)、、贫困生认定(505篇)、贫困生问题(549篇)、脱贫地区(2 474篇)、经济区(2 192篇)、劳动者(1 436篇)、BOP(1 388篇)、财政管理(1 302篇)、反贫困(1 296篇)、贫困山区(1 250篇)、脱贫村(551篇)、贫困区(1 231篇)、农村贫困(483篇)、农村BOP群体(463篇)、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1 171篇)、BOP群体(1 120篇)、扶贫开发(969篇)、扶贫攻坚(887篇)、贫困县(824篇)、财政金融(557篇)、心理健康(556篇)、权利主体(543篇)、思想政治教育(533篇)、心理问题(516篇)、城市贫困(497篇)、资助工作(444篇)、企业管理(423篇)等。

从发表的年度看,2000年以来基本上逐年增加:2018年3 122篇、2017年3 090篇、2016年2 761篇、2015年2 461篇、2014年2 231篇、2013年2 189篇、2012年2 332篇、2011年2 165篇、2010年2 184篇、2009年2 220篇、2008年2 274篇、2007年2 277篇、2006年1 863篇、2005年1 587篇、2004年1 200篇、2003 年1 044篇、2002年982篇、2001年853篇、2000年896篇。

从研究层次看,社科类基础研究有20 151篇,政策研究类6 717篇,工程技术类1 538篇。

从作者篇数看,周毅(43篇)、汪三贵(40篇)、庄天慧(34篇)、左停(22篇)、李宁秀(20篇)、胡善联(20篇)、顾杏元(20篇)发表相关论文数量较多。

从作者所在单位看,中国人民大学(373篇)、华中师范大学(362篇)、武汉大学(295篇)、北京大学(294篇)、华中科技大学(281篇)、西北师范大学(273篇)、贵州大学(252篇)、西南大学(251篇)、四川大学(248篇)、兰州大学(230篇)、中国农业大学(219篇)较多。

在上述文献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论文1 628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831篇,其他多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金项目。

上述文献关于贫困、脱贫、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等的研究,无论从内涵、特征、性质、背景、方式、方法、城乡、评价、政策、健康、科技、产业、旅游等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研究,还是结合扶持生产和就业、易地搬迁安置、生态保护脱贫、教育脱贫、低保政策兜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民生工程、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生态环境保护等,不同层面均有文献涉猎。在实践调研中,我们发现以上措施都是来自外部的推动,缺乏内驱力的配合,可能会导致造血功能弱、可持续性差、低质低效、道德风险等问题。本书针对秦巴山区的BOP群体,以包容性创新的视角为出发点,认为脱贫既要开发适合BOP群体的需求又要重视提升脱贫人群的可行性能力,既扩大BOP群体的经济机会与条件,又强调适合BOP群体经济能力的商品与服务,必须全面参与、多管齐下、共同治理,向贫困者提供公开参与、公平享受经济、科技发展成果的机会,增强BOP群体的内在创新动力。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神为引领,实施包容性创新政策,将贫困人群纳入创新系统,无论是区域外引进还是区域内自发的创新意识、理念、方法、手段,都要根植于当地社会经济系统,挖掘金字塔底层民众的自身需求、动力、创造力,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效益。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减少社会排斥,持续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积极培育内驱力,从科技知识推广转向创新知识的普及,从从收入角度思考和解决贫困问题转向满足BOP群体的合理需求角度着力,结合双创活动以创新的方式改善BOP群体自身状况,这是本书研究的切入点和着重点。

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包容性创新的概念界定存在共通之处,但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结合脱贫研究包容性创新的文献,可以从以下问题予以梳理。(www.xing528.com)

第一个问题是 why,即包容性创新为什么可以驱动脱贫,包容性创新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要实现何种目的。目前,各研究者对于包容性创新的目的基本取得共识,即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各界人士也充分重视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发展目标的实现,国际上多次召开研讨会来进行专门的探讨和交流,为这一目标的实现建言献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打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首先就必须减少和消除贫困。本书遵循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将包容性创新的意义着眼于脱贫的具体实践之中。

第二个问题是whom,即包容性创新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对象都有谁,这些对象之间是什么关系。当前,包容性创新的有关文献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即满足低收入群体的需求,不仅包括低收入群体、贫困人群、草根群体等金字塔底层群体,还包括任何相对弱势的群体。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2015)认为,包容性创新不仅是面向低收入群体,也应该面向脆弱性区域、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本书侧重从狭义的角度,将包容性创新应用于脱贫的实践之中,研究包容性创新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及其关系定位

第三个问题是 who,即包容性创新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是谁,由谁来实施具体的包容性创新活动。上述文献更多地立足微观视角,认为包容性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包括各类跨国公司、中小企业、科技型小微企业等,持包容性创新系统论观点的研究者则认为,包容性创新的主体不仅包括企业,还应包括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地区、非政府组织以及BOP群体等,从而形成一个多元互动的创新体系。低收入群体参与、推动、实施具体的创新活动,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创造价值,这也被称为“草根创新”。本书侧重于在包容性创新的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之外,将具有创新意愿、创新能力,希望参与创新过程、分享创新成果的贫困者个人作为包容性创新的主体,在包容性创新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贫困者个人的创新主体作用也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

第四个问题是 what,即包容性创新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容有哪些,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展包容性创新活动。部分研究者从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分析如何满足低收入群体的需求问题。例如,赵晶、关鑫、仝允桓(2007)在对企业的BOP 战略与面向BOP 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竞争战略、企业能力与面向BOP 市场的商业模式创新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邢小强等人(2010)认为包容性创新活动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措施创新和组织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陈元志(2015)以肯尼亚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为例,探讨如何借助新兴技术来实现包容性的商业模式创新。曾繁华等人(2016)认为包容性创新包括产品、技术与服务的创新。概括而言,本研究认为面向脱贫地区的包容性创新的内容应该包括产品与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创新、措施创新等各个方面。

第五个问题是 how,即包容性创新怎样驱动脱贫。上述文献倾向于将包容性创新定位于通过创新使低收入群体分享创新成果,实现经济增长与科技发展的普惠性。本研究认为包容性创新驱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是使低收入群体直接共享创新成果,将其吸纳进整个创新活动过程之中参与共建的过程和结果,不仅要体现参与能力的提升和参与机会的供给,同时在最终分配中还需要体现出与其付出的劳动对等的收益,简言之,包容性创新强调创新过程的人人参与以及创新成果的人人共享。

目前,包容性创新研究中强调的BOP战略更多地将BOP群体视作消费者,并开始重视把BOP群体作为生产者,但将其作为创业者、创新者乃至创造者的研究还较薄弱。邵希等人(2014)认为,包容性创新在贫困者作为创业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活动过程中得以体现。赵武等人(2015)认为,包容性创新就是要将社会底层人群纳入创新系统。然而,现阶段的研究更多地从企业成长与发展的角度将BOP群体作为企业未来可开拓与挖掘的潜在市场,将BOP群体作为企业开展包容性创新的服务对象和顾客,将其视为创新成果的消费者。随着包容性创新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要实现包容性发展不仅仅是满足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需求,还需要解决其权利贫困和机会贫困问题,需要实现低收入群体的生产性就业。仝允桓等人(2010)认为,BOP市场是企业理想的破坏性创新试验场和发展平台,企业不应该仅仅将BOP群体看作消费者,还应该将其视为“生产者”,让BOP群体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创造之中,从而使其在创新过程中受益。仝允桓等人(2010)对企业的BOP战略研究认为,BOP战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市场开发型创新、资源开发型创新与市场—资源开发型创新。企业实施市场开发型创新是将BOP群体视作消费者,实施资源开发型创新是企业将BOP群体视作生产者,而实施市场—资源开发型创新则是将BOP群体既视作生产者又视作消费者。

虽然也有研究者强调草根创新也是包容性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湛永等人(2018)认为,作为包容性创新重要组成部分的草根创新,更加强调草根群体对创新活动的主动参与以及自我价值实现,但将BOP群体作为包容性创新主体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关于草根群体创新积极性的保护与维持、草根创新成果的落地实施与有效转化以及草根创新群体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继续深入。本研究认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面前,应该平等地将BOP群体看作包容性创新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在面向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包容性创新过程中如何真实且充分地发挥贫困者个人的创新主体作用也将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