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包容性创新是利用科学、技术和创新诀窍以解决低收入群体的需求,即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使创新成果扩散到所有人群,使所有人都从创新活动中受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这一界定成为国内外研究者理解包容性创新内涵的基点。
在此基础上,达尔曼(Dahlman,2012)认为,包容性创新是针对低收入人群真实或潜在的需求而进行广泛的创新,这类创新既可以是高科技含量的创新,也可以是低技术含量的创新,但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可以使低收入人群受益。
乔治等人(George et al.,2012)分析了包容性创新的本质,认为包容性创新是企业为了降低社会排斥、提升社会经济福利而对新创意的发展,是为了实现包容性增长而进行的创新,其本质是为了改善金字塔底层群体的福利而创造和提供更多的机会。他将包容性创新定义为新思想的发展与应用,其能够为社会上BOP群体创造改善社会与经济财富的机会。
尼雅曼格若(Nyamangara,2011)分析了印度学者安尼尔 • 古达建立的“蜂窝网络”,政府为了支持网络工作和资助草根创新成立了印度国家创新基金(NIF),希望在政府投资支持下,能够挖掘“草根”创新者的发现、发明并充分保护其知识产权,并能够为他们服务。
阿弗霍尔德(Affholder,2011)认为,包容性创新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共赢”,企业通过创新举措满足处于社会底层的低收入消费者的需求而实现利润增长。企业发现新市场而获得赢利,消费者提高收入而改善生活质量。包容性创新让弱势群体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增加大众的创新机会,必须借助企业的参与,企业敏锐的触角可以感知底层无法创造价值的市场领域,能够独具慧眼,围绕底层市场需求开展创新,从汽车、制药到饮用水、教育、消费产品等,可以设计出低成本电脑、低成本医疗设备、低成本冰箱等低成本产品,企业可以选择开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
福斯特等人(Foster et al.,2013)将包容性创新定义为低收入人群开发新产品和服务的手段。他认为,要从创新的过程与结果两个方面考察包容性创新活动,使企业认识到即使在不成熟的条件下也有进行包容性创新的可能,即使创新实践活动的结果不理想甚至是以失败而告终,创新实践活动的目标无法实现,但包容性创新实践活动本身也是十分有价值的,针对创新实践过程的研究也是必要的,也属于包容性创新研究的范畴。换言之,包容性创新的过程以及结果是同等重要的。
查特威等人(Chataway et al.,2014)认为包容性创新概念的背景是世界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背离,现有的创新方式(资本密集型、大规模、颠覆环境为富裕阶层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对这种背离现象尤其是贫困现象的增加有直接的作用。
弗雷瑟里等人(Fressoli et al.,2014)认为草根创新是一种重要的包容性创新方式,不仅仅是为服务不足的农村消费者提供负担得起的产品或服务,还包括强化民间社会组织、对地方赋权等一系列政策选择。
海克斯等人(Heeks et al.,2014)提出了“包容性创新的阶梯”,认为包容性创新从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意图包容性,即创新意图针对排斥人群;消费包容性,即创新能让被排斥的人群使用;影响包容性,即创新对被排斥人群产生积极影响;过程包容性,即被排斥人群参与到创新过程之中;结构包容性,即产生创新的组织是包容性的;超结构包容性,即产生创新的知识和话语体系是包容性的。(www.xing528.com)
史密斯等人(Smith et al.,2014)认为,与往往以西方科学技术形式的知识为基础的传统创新不同,草根创新更强调对地方特色和民俗知识的尊重,强调地方地区、非政府组织、社会运动和合作社的作用。
潘瑟瑞(Pansera,2015)认为,包容性创新的实际情况非常复杂,是市场导向的创新与草根创新这两个极端之间的连续统一体。
邢小强等人(2015)认为包容性创新概念的出现与全球化进程中经济、社会与技术问题的深入融合相一致,源于经济学、管理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具有多个维度的理论内涵。关于国内包容性创新的研究可以从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两个层面进行区分。
陈灿煌(2017)从创新主体、创新过程、创新内容、创新结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包容性创新的主要特征,认为包容性创新强调全民参与创新,强调为低收入群体创造更多的经济机会,鼓励开发适合低收入群体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重视其知识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重视满足低收入群体的合理需求、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包容。
仝允桓等人(2018)认为包容性创新有五个主要特征:可获得性、可持续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服务于弱势群体、广泛的影响力。
各研究者又结合各自的研究视角对包容性创新的概念进行拓展,概括起来主要有目的论、过程论、系统论、内容论等代表性观点(见表1−1)。
表1−1 包容性创新内涵界定的部分代表性观点
综上,包容性创新是一种面向贫困人群并以其需求为导向的负责任创新,是指帮助贫困弱势人群获得质优价廉的产品与服务,借此改善生计,具有长期可持续性和影响广泛的任何创新。包容性创新不是科研人员在实验室的闭门造车,而是与需求相关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新技术的创新过程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