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阶段,着力解决了乡村绝对贫困问题;“全域旅游”阶段,促进了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的完善。现在进入乡村振兴的过渡衔接阶段,也进入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的深化阶段,在遵循“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总体设计、统筹规划”原则基础上,避免区域之间、区域内部,业态之间、业态内部同质化发展局面的重复出现,应瞄准亮点,努力构建城乡特色化、差异化、地方化、个性化发展新模式。
1.强化“文化引领、彰显特色”的原则
传统文化资源利用上转型前期城乡资源共享思路造成的不同程度同质化,应着力处理好统一性与差异性关系,走好特色化、差异化路子。传统利用对象,分布在宁夏五市城乡的年代、数量、级别各不相同,其修缮、建构、建设和发展的周期及完成度也各不相同,对此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一刀切一个标准,更不能图省事一揽子处理,需强化文化引领、彰显特色。
银川市城区传统利用区的特色在街区历史文化上,推进鼓楼—玉皇阁街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展现的是宁夏“民族团结的践行者”形象;银川地区移民文化的样板则是闽宁镇原隆村等闽宁协作移民新村,呈现的是当代“移民脱贫的先行者”的文化价值。位于青铜峡的古灌区则展现的是吴忠市古代治水文化的历史价值,同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呈现了宁夏农耕文明的早期记忆。同是“民族团结的践行者”,中卫市的南长滩、北长滩党项人的风土人情表征了古代宁夏民族融合,黄羊古落又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好例证。石嘴山市有贺东和红果子传统利用区,但前者呈现的是自然风光的旖旎和改造自然的智慧之美,后者所辖秦长城和哨马营遗址却引人发思古之幽情。固原市隆德县红崖村再现的是黄河流域人类生息繁衍的生动气象,西吉县将台堡、单家集、平峰镇则又把视线拉回到当代长征文化的悲壮与激越。
这些被统摄在黄河文化之下多姿多彩的当代个性化文化元素,作为个体,独一无二;作为整体,代表不同时期同一文化脉络的连续,或同一时期黄河文化的不同发展面貌。(www.xing528.com)
2.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统筹兼顾黄河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针对宁夏不同区域实际,主题展示上采取因地制宜措施,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全力调动地区资源,尽力扩大覆盖面的带动作用,着力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走好地区化、个性化路子。
银川市区是史前文化、历史文化、河流文化、森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和湿地文化的聚集地,有水洞沟、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海宝国家湿地公园等,适宜于打造综合集中主题展示带,可呈现贺兰山东麓文化、典农河生态文明、沿黄民族交融等文化价值。吴忠市除了著名的引黄古灌渠,以及太阳山、哈巴湖、罗山、花马寺等国家级湿地、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外,还有独特的佛教文化如一百零八塔和历史名人董府,均是区域性黄河文化主题的代表作。中卫市有丰富的古代历史资源,如高庙、柳州城址、天都山石窟等,但更有其特色的是沙漠博物馆、黄河宫和枸杞博物馆等。以高庙为核心,展示的是黄河水岸景观;以大漠长城为核心,反映的是边塞历史;以天都山为核心,无疑勾勒的是古丝路文化的繁盛。石嘴山市以“馆”而扬名,如民俗馆、文化馆、非遗馆等,但泥哇呜传承基地和国务院直属干部学校历史陈列馆,则分明更具区域特点和党史价值。固原市作为宁夏唯一一个黄土高原山城,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其文化延续可以通过魏氏砖雕和杨氏彩塑窥其一端,可以作为特色来展示。当然固原在厚重古文化底蕴和红色文化传统上一点也不逊色。集中展示可以以将台堡为核心展现长征文化;以须弥山石窟为核心勾连石窟艺术和佛教文化;以固原古城遗址为核心再现垦戍文化;以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为核心展示生态文化。
仅就以上所举细节即可看出,“彰显区”建设给传统宁夏地域文化带来的变化是整体性和结构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