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又过年,共庆欢乐年年……”当这首喜气洋洋的贺年歌曲响在大街小巷的时候,则意味着岭南味十足的新年就要来临了。中山,自古以来就远离政治中心,民风民俗斑斓多姿,就连餐桌上最普通的青菜在南粤大地都会包含着特别的含义,例如生菜。
别看生菜长得普通,绿绿的,矮矮的,外面一层,里面一层,层层包裹,叶子往往薄如蝉翼,一撕即破,没有增城菜心的高大威猛,没有豆角的缠缠绵绵、藤蔓交错,没有油菜花微风中摇曳出一片灿烂的、黄金的富贵,但财商高超的广东人就是爱生菜,因为“生菜、生菜”稍微读歪一点就是“生财、生财”,真是意头十足。
所以在南粤地区,一到新年,大家都会拿生菜来拜神或者供奉祖先。绿绿的生菜和其他一样包含着好兆头的蔬菜一起,用红纸包扎,醒目耀眼兼年味“爆灯”。除此之外,大家也喜欢吃生菜,尤其寒风凛冽之时,最适合打个“暖粒粒”的边炉。吃完大鱼大肉,来个玻璃生菜最合适。原本像朵绿云的玻璃生菜已经被妈妈一片片剥开,真是嫩啊,一不小心压到,生菜就如玻璃一样“哗啦”碎开了,上面的脉络清晰可见,几滴晶莹剔透的清水正似滴欲滴,要坠不坠,闪闪烁烁,似装饰的项链,真是一幅生动的年俗风情画啊。古香古色的大圆桌上,各式碗碟井然有序,令人垂涎三尺的白切鸡、清蒸大鱼、白云猪手、葱绿生菜等,一一散发着醉人的香味和浓浓的年味。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的亲人济济一堂,享用除夕里的这一顿暖身暖心的年夜饭。
还有人特别爱吃生菜包,对于许多孩子来说,这是一场可以集玩耍和美食于一体的岭南美食会。在广州、南海、顺德一带,吃生菜包的习俗起源于明末清初,式微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春节会吃生菜,起初是为了“迎生气”。《广州府志》记载:“迎春日……啖生菜、春饼,以迎生气。”许多人会后还购买“盈盈满筐”的嫩绿生菜回家,“以取其生机”(见1884年创刊的《点石斋画报》)。后来,生菜会与观音信仰联系在一起,并“在珠江三角洲务实重商的社会气氛中发展,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中山大学教授叶春生先生语)。开生菜会的目的变成求财和求子。而对于孩子来说,抛开以上一切,生菜包操作简单,美味可口,实在让人沉迷。首先将生菜掰开,一片生菜如同一个饱满的大船舱,可以包罗万象。你可以抹一层酱料,加少许白饭铺平,再放上炒香的各式缤纷馅料,红的红,绿的绿,有胖乎乎的肉也有香喷喷的花生,随手一裹就完成,入口味道丰富又清新,实在是每个孩子都爱做的游戏。
而南海狮山镇官窑的生菜会则最为隆重,这个古老的地区有着1100多年历史,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因南汉王在官窑设办陶窑而得名。这里有许多独特的民俗文化,如同活化石一样镌刻着多姿多彩的岭南风情,最为突出的是有近六百年历史的官窑生菜会。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六为观音开库之日,无数的善男信女就从四面八方赶往观音庙“借库”或“还库”,有吃生菜包的习惯,以求子孙、求发财,逐渐便形成了生菜会的习俗。善男信女进香后,到庙后空地买生菜、吃生菜包,取其“包生”之意。当时吃生菜包必须席地而坐,炒几样风味小菜,用生菜包着吃,每样小菜都有吉利寓意。据说,在生菜会之日吃生菜包,则一年顺景,人财两旺。
后来当地政府对传统生菜会作了改革,把会期改为元宵节,内容上摒弃了迷信陋习,以醒狮比赛为主要竞技项目,以生菜会共叙乡情,联谊四方,开展贸易洽谈和物资交流活动。据统计,改革后的首届生菜会,参加者人数就有让人目瞪口呆的十万人之众。(www.xing528.com)
由此可见深植于岭南沃土的生菜的吸引力。生于斯,长于斯,中古老的民风民俗已如血肉一样镶嵌进岭南子孙的身心里。人的出生地或者成长地,是人生命起源的地方,民俗的生命力、张力,都发生在这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五湖四海的子孙后代与之发生着或深或浅的联系,最终保留着生命的原点和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
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
隶属于旋花科Convolvulaceae 番薯属Ipomoea
空心菜,又称蕹菜、通菜、蓊菜、藤藤菜。一年生草本,蔓生或漂浮于水。茎圆柱形,具中空的分节,节上生根。叶片卵形、长卵形、长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顶端锐尖,基部心形。聚伞花序具1—5朵花,花冠白色、淡红色或紫红色,漏斗状。蒴果卵球形至球形,无毛。种子密被短柔毛或有时无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