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二战,许多人都会想起一个名字——琼斯。
当年,就是这位年轻的华盛顿特区邮差将二战结束、日本人最后投降的消息送往美国白宫的。但人们并没有想到,琼斯在前往总统府送信时发生的小插曲,无意间耽误了二战结束的重要历史时间。
2006年4月,电影《信使》在美国上映,让这一段颇为有趣的历史情节重现在人们眼前。影片导演昆西·皮克林在宣传首映式上说:“在今天看来,这样富有历史意义的情节是不可忽视的。”
那么,琼斯在送信的途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当年的《纽约时报》只是简单描述为,他由于交通问题耽搁了送信的时间,却并未透露其他细节。为了揭开谜底,影片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演绎。
1945年8月14日,琼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奉命向白宫送信。在送信途中,他抽出时间约了朋友共进晚餐,甚至还在餐厅跟女招待员调情。晚餐过后,他按照邮递地址驱车前往白宫。抵达后,由于违规打了个掉头,被白宫的警察拦住,耽搁了几个小时。
百转千折后,这封重要的信函总算到达了目的地。当时,杜鲁门总统和幕僚们正在焦急地等待着这一转变战争命运的重要信函。导演昆西·皮克林说:“琼斯害怕丢掉工作,根本不敢透露自己偷懒的细节。”
2005年12月31日,琼斯因病去世。在生命垂危之际,影片导演昆西·皮克林特意找到他,进行了一次专访。这时,76岁的琼斯才把事实的真相道出。
他回忆说,当杜鲁门总统接到信后,还问他:“年轻人,你带了什么给我?”俨然,琼斯并不知道这封信的意义。在看过信后,杜鲁门拍了拍琼斯的头说,“这是一个好消息,非常好的消息。”琼斯也因此斐然成名。
尽管这件事已过去多年,但影片将这一情景重现荧屏,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做事拖延、习惯偷懒的人,自认为没什么大不了,却不知多少宝贵的时间、重要的机会,都在漫不经心中溜掉了。(www.xing528.com)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发生,有人打电话找你,你却不在,同事转告你,让你抽空给对方回个电话,恰好你手里有其他的事,想着回头再说吧,就把这件事耽搁了。几天后,你突然想起来,打电话给对方,得知前几天他刚好有一笔生意介绍给你,可一直没等到你,因为着急就给别人了。
这样的事情太常见了。老板交代Anny一项任务,告诉她最迟月底完成。Anny接过任务后,心想着还有半月的时间呢,不必太着急,她很有自信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于是,Anny每天不慌不忙地浏览着网页,搜集点相关的资料,和朋友聊聊天,想着在最后几天开始做也一样可以完成,不必太着急。况且工作是干不完的,这会儿忙着做完了,肯定又会被分派新任务,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休息得差不多了,Anny准备开始工作了。没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老板突然安排Anny去参加一个行业研讨会,显然这是老板对她的信任和器重,如此机会怎能错过?Anny耽误了一整天的时间,但还是觉得没关系,大不了晚一天再开工。
到了第二天,意外状况又出现了,公司电脑集体中毒,全部需要维修。眼看着时间又过去了一天,手里的任务却还刚开始做,无奈之下,Anny只好跟老板商量多给一天的时间。下班回家后Anny熬夜加班,匆匆撰写出了一个方案,以此交差。
由于方案写得太仓促,创意明显不够,而客户催得又很急,连修改的时间都没有了。最后,客户对方案非常不满,甚至提出取消合作。讲究原则、做事严谨的老板很生气,原本有才能、有创意的Anny,面对这样的情形,却不知该如何收场。
面对这种拖拉的习惯,该怎么解决呢?
V是一家大公司的负责人,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可什么时候见他都是神采奕奕的,似乎从未被工作之事困扰过。有人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当时就把经手的问题解决掉,以最快的速度去做这件事,不拖延。”
其实,公司的管理者也好,普通的小职员也罢,想提升工作效率,就要把该解决的问题即刻处理掉,一分钟也不要拖延。就像琼斯给白宫送信件一样,过程中的每一分钟都很重要,一旦拖延了,就可能将问题深化,影响最终的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