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秩序与现代自我冲突的思想故事。这里的宁夏“故事”,不是《故事大王》《故事会》里通俗意义的“故事”,更不是观河而望河兴叹的肤浅咏唱,是能普遍反映宁夏经济社会、文化观念变迁的“历史”,它们以小说形式表现观念的艰难变化过程。张贤亮等老一代小说家,注重从民族国家命运的层面,讲述社会变革、经济政策调整对社会各阶层身份变迁的推动,突出了思想解放对个体命运的积极意义;进入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培育起来的“60后”小说故事,重点强调的是传统农耕文化秩序与现代城市流行文化冲突中人们道德观念的普遍下滑;新世纪以来深受个人主义思潮影响的“70后”“80后”小说故事,倾向于个人价值的实现;全媒体时代的今天普遍涌现的网络化快节奏故事,为了强化差异性,地域文化成了被消费的主要对象,故事普遍被烙上了狭隘地方经验,人的现代化诉求被淡化。
地域知识与个人经验融合的审美故事。这一层面故事的讲述者,主要是宁夏中青年诗人,由黄土高原的西海固诗歌群和隶属于河套地区的宁夏平原诗歌群构成。他们继承传统感时忧伤精神,注重观照现实人生疑难问题,强调对黄河历史文化精髓的浪漫抒情,突出对都市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处理。
西海固诗歌就其审美习惯和价值选择而言,是典型传统农耕文化经过改革开放的社会潮汐推动演变而来的古典色彩的浪漫抒情诗,诗美追求儒家道德伦理为轴心的传统人伦孝悌、信善信真信美,价值取向乡村文化秩序。宁夏平原诗歌是围绕贺兰山和河套平原这一区域进行创作的诗歌,趣味较为城市化。相对于西海固诗歌所特有的城乡对峙焦虑在慢慢减少,显得恬静了许多,这是与宁夏平原更早更快城镇化现实基本相符的,已经接近现代性审美了。(www.xing528.com)
文化乡土与小市民流行文化趣味交织的情感故事。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整个90年代,宁夏散文故事的共性是怀念往事、记忆乡土、借古论今、借寓言讽喻当世、谈论城市人生体悟等,基本奠定了新时期以来,深得宁夏口味的散文话语方式,这一阶段的宁夏情感也有了初步的集体记忆。20世纪90年代末至新世纪第一个10年,正是社会转型、改革深化的关键时段,人性剧烈异化成了突出问题。情感故事一边展开了对文化乡土的挽歌式凭吊,同时对新型城镇化而生的小市民文化趣味也进行了深入批判。2010至2020年经济社会进入改革深水区,反映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上来,所制造的城市病之一便是,人们的情感普遍被投其所好、只争朝夕的自私自利的功利主义、消费主义所摆布,记述情感动态的散文也就不约而同乐于此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